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我们兄妹六个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父亲执意回乡,他应该在仕途上很有前途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个母亲的遗憾和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个母亲的遗憾和感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史)

一个母亲的遗憾和感悟

父亲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我们兄妹六个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父亲执意回乡,他应该在仕途上很有前途的。

父亲从部队转业后,是在县城商业局工作的。他有十多年的时间,经常往返于县城和乡村。年轻的父亲高大英俊,能力出众,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他当时在商业局办公室工作,是局里写文章整理材料的好手。

村里的小学就在我家房子后面,踩着上课铃声出家门进教室都不会迟到。所以小学期间我们上学很是方便,没有踩着乡间小路去上学的经历。放学后也是走两步就到家,写作业做家务,日子清淡平常。

大姐姐二姐姐到镇上读初中了,那时,只有镇上有初中。家里离镇上中学有好几公里远,两个女孩子上学放学走路回家安全也是问题。父亲母亲为姐姐们找了一个远房亲戚家借居。十来岁的孩子,住在别人屋檐下,走路不敢大声,学习不敢太晚(因为怕用灯,点灯长了就会被说)。有时候下了晚自习回家,房东只留很小的一瓶热水,连洗漱一下都是奢侈。

姐姐们向母亲诉说这些心事,母亲就和父亲商量如何办。父亲做了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决定,从城市调回到小镇工作。起初母亲是反对的,担心影响父亲的前途,担心别人认为父亲是犯有什么不好的事才会回到小地方。但是父亲决心已定,递交了调职申请。

这期间局领导不同意,可是父亲说孩子们要读书,否则他一个人在外面过好了,妻子儿女在家受累,也没有太大意义。据母亲说,父亲是写了三次申请,再三要求才回到了小镇工作。单位分配了一间宿舍给父亲,从此,我们兄妹六个上学就有了容身的地方。

当我们认为,岁月静好,日子会一直持续好转,命运却总是会给你当头一棒。人到中年的母亲又迎来她人生中最大一个打击。她的弟弟,我的三舅舅,部队转业后在武汉某个公安局担任警察,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因公牺牲,留下五岁的儿子和年轻的妻子。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停留在那些照片里。

那段时间,母亲不管干什么,总是泪流满面,浑身散发着无法言喻的悲伤。三舅是母亲带大的,对于母亲而言,犹如孩子一般。那种剜心疼痛持续了很久。即使母亲现在已经年届八十,三舅舅仍然是她心中不能提及的伤。每每谈到,她还是会流泪哭泣。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家里的鸡鸭猪,菜园里的菜,田里地里做不完的农活,还有正在求学需要照顾的孩子们,都让母亲不得不坚强。毕竟,人总是要往前看;毕竟母亲肩上的责任重大;毕竟,活着的人更重要。

平常上学的日子,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母亲一双手操劳着。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帮助母亲。大姐姐就像半个母亲,会给每个孩子分工,大家做完任务后也会主动下田下地帮助母亲干农活。

犹记得暑期午后炎热,我们吃过午饭后都很困,一个个东倒西歪睡在堂屋的床板上。睡醒后一望,母亲不在家里,兄妹几个立即穿鞋向外飞奔,心里还有小小的懊悔,怎么睡着了?怎么不晓得早点去帮助母亲?

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像别的农村妇女一样,打骂孩子,嫌弃孩子吃得多做得少。她总是温柔坚定地在那里,让我们安心又放松。而孩子们呢,也很体贴母亲的辛苦,在家时,不需要母亲提醒,总会主动帮助母亲干活。

弟弟最小,做得最多的是帮父母耙田。在那个时代,所有的农活都是靠一双手。水田犁好了,还不够平整,通常要用耙犁再整一次。为了把水田耙得更加平整,耙上会坐着一个小孩。我胆子小,这个任务一直是我弟弟担任。

每到双抢季节,大人孩子忙疯了,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次弟弟从耙上下来,他除了两只忽闪忽闪的眼睛,其它地方都是水牛尾巴甩的泥巴,看起来滑稽也让人心疼。因为耙田都是小孩子,有一段时间弟弟很苦恼和担心,他对母亲说:“妈妈,如果我长大了,谁来耙田呢?”母亲笑着随口应一声:“再找一个就行了哇。”可这一句话,让小小的弟弟浮想联翩。

大一点的孩子双抢时都会像劳力一样抢收粮食。很多人估计不知道双抢是什么意思。双抢通常在夏季,要在很短的时间把早稻收割脱粒晒干收入谷仓,同时把刚收割了的水田翻好整平栽上晚稻。那时真是忙啊!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