来源:人民日报走进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公园,迎面可见“热烈欢迎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双语标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撒马尔罕,这座古丝路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正装点一新,迎接客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结满果子的大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结满果子的大树
来源:人民日报
走进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公园,迎面可见“热烈欢迎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双语标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撒马尔罕,这座古丝路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正装点一新,迎接客人。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生动讲述中乌友好交往。张骞、玄奘、陈诚和赛典赤·赡思丁、伍儒的故事在两国民间广为传颂。乌兹别克斯坦朋友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就知道,丝绸之路是乌中人民共有的记忆,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和建交30年的互利合作,让中乌双边关系历久弥坚。
回眸千年历史,瞩望美好未来。9年前,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的国家之一。9年来,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有序推进,古老丝路续写新的传奇。2016年6月,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的主席出席“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视频连线活动。这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中亚第一长隧道自开通以来,为当地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我们从家乡到首都,再也不用绕道邻国了”“交通方便,物价也下降了不少呢”……火车上的当地乘客兴奋地对记者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4条管线全部过境乌兹别克斯坦,不仅让成千上万的家庭用上了清洁稳定的能源,也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合力绘就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乌境内、畅通中亚地区的跨国公路、铁路项目不断推进,乌兹别克斯坦正从“陆锁国”转变成“陆联国”。近年来,中方为乌方培养了6500多名各行业专业人才,他们积极投身乌兹别克斯坦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在乌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为当地提供了急需的优质产能和工作机会。从疫情困难时期的互相驰援,到中国疫苗成为乌抗疫主力军并实现联合生产,从加强安全合作共筑安全屏障,到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双方彼此交心、相互帮扶,是“真朋友”。
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目前,中方参与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正以更加绚烂夺目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中乌联合进行的其他多项考古活动发掘了不少古城遗迹和珍贵文物,为中国与中亚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物佐证。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孔子学院在塔什干、撒马尔罕落地生根,为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了大批汉语人才,成为中乌友好的使者。在两所孔子学院,许多年轻脸庞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他们要为两国的民心相通作出自己的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谚语云:“只有结满果实的大树才会引人注意。”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中乌各领域合作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正让中乌关系的大树愈加枝繁叶茂。今年是中乌建交30周年,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两国正朝着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目标共同努力。我们对中乌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满怀期待。(谢亚宏)
《人民日报》(2022年09月15日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