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橙聊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时隔多年依旧记得很清楚。

众所周知,学生阶段的学习离不开教材,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改变的同时,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教材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

前有“毒教材”事件的持续输出,虽得到了处理,但新的“毒教材”问题还是不断地出现,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材的内容又出现了问题。这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最为有名的名句,也被曝出出现了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不是“斯人”而是“是人”,“斯人”错了吗?

事情的起因是伴随着对“毒教材”的过度关注,让人们对于学生时代的教材也更加上心,甚至过度的上心。凡事最怕用心,一用心问题就不断暴露出来了。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中的“斯人”,相信90后以及之前的人们,也就是现在很多小学生的父母,在学生时代学习的都是“斯人”。而在教育不断的发展之后,学生使用的教材也在不断地改版。

“斯人”也变成了“是人”,虽然整体的意思没有改变。但只改动了一个字,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家长辅导学生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于是便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的关注,毕竟一个人的记忆可能会错。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3)

但一群人或者一个时代的人的记忆不可能都会错。再加上是和教材有关,关注度也比较高,也引发了人教社的关注,可没想到的是,人教社的回应,更是激起了民愤。

人教社正面回应不是“斯人”而是“是人”,引发不满,网友:你怕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说人们对于教材的改版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但更为接受不了的还是来自官方的回应,也不知道究竟是打了谁的脸?人教社给出的回应称:自从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4)

一直使用的都是“是人”,而不是“斯人”因此就不存在网络上所说的事情。对此我本人也表示,第一次觉得官方的回应这么不靠谱,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我本人上学的时候这篇课文中明确写的就是“斯人”,还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分分钟我能给你拿出证据来,学生时代的课本我还都保存着。但凡回应说是教材改版的我都无言以对。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5)

可这个回应真的是让人很不信服,引发不满也就不奇怪了。难怪网友纷纷表示:那我们的记忆怎么解释!还有网友表示: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我要是给你拿出证据怎么办……

同样都是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啥有的是“斯人”,而有的则是“是人”?

其实不管是“斯人”还是“是人”,也不管官方是怎么样回应的,大众的记忆是改变不了的,也磨灭不了所有人的记忆,因为这也是那个时代独有记忆。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6)

而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虽然很难接受,却也不是不能适应。而一个“是人”和“斯人”的问题之所以会引发这样大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教材的版本不同以及不同的出版社造成的

就像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在编排上和内容上就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是结合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不能说这就是不对,也不能说这就是对,只能是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同而已。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7)

面对“是人”也是一样。特别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说,不管学习的是“是人”还是“斯人”,当下的教材上都是“是人”,就要按照“是人”的标准去辅导学生。毕竟学生面对的是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字去纠结。

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发展,中考、高考很多时候就是一分之差的问题。另外,既然出现在中小学的教材上了,就说明通过了层层的把关,是符合当下的教育形势的,也就不用过于纠结是哪一个字了。

如何评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8)

结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多么有名和激励人的一句话,只是没想到这样一句名言,也会有被质疑的时候,还引发了众多的关注。或许就是因为过于有名,如果是普通的一句话或者是文中不太重要的一句话,或许也就没有这么大的关注度了。

但这也不是坏事,说明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各界人员,都在关注教育的发展和走向,对于教育本身而言也是好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记忆中是“斯人”还是“是人”?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