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盟友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做法,虽然拜登入主白宫后,多次对外表示“不会胁迫盟友们选边”,但是这样说不等于会真的这样做。最起码,在此前针对冬奥会时,美方发出“不会派官员代表参加”这个信息后,已经让盟友们排了一次队,但效果不佳。最近,美国又盯上了其在中东最铁的盟友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反抗过,但被美国一再胁迫站队后,还是妥协了,答应“对华重大交易时,会向华盛顿通报”。

解读美国对华转变(被美国胁迫后以色列妥协了)(1)

据环球网1月4日的报道,在美国的强烈要求甚至施压下,以色列最终同意,今后与中国的重大交易,会向华盛顿通报。在此之前,日本《产经新闻》透露,随着以色列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将海法港交给中资企业来进行管理运营后,美国越发感到“焦躁不安”,因此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施压,最终还是迫使这个“微型大国”向美国低头,对超级大国承诺谨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并向美国通报对华重大交易。

那么,美国为何会对中以之间的合作如此敏感,如此担心?甚至两任政府都在这个问题上,对以色列施加压力?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解读美国对华转变(被美国胁迫后以色列妥协了)(2)

首先,美国担心自己先进的军事技术,通过以色列流向中国,更何况以色列本就是军事技术大国。不可否认,以色列的确是中东地区的小强,但以色列的“强势地位”,的确是建立在美国军事援助的基础上的,美以之间很多军事技术都是相互融合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精尖的以色列国防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自然会引起美国的“强烈担忧”,何况以色列“有前科”。

比如说,以色列就曾经在没有提前知会美国的情况下,试图向中国出口敏感的“费尔康”预警机,若不是美国政府发现得早,并及时作出干预,中国早在很久之前,就拥有了全球顶级的预警机。

解读美国对华转变(被美国胁迫后以色列妥协了)(3)

自从这次之后,美国心有余悸,开始对中以之间的正常、不正常的合作进行强烈关注,无一例外地要求以色列谨慎与中国的交易合作,不管中国开出的价码多么诱人,以色列都必须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不得损害美国的安全。

其次,以色列对美国政坛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而这个影响力就是通过美国境内的犹太团体而获得的,如果中以关系日益密切,谁能保证以色列不会动用犹太财团,游说美国政府改变反华政策,犹太财团拥有雄厚的政治献金,足以左右美国政府的政策。因此,如果犹太财团为中国说话,美国内部就真的“乱套了”,将分裂为“反华派”或者“亲华派”、“中立派”,所以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以两国走近。

解读美国对华转变(被美国胁迫后以色列妥协了)(4)

最后,美国不希望以色列帮助中国扩大海外影响力。比如说,以色列将海法港交给中资企业来运营,这就让美国很恼火,因为此举不仅威胁到了美国在海法港的海军的安全;事实上,以色列此举也帮助中国获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其他国家看到以色列都相信中企,还有谁那么担心?也就有可能纷纷将海港交给中国来运营和打理,这等于让中国在全球获得了大量的贸易据点,将来有可能为军事补给。从目前来看,以色列还是屈服于美国的意志,说白了,以色列再牛,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在安全上的确高度依赖美国的支持,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以色列也不得不配合美国的“反华、防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