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

作者:芒来小姐

来源:三点一弯钩(zzdshg)

· 01 ·

卖脱销的避孕套

高涨的性需求

前两天逛超市,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计生用品被“清空了”。

上网一搜,这还不是个例,全国各地的超市,避孕套都已经脱销。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2)

有网友抱怨:抢米抢油抢双黄连我都能理解,为什么连安全套也抢光了?

面对灾难,人们仿佛更加渴求伴侣的肌肤温度。

且不说年轻情侣,干柴烈火,宣泄着无处安放的甜蜜;

就算结婚多年,夫妻对彼此已经没了激情,此时依然会渴望肌肤相亲。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3)

心理学家认为,感性感受总是走在理性前面,当事件发生,个体首先体验到非理性的强烈生理感受,其次才会理性的为这份感受寻找原因。

每天刷着确诊人数上升的新闻,我们内心不免感到恐惧,恰好伴侣在身边,这份恐惧就转化成了对伴侣的依恋。

而性是人类的本能欲望,突发灾难面前,我们对生的渴望变强,和生存有关的性动力也会变强。

就像二战结束后,国外曾突发“婴儿潮”,1946-1964年这18年间,新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4)

在美国911事件后,也迎来一小波生育高峰,大难不死和旁观灾难的夫妻,都不约而同意识到了亲密活动的重要性。

情绪情感被不咸不淡的日常生活磨平,在生死关头被激发出来,很容易为一成不变的亲密关系带来改变。

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夫妻明明早已没有感情,但在疫情期间,相处于同一屋檐下,即使偶尔吵吵闹闹,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拉近了。

哪怕生命只剩一刻钟,我们依然可以从伴侣温暖的肌肤和柔情的眼神里,反复确认自己的存在。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5)

夫妻感情的升华,或许得益于这种感性的归因。

尽管亲密之后,这些原有的矛盾依然存在,但一碰到伴侣温暖的肌肤,就觉得最难的坎儿已经过去了。

即使夫妻整天吵架互怼,也改变不了共生关系正在增强的事实。

毕竟没有什么是一次为爱鼓掌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 02 ·

“心跳加速”的甜蜜副作用

心理学家Byers研究发现,性满意度和关系满意度有关,越多亲密的伴侣越快乐。

原因并非是活塞运动本身,而是亲密活动时夫妻的语言和肢体交流。

就像“吊桥效应”所带来心跳加速,当我们心惊胆战走在吊桥上时,碰巧遇见一名异性,我们第一反应是把情景引发的紧张,理解为爱情,对异性产生生理反应。

同样,当我们为灾害感到心惊胆战时,我们很容易把环境引发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伴侣的心动,进而重新燃起激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危难时期的爱情,格外令人刻骨铭心。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6)

不同于过吊桥时一瞬即过的心动场景,夫妻的亲密活动更容易在日后。

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耳鬓厮磨的温柔言语、安全感爆棚的温暖拥抱,这些与爱人之间的甜蜜回忆,往往被当事人反复回味,直到某一情景下这种欲望被激发。

心理学家罗素认为:性是人类本能。但所谓本能,并不是一种先天就会大动作,而是一种学习后的冲动。

一个朋友跟我聊疫情期间的生活,聊到了自己的爱情。她说,疫情期间对她关怀最多的,不是父母,不是暧昧对象,而是分居很久的丈夫。

他们已经小半年没有联系,都在等待着对方先提出离婚,但2月初,察觉到疫情,第一时间给她送来了一批口罩,并且嘱咐她:

“这一袋给你父母,这一袋给孩子,其他你自己留着。”

而那个口口声声说等她离婚就娶她的男人,此刻像消失了一样,反而平时见面就吵、差点吵成前夫的丈夫,此刻成了她最温柔的避风港。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7)

这让她有些犹豫,我说:如果我是你,就不想那么多,享受当下。

她问为什么?我说:

或许你和老公已经很久没见面,已经不爱了,但挂念彼此,对对方的关心也是真情实意的,这源自你们婚姻期间的共生关系。

分居可以解除生理上的接触,却无法解除情感上的共生。

你和老公之间有感情基础,即使不够爱,也会珍惜彼此的羁绊,这份比爱更强烈的感情叫做“回忆”。

虽然不能在冲动下做出决定,但可以再等等。

夫妻间的亲密活动,意味着边界的消失,原本因为隔阂而存在感强烈的个人边界,在频繁的亲密活动中逐渐淡化。

这份记忆相当有分量,即使关系结束也会保留在脑海里。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8)

这使得我们爱一个人,往往不是感觉上有多爱,而是越做越爱。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即使分居两地、结束关系,即使心存芥蒂、争吵不断、彼此折磨,仍然对彼此念念不忘?

因为精神上的共生关系是非理性的,因此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03 ·

第三方“坏客体”的出现

强化了共生关系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夫妻之间共生关系有多强,在一起待1个月就知道了。

因为焦虑感会缓和夫妻间“坏客体”的投射,夫妻放下对彼此的矛盾,收起指责和不满,调转矛头一致对外。

生物学家对此给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亲密活动时,人体会分泌“催产素”,这会让男女产生精神上的依恋。

“催产素”会随着性行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频繁的性关系会加深夫妻间的羁绊,而朝夕相处的夫妻有更多的性行为,双方的共生关系更强。

但这不仅仅体现在更多的亲密活动上,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使我们本能的向最亲近的人寻求安慰,渴望一个拥抱,一个亲吻。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9)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中,黄渤扮演的中年男人已经进入“婚内倦怠期”,和妻子亲密时就像“例行公事”,毫无新鲜感。

男人在亲友面前假装夫妻恩爱和谐,隐藏貌合神离的事实,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抓走了小城里所有相爱的夫妻、情侣。

剩下的人被扣上一个帽子:不是真爱,没有爱情。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0)

遮羞布一旦被揭开,藏在里面的人就会一涌而出。男人开始燥动,他渴望和女同事来一场婚外情,可当女同事真的赴约了,他却犹豫了。

他意识到,自己此刻内心的燥动起源于灾难激发的强烈紧张感,并非真的对女同事抱有感情。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1)

坐在酒店的床上,他思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妻子。

黄渤离开酒店,来到妻子身边,一遍遍说着“对不起”,夫妻的共生关系最终打败了一时的欲念燥动。

曾经我们看伴侣不顺眼,是因为我们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

如今“更坏更糟糕”的病毒来了,疫情就成了催化剂,给予夫妻更多亲密相处的机会。

· 04 ·

相爱的时光里

且以温柔相伴

2003年非典结束后,有人统计了离婚率和结婚率,发现并没有显著的增降,因此断定灾害容易触发两个极端:

"相爱的夫妻越来越爱,不爱的夫妻走向陌路。"

但这并不严谨,总体来看,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趋于“抱团取暖”。

除非夫妻存在无法解决的根本性矛盾,比如出轨、家暴、赌博,否则我们依然会乐于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灾害本身并不会改变夫妻感情,它改变的更多是夫妻间的相处模式。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2)

原本朝夕相处的爱人,因为疫情只能隔窗相望,就会产生“渴望给彼此一个拥抱”的强烈冲动;

原本各忙各的、很少沟通的爱人,因为疫情朝夕相处,也会从耳鬓厮磨中找回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

如果你并没有从这场疫情中重新认识伴侣,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否强烈反感感情回暖,无论对错,就是渴望把伴侣隔离在生活之外?”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3)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伴侣时常是我们内心“坏客体”的投射。

我们对自己缺点的不满、对父母创伤的恐惧、对自我无处安放的迷思,会投射到伴侣身上,形成一种“推锅他人”的置身事外。

这种模式有时会随着灾害发生改变,我们对伴侣的嫌弃会变成对灾害的过度恐惧,一天吵三次架变成一天洗三十次手。

而伴侣重新从“坏客体”变成了可以支持、温暖我们的爱人。

但有时不会改变,尤其是对偏执者而言,随着灾害增强的焦虑和不安,他们往往更加恐惧与人亲密,坚信除了自己之外他人都不值得信任。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4)

但既然走进了一段亲密关系,即使心怀恐惧,更多的亲密活动、更频繁的朝夕相处和抱团取暖,依然会改变偏执者对配偶的看法。

就像那句话:在关系中,我们不止不被伤害,还需要被滋养。

灾害带来的死亡威胁面前,个体的存在感变得无比强烈,对生的渴望刺激了我们的情感“触角”,使我们有意无意的向伴侣靠近,寻求更多的能量注入。

婚姻,不只是相处,更是不断学习如何相处,并从中获得养分。

结婚或许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但伴侣却是非常时期最可靠的人。

全球对避孕套过敏有多少人(4000万盒避孕套脱销)(15)

就像一艘小船,风平浪静时意识不到桨的重要性,暴风雨来临时,才发现一起划桨的伙伴的可贵。

这样的婚姻,即使生活中充满矛盾,也是强大而稳固的。

因为非常时期从婚姻中得到过滋养的夫妻,也同时学到了重要的一课:

千言万语,不如珍惜眼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