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圣严法师。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曾国藩事不拖)(1)

人的一生,该如何渡过?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每当提起这个问题,便会想到前苏联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句话语:“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出了“人的一生,该如何渡过?”的答案,那便会不负人生,不负理想。问题是怎么才能不负人生呢?其实另一位古人,给出了部分的答案,他便是满清后期重臣,被誉为古今半个完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曾国藩事不拖)(2)

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往来,被其门徒李鸿章整理成《曾国藩家书》。这部家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很多政客、老板、商人,都奉《曾国藩家书》为训诫,以曾国藩为榜样。

如何才能不负人生?曾国藩总结出三个训诫,虽然简单,仅仅只有九个字,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只要做到了这三点,人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它们分别是: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第一、事不拖。

事不拖,是一种珍惜光阴的表现,也是自律的体现,是对人生有清楚规划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一种处世方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每天都有每天活着的意义和要处理的事情,假若事事拖延,最后便会懈怠、放纵。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什么年龄,做与之相对应的事情,事情不能拖。

曾国藩极其自律,毅力非常人能及,其每天坚持反省,坚持早起,坚持阅读十页以上的历史,坚持练习书法,曾国藩也坦言,自己的先天资质并不高,是毅力和勤苦,让他能够不负人生,不负理想。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曾国藩事不拖)(3)

第二、话不多。

《曾国藩家书》开头时,曾国藩写了他与郑小珊之间的矛盾,后来曾国藩经过反省,发现错在自己一方,是自己口无遮拦,一时间意气用事,不客气的谩骂了郑小珊。最后,曾国藩经过道歉调停,双方解决了矛盾,握手言和。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就警告后人,道:“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鬼谷子》中,也有“不言法”,意思是不要急着说话,要在大脑中思考,想法想清楚了,思维理顺了,才适当反驳对方。

由此可见,言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生活上也有很多人,口无遮拦,甚至自己做错了也不自知,还想方设法狡辩争论,最后到了事情没有回转的余地了,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对此,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告诉诸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话不多”并不是不要说话,而是深思熟虑,说重点,尽量避免说错话,久而久之,你所说的话,便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废话。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曾国藩事不拖)(4)

第三,人不作。

不作死便不会死。这是一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确实,生活中很多人本能一帆风顺的,可是他们却选择了“作”。

怎么才能不作?其实只要事事把握个度,便能够避免“作”

无论是家书也好,克己反省,还是对待朋友,曾国藩都讲究一个“诚”字,从不弄虚作假,也不含糊了事,这也是他为后人所尊重的原因。

《曾国藩家书》,讲究“真”,是曾国藩当时内心想法的真实表达。曾国藩不作,体现在他家书的每字每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