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从秦朝开始,一直持续了两千年。其中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也与之伴随发展了很多年,在这一制度发展的这么多年里,各朝代出现了很多有才华的状元、进士。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做官的最重要途径。这么重要的制度,为什么到了近代,却被坚决废除了呢?原因很简单,高中进士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好,但如果出现了范进中举这种事,无疑就使科举制度改变了性质,这便是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科举制度人才选拔的方式(为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1)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有一个考了很多年都没中举的秀才范进。因为经过了很多年的考试都没有考中,家里为了支持他考试花光了积蓄,而他又没法去赚钱维持生计,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很多人因此讽刺他、质疑他。但是在坚持了很多年之后,年迈的他终于取得了广东省乡试第七名的好成绩。听到中举的消息,对于一般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很兴奋的事,而已经多年没有考上进士的他,对于结果早已麻木。当他从别人口中听说自己中举消息之后,他竟然不知所措。

周围的人对这消息可不能“毫无波澜”,尤其是他的岳父,看到他中举,态度更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竟然还提着一壶酒前来祝贺,邻居也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而是对他这个能做官的人抱有尊崇和期待。或许是这中举前后世人对他态度的大转变,又或许是他对这折磨人的科举制度早已麻木,在高中进士之后,他竟然“喜极而疯”,这真的是社会病态的真实写照。

科举制度人才选拔的方式(为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2)

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过着被压迫剥削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要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只能通过科举这条途径来实现。而高中自然是好,多年不中才是折磨,世人心中这根一直紧绷的弦只要有些许风吹草动便会崩溃,这便是封建病态的真实反映,而这也是科举制、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科举制有其先进性,也有其局限性。相比科举制之前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打破了选拔官吏为士族垄断的格局,有利于那些有才之士发挥其能力。但相比其先进性,其局限性更加明显。科举制作为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在选拔人才上,朝廷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定。如果一般人不符合朝廷的规定,显然就会出现像范进这种例子。因为考的内容是固定的,那些有能力的人可能就难以发挥出其优势。而考中的人,也不代表就真的才华出众。古代那些很有才华的人,很少有高中出身的。

科举制度人才选拔的方式(为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3)

小编寄语:至于这一制度被废除,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科举制度自然也不再适合在新的社会制度中推行。不过,这种制度还是为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提供了参考,像考试制度就是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