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

利润表也叫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简单来说就是看企业到底赚了多少钱或亏了多少钱。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怎么填报(教你读懂财务报表)(1)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指从事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服务业提供服务的收入、餐饮业的餐饮收入等都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等等,这一部分在企业营业收入中占比较小。而现在的利润表将两项合并,不再区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财务报告中加以区分的意义不再重大,二者的效果都是增加企业的权益。

营业收入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体现了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收入的增加,代表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营业收入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

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和营业收入一样,现在的利润表将两项进行了合并。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

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构成:

1.销售应交消费税产品;

2.对外提供运输劳务计算的营业税;

3.计算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4.对外销售应交资源税的产品。

营业费用

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

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怎么填报(教你读懂财务报表)(2)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

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具体项目如公司经费、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劳动保险费、退休金、董事会会费等等。

研发费用

反映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医疗、技术类行业的研发费用会比较高。

财务费用

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应予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各种手续费等等。(利息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利息支出:企业当期或者之前的支付的利息。)

费用是投资者衡量公司运营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企业既然有所支出,那么就必然希望得到相应的收益,我们在观察费用时最好能够计算其金额与收入的比例,如果费用支出很多,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在减少,则说明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同时也可以横向对比,如果四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于同类公司,说明该公司在内部管理效率上较好。

在这里讲一下费用与成本的区别。其实费用与成本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两者从内容、对象、作用等多方面都有所不同,简而言之,成本是可以追溯到某个商品本身的一种费用,它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本身,在工业企业中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而费用包括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支出,我们无法确切地把它归入某一项产品中,因此把它分为四大类,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集体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等,你可以把这些都看作是收不回来的钱。其中我们在新闻中见的比较多的就是商誉减值,它就是资产减值损失的一种。(我们会在后面重点讲到商誉减值。)不同企业的资产减值风险不同,并购多的企业商誉发生减值更大,金融投资比重大的企业金融资产减值的风险也较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常常通过该项调节利润。在经营状况较好时,企业会选择多计提减值损失以降低风险;在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则少计提减值损失,为的是美化当期利润。

信用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而遭受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都是属于损益类科目,影响利润,只是对应科目不同。

其他收益

其他收益,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其他收益的项目。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由于市场因素如需求变化,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产生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重新评估的过程,前后两者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资产处置收益

资产处置收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发生出售非流动资产的损益。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营业中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营业利润重点在于“营业”,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比如捐赠收入、政府补助、盘盈利得等都属于营业外收入,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无关。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如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盈利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20%。

净利润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它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二是所得税费用。大家都知道净利润越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越好。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指的是除了母公司的净利润后,还要加上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子公司等一系列公司的净利润后,再扣除掉关联交易之中抵消的那部分净利润。

少数股东损益

少数股东:有些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并不是100%持股的,只要有非100%并表的子公司,就会有少数股东损益,所以你会发现有的公司这一项为空。在母公司未持有子公司全部股份时,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多数应确认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而另外少数部分就是少数股东损益。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是指是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一切收入与开支。净利润扣除掉非经常性损益以后得到的数才是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盈利状况的。非经常性损益为什么有那么重要?因为它往往成为了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法宝”,比如某些公司都要面临退市危机了,但是却得到了政府补助;有些公司通过变卖房产实现扭亏为盈,等等。因此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财报中披露自己的非经常性损益,而且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占比很大,所以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需要扣除掉这一部分。

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怎么填报(教你读懂财务报表)(3)

苏宁易购2019和2018年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苏宁这两年的净利润为正,但是扣非净利润却都是负值,不少公司也不乏是这种情况,既然一家公司不靠自己的主营业务赚钱,那投资者是不是就要好好掂量一下。

每股收益(EPS)= 税后利润 / 股票数量

每股收益是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及其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代表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净利润或需承担的净亏损,简单来说就是每股所赚的钱。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怎么填报(教你读懂财务报表)(4)

中国平安(SH601318)

我们在分析每股收益时,不仅要看这一指标的数值,还要观察历年来该公司每股收益的变化,上图从右往左依次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金额逐年递增,说明它自2015年至2019年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多。

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公式为: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稀释每股收益也叫冲淡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稀释每股收益是个新名词。上市公司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报告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举个例子,比如A公司有100万股,去年净利润100万,每股收益为1元,然后公司今年定向增发100万股,股票数增多,每股收益就变为0.5元。是不是很有“稀释”的意思。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综合收益总额

综合收益总额项目是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

盈利能力分析

了解利润表中每项科目的含义,接下来介绍几个常见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100%

想算毛利率首先要算毛利润,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毛利率最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强。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家公司主营业务的销售利润,也就是一家公司靠自己的商品而不是别的投资或干别的赚的钱。毛利润高,毛利率也就高。不同行业的毛利率也有较大差异,如卷烟业、等垄断行业有较高的毛利率,一般情况下毛利率分析更适用于制造业这类传统行业。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是指经营所得的营业利润占销货净额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资本额的百分比。这种百分比能综合反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营业效率。营业利润率在各个行业以及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并且不是所有的企业每年都能得到利润。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净资产)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ROE是最高的时候,但步入该阶段也意味着ROE的持续增长概率会减小,而低ROE也不代表就不值得投资。总的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企业净资产(股权资金)的收益水平,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利润表表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

前期内容

万字长文带你读懂资产负债表(完整版)

文中所述皆为个人观点分享,所提及股票都没有明示、暗示买卖,不作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