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默写文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默写文档
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类似考题: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
①教师中心②教材中心③课堂中心
(2)现代教育派(杜威)
①儿童中心②活动中心③经验中心
2. 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并作评价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学者
主要观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评价:神话起源说是根本错误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3.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类似考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道统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 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3)教育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8.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9. 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1. 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类似考题: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年龄阶段则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3)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4)不均衡性: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5)互补性: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12. 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提供了生物前提
(2)环境:重要的外部条件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13. 影响学制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4.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收到普遍重视
15.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
(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6. 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但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导致其影响又是有限的。
(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出淤泥而不染)
17.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20. 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21. 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学期、单元、课时)
2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①受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制约
②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①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受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制约
23. 试述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类似考题:试述两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只答前2条)
(1)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也就是说,教育目的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来制定。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代表人物: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及中国古代的孔子。
(3)教育无目的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点/精神实质)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5.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类似考题:"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6. 试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27. 简述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及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8. 品德不良原因及措施
客观原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主观原因:
(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3)道德意志薄弱;
(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5)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措施:
(1)消除心理障碍、动机障碍、认知意义障碍、情绪障碍和习惯惰性障碍;
(2)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3)提供典型事例,明确是非观念;
(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5)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6)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
29. 简述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传授知识
(2)发展技能
(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30. 简述体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31. 简述美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32. 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德、智、体、美四育。
关系: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各有各的任务,不能相互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具体阐述……
33. 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要求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4)学科发展
34. 试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去获取直接经验。
(4)从评价方式上讲,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35.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于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提到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教育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6.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1)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校和学生发展服务。
(4)既要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别学生发展的需求。
37. 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的表现形式通常包括:
(1)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
(3)教材
38. 简述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有利于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39. 简述教材编排应注意的问题
(1)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2)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38.课程实施基本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0.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即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1.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个性
(3)增强体质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2.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3. 试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类似考题:有人认为"智育"就是"教学",试评价这种观点。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2)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还要完成其他任务,如体育、德育、美育等(全面发展)。
(3)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心环节)。
44. 简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类似考题: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主要观点有:
(1)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
(3)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师生关系)
(4)教学的方法是非指导性教学
45.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类似考题: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即知识不是绝对的、确定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2)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说的"同化"、"顺应"相一致)
(3)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
(4)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进行意义建构的主体。
46.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其次,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指导性
47. 影响课程管理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48. 维持课堂纪律策略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50.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1)传递——接受式
(2)自学——辅导式
(3)引导——发现式
(4)情景——陶冶式
(5)示范——模仿式
51. 试评价"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
(1)符合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
(2)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3)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
局限:
(1)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2)容易形成满堂灌的现象
(3)容易造成机械训练的现象
52. 试评价"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
(1)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局限:
(1)比较适合问题性比较明显的教学内容
(2)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3)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
53. 简述巩固性原则
定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4. 简述直观性原则
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5.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6.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基本依据
(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7.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58. 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59. 简述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60. 简述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研究课题;
②提供必要的条件;
③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61. 简述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班、课、时来概括。
(1)班: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
(2)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
(3)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62. 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局限: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2)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63.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类似考题: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1)备课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4. 联系实际阐述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一)做好三项工作
(1)备教材:钻研教材
(2)备学生:了解学生
(3)备教法:设计教法
(二)写好三个计划
(1)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
(2)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
(3)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65. 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一节好课取决于下列条件: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结构紧凑
(5)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
66.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67. 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要求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
(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68. 简述一个良好测验的标准
(1)信度(可靠性)
(2)效度(有效性)
(3)难度(4)区分度
69. 德育过程一般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
(2)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70. 榜样法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71. 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72.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1)说服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73.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教无定法)
(3)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复杂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教无定法、教育机智)
(2)连续性和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成果的群体性
7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角色?
(1)教师的教学角色:由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2)教师的交往角色:由交往的权威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
(3)教师的课程建构角色: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决策者转变。
75. 新课改评价观、学生观及教学观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评价观:
(1)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教学观:
(1)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2)提倡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3)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与开放
76. 简述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
类似考题:在我国,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先决条件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77. 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政治思想
(2)业务水平
(3)工作态度
(4)工作成绩
78. 简述我国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
科学的世界观
积极的人生观
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
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
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知识素养
1.学科知识
2.教育教学知识
3.通识性知识
(三)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
(1)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 (2)语言表达素养
2.专业能力素养
(1)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研究能力
(四)心理素养
(五)身体素养
79.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开展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3)开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
(5)鉴别和利用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80. 简述教师的权利
类似考题: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1. 简述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2. 简述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83. 简述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4.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类似考题: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85.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6. 班级非正式群体应如何管理?
(1)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2)正面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3)努力教育、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87. 班主任有哪三种类型或工作作风?
(1)专制型
(2)放任型
(3)民主型
88.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类似考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委会)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9.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90.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91.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1)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3)追求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9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使教学观念更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开放,促进教学改革进程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加速教学方法现代化
93. 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熟悉并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
94.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促进教育变革,以知识传授为主变为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为主
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多种手段,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
提供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要求课程的内容、形式、手段都要促进"信息型"认知的发展需要
95.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1)方便实现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师灵活监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易于现代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使得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4)灵活的交互,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
96.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1)资源共享
(2)不限时空性
(3)多向互动
(4)便于合作
(5)异步型
97.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分析与确定单元目标
(2)确定问题、主题、项目
(3)设计教学活动
(4)组织实施设计
(5)信息资源设计
(6)提供案例、范例
(7)评价量规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