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希

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

孙盛希最新唱歌 深耕RB的杰出代表(1)

孙盛希2020年底发行全新专辑《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在这张完整度极高的最新作品中,孙盛希从心灵深处将内在的奔放释放开来。

金曲30后的孙盛希,音乐事业扶摇直上,经过多年淬炼终于“破茧成蝶”,凭借了得唱功与多张优质专辑在华语乐坛备受关注。

孙盛希从前面几张作品便累积出一种特殊且内敛的个人创作观点:“用简单的日常观察角度切入人性哲学课题”,如专辑之名《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座落在希希真实生活圈里一个个的固定去处,分别承载着内心不同的深层情绪、记忆与欲望,就像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面向,因这些面向构成一个完整的“我”。

从看似重复固定的日常行径反推至潜意识人格的自我对话,十首歌化成九宫格,用音乐思辨转译心中虚实相交的区块场景,剩下那一个光也逃不出来的“无限循环的黑洞”,是发生在现实,还是想象?那些尚未被定义完全的心理状态、无法被独立解读的人性矛盾,驱使生命继续前进。专辑英文名《Where is SHI?》,留下了想象伏笔,也是正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一边也向听众丢出思考,“我是谁,我正在哪里?”

孙盛希最新唱歌 深耕RB的杰出代表(2)

《出没地带Where is SHI?》一连串声音、场域与记忆的释放,从女人情感受伤、捡拾情绪、重新振作,转而往内探索延伸对事业的不满足、欲望的释放,原来的自溺惆怅到有所领悟断舍离,最后开启了自我对话与疗愈重整,疗伤好了,新的自己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的试炼。

12月18日专辑一上线便引发圈内乐评人关注。

以下是业内知名乐评人对孙盛希专辑《出没地带Where is SHI?》的评价(排名不分先后)

呆若木一

孙盛希在《希游记》的高度之后,《出没地带Where is SHI?》难免承受过高的期待压力。听了几天以后,我依然认为这是一张品质优秀的作品,在编曲制作和嗓音表达中都找到了一个足够舒服的立足点。

孙盛希擅长用生活化的笔触去写日常情感,前半段慵懒氛围化,后半段逐渐透出了熟悉的锐气,这正应了专辑书写名利光芒背后逐渐从迷茫走向自我肯定的内心成长路程。

整张从游移不定走到一点点确证自己的情绪合理性,听完专辑就像陪着她从迷雾里一点点走到了暂时的出口,在特定曲风框架内维持了完整的情感线条,在惊艳和攻击性之外更难得的是对阴霾情绪的揭示与探索,她最终在零碎的思绪里拥抱了自己的脆弱。

流水纪

2018年的专辑《希游记》获得满堂彩,更一举夺下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项,让更多人真正认识了孙盛希——这个突破了台湾固化抒情女歌手模式,和一帮伙伴以乐队形式玩出了好音乐,足够特别的华语新生代唱作女歌手。

如果说《希游记》是张扬的,肆意的,充满荷尔蒙能量宣泄的“释放”,那么时隔两年之后带来的《出没地带Where is SHI?》,就像封面那个白与蓝之间,黑发红衣的女子,充满一种冷艳的、内敛的,自省般的“思考”,我们一首首听下去,会发现专辑10首歌本身的自我张力,以及彼此之间关联所带来的想象空间,绝对强大。

这张专辑充满了破碎的迷离意象,像覆盖肉体上有所掩饰的衣服,在孙盛希的歌声里一层层剥落下来,露出纯白而无辜,阴郁而暧昧的灵魂——关于个体面对群体生活所碰触出的孤独,关于情感关系里进退攻守的现实,关于欲望亟待发泄的疯狂……专辑自《深夜电影》开始,前五首都很清冷,好像送走白日喧嚣之后,努力收拾心情,面对真实的自我,过程中与sunkis合唱《不要让我后悔》,与吕士轩合唱《那我先》,男声分别以“前男友”和“男闺蜜”的方式,突出现代人渴望拥有的爱情里,那种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角度有趣,语气轻松,但听过以后,是会心一笑的无奈。

从《啦哩邋遢》开始,专辑的情绪张力开始变得更加强烈,歌词完全是孙盛希作为“宅女”的自我生活日记,却是用一种时髦甚至性感的语气演绎出来,也是让我忍俊不禁。《还不够》则是作为“明星”孙盛希的自我怀疑与拉扯,在两首极其私人化、生活化的作品后,《Give It to Me》和《潜伏期》则是讲述面对肉体欲望与灵魂渴望的极致需求,像女孩到女人的蜕变,伴随着喘息与疼痛,收尾《于是呢》留下“活得再自私一些,离开才不留念,轮回”,又开启了一层人生与人性,循环往返的思考。

专辑以R&B为主轴,在律动感十足的节奏氛围里,讲究整体的氛围,深入探究每首歌对于情绪“出没”碎片的捕捉,没有故作深刻的鸡汤,没有讨好耳朵的刻意,后劲儿却十足。做出这样一张作品,孙盛希很勇敢,我们可以给女孩一个“我也懂”的拥抱,然后,重复聆听。

三石一声

孙盛希的音乐以《希游记》为分水岭,之前,她在各种流行及流行以外的多元种类中试炼自我;而后由《希游记》开始,找到了以蓝调、R&B为范本的音乐路子;第五张专辑《出没地带Where is SHI?》延续了这种大框架风格之下的10曲不同支流。

听得出,《出没地带Where is SHI?》整体的创作思路更趋向复古到千禧年前后的R&B方向上,以强烈的氛围营造为主轴,牵引着听者们能在人声与配器交织的旋律线中,更依赖着情绪游走情感。

严格来讲,这张专辑没有特别朗朗上口的K歌向作品,却每一首歌都能在设定丰富的音轨层次之间,让人深陷在音乐的情境之中。

我会格外推荐《深夜电影》和《潜伏期》两首歌,前者颇见孙盛希以Vocal塑造氛围感的能力,后者则是以Vocal音域之间的差异感构建给听者一种警省般的冲击力;《邋里邋遢》和《还不够》两首在Groove律动里埋藏的Swing感,同样是整个Work Team很有考究的出色操作。

爱地人

从千禧年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R&B还在流行着,却早就有了新的进化、新的升级。

不过,在这个融合化的大时代,至少在华语乐坛,R&B更多时候只是被当成一种元素,被很多人拆开来、揉碎了用,但真正深耕其中的歌手,其实并不多。

孙盛希无疑就是深耕R&B的杰出代表,而这次的新专辑《出没地带Where is SHI?》,相比上一张Neo-Soul元素突出的《希游记》,则有着更浓郁的R&B结构。至少回望整个2020年,这张《出没地带Where is SHI?》可以说是华语乐坛最优秀的一张纯粹的R&B专辑了。

当然,孙盛希在这张专辑里,并没有将R&B曲风固化,在R&B的基调之上,她的音乐世界依然是开放的。因为融合了Neo-Soul、Funk、Jazz、电子等等元素,也让《出没地带Where is SHI?》整体更偏向于PB-R&B,而孙盛希突破旋律框架的情绪化演绎,还让专辑有着很强的Alternative R&B味道。

作为专辑中第一首完成的作品,《查无此曲》确实可以称得上整张专辑的起点和支点。“别对我失望”和“惩罚我的遗憾”这样的纠结,也形成了“无限循环的黑洞”的专辑概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纠结、纠缠、对抗、对话,形成了《出没地带Where is SHI?》这样一张属于内心灵魂大戏的唱片,也让一张R&B风格的专辑,不因为曲风的框架,从而落入模式化的套路中。

基于布鲁斯的《深夜电影》,复古中呈现Chill R&B趣味的《不要让我后悔》,用Funk的律动与Soul融合而成的Neo-Soul作品《那我先》,有着爵士走向的《查无此曲》,融合EDM元素的《啦哩邋遢》,将Trap与经典R&B和声,以及吉他音色相结合的《还不够》,再加上于电音、钢琴和弦乐之下,将人声与情绪呈现到极致,犹如R&B音乐剧般的作品《潜伏期》等,《出没地带Where is SHI?》整张专辑的每首作品,都有着各异的形态,让R&B元素发散着各种可能性。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张以R&B为主体的专辑,孙盛希在《出没地带Where is SHI?》里的人声,没有那种标志性的黑人嗓,也没有那种科班式的技巧运用。她的演绎有情绪、有温度,在其中依然可以听到华语女声感性的细腻和立体,R&B在孙盛希的歌声中,也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曲风,而成了情绪的延伸。

卢世伟

在台湾新一代的女歌手当中,孙盛希算是难得高产且又高质的一位了,2018年连发两张专辑《女·人Woman》和《希游记》,今年年底再次交出一张完整专辑《出没地带Where is SHI?》。

一整张专辑听下来,可以明显感受到,从音乐性上来看,《出没地带Where is SHI?》可以算作时孙盛希从上一张《希游记》开始确立的fusion道路的延续和升级,沿着这一道路上继续挺进,再度研发R&B的更多可开发与拓展空间。

专辑中的十首作品,可以看作是一部Alternative R&B的集合,整体都是以R&B为主体,但又各有侧重,分别与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譬如《深夜电影》的blues基调,《不要让我后悔》的chill路线,《那我先》是funk与soul的融合,《查无此曲》中则听到大段的爵士,《啦哩邋遢》的EDM趣味,《潜伏期》的音乐剧架构等等。可以听出,如今的孙盛希正在R&B的道路上沉溺至深,致力于把R&B玩到不拘一格,异彩纷呈,从专辑的创作到制作阵容来看,她也是邀请到了一向与她志同道合的重量级伙伴,采用集体创作的灵魂碰撞方式完成,也让整张专辑的融合结晶意味就更加浓厚。

但《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又不单单是一张只沉溺于音乐性有企图的专辑,在内容呈现方面,同样是一张有着完整叙事逻辑和主题概念的专辑。从第一首歌《深夜电影》开始,一副深陷于失恋黑洞无法走出的女子形象率先跃然而出,《不要让我后悔》中的纠缠拉扯,《那我先》中迫不及待想要走出,而如此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则在《查无此曲》中迅速败露,而接下来的《一分之二》中开始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恋爱关系中男女各自的角度与比例关系,然后放下困顿,回复到《啦哩邋遢》和《还不够》的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中,但感情怎又会是说放下就能完全放下的呢,曾经的那些刻骨铭心又欲罢不能地回到《Give It to Me》中,于是只能再度沉没进一段《潜伏期》,将失恋的痛“一天 一天 在我自以为平静的时候偷偷蔓延/一点 一点 在我自以为安稳的时候渐渐沦陷”。

最后,《于是呢》,逐步厘清“哪些值得纪念”,哪些需要“自私一些离开”。失恋的黑洞就这样通过十首歌无限循环次第展开,听着有些慌乱,有些语无伦次,有些故作洒脱坚强,有些无力的迷茫与困顿,有些听之任之,却是很多人都曾经历于陷入失落情感后的真实模样,也让这十首歌变成一张可以沉溺其中的专辑。

赵南坊

孙盛希全新专辑《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专辑文案里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她讲“我在想的是,怎么样把流行歌做到极致”,我好奇的点是,这里所谓的“极致”到底会是什么样。

听完整张专辑,我想我大概理解到了“极致”的内涵。通常,看到“极致”的字眼我们会瞬刻对标到类似“技术层面的精尖”这样的意思,但在《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里,孙盛希所做的并不是这般,她没有落入到盲目追求技术的怪圈中,而是做到了技术与情感的良好平衡。也就是说,在这里,我们能够体验到技术跟情感充分黏合的立体状态。

而具体解读“极致”,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感受:首先,是极致的纯粹。《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里的音乐风格集中在R&B,并且是非常纯粹根源化的R&B,孙盛希显然不是要给我们奉献潮流套路下的R&B,而是回归到根基去探索经典R&B的样态。所以,专辑中歌曲会散发出浓烈的复古味道。如此做,音乐质感就突出纯粹特点。当然,纯粹并不就意味着乏味,她是有积极跟新时代对话的意识的,R&B基底之上的Fusion做得非常丰富,邀请来不同音乐人合作,一同制造出囊括Neo-Soul、Alternative R&B、当代电子元素、Jazz、Funk等多样元素的作品。听感体验可谓多元。而无论风格如何变换,主线始终是R&B,尤其注重律动的打造。虽然不诉求特别突显的记忆点,但几乎每首歌曲都可以做出出色律动,促使其拥有着易感的感染力。

其次,是极致的自我。这是在说内容层面,也是在说音乐层面。内容层面,《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可以视作是孙盛希内心世界的完满托出,表达其对于感情关系,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感知。很强烈的私人情绪输出。音乐层面,孙盛希也选择了个性的呈现方式。比如,其中很多歌曲都采用到大量真乐器的Live即兴录制方式。由此,相比于格式化鲜明的流行歌曲,《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的歌曲都是建构在真实乐队互动氛围内,生动、自由、充满偶然性。我个人很享受这般Band Sound意味的R&B,它就如同在进行一番现场演出,临场感与沉浸度都达到最尽。作为歌手的孙盛希,在其中就彰显出技艺的成熟跟感情的充沛,驾驭音乐的感觉各外显著。

同样是在专辑文案里,孙盛希还讲到“我就是喜欢好听的音乐,期待我做的音乐可以变成流行”,从刻板的行业标准中跳脱出来,获得音乐创作的自由,这是她在《出没地带 Where is SHI?》所尝试并且做到了的事情,有时候,想法跟意识会决定技术的走向。在我看来,此番的她就是领悟到了“极致”的精髓,才做出了这样一张充满个人化风格的专辑。

梁晓辉

孙盛希从乐坛已经固化了的R&B审美范式中出走,打破通常规律化的节奏和编曲,以R&B为轴心,将触角外延至Soul、Funk、Jazz、Alternative、Electro,制作思维呈现出与人声特质相并行的状态,是多点式且发散性的。内在则是对自己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向内思考,有对欲望成功的冷静,对自我怀疑的刻画,对孤独的咀嚼,对随性的推崇。《出没地带Where is SHI?》既是她在音乐上的创造,更是她日常或好或坏情绪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