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明科技:具备优秀制造基因和清晰经营策略的小间距LED龙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重要公告汇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重要公告汇总(1月23日早间机构研报精选)

1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重要公告汇总

洲明科技:具备优秀制造基因和清晰经营策略的小间距LED龙头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事项:

公司动态跟踪。

评论:

1) 小间距LED凭借显示效果突出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均快速增长。

小间距LED 产品凭借出色的高对比度、高亮度、无拼接缝、在低亮度下的灰度表现优越、画面层次感及真实感等总体显示效果好于传统DLP、LCD 等拼接屏,被视为下一代中大尺寸的核心显示技术,成为室内外大屏显示领域的“新宠”。

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小间距LED 规模达22.8 亿元,2017 年上半年,中国小间距LED市场规模突破15.8 亿元,同比增长73.8%,销售面积2.58 万平方米。预计2017 年中国市场全年销售将达到36亿,同比增长超过60%,未来2020 年预计将超过120 亿元。全球小间距市场2015 年约为16 亿美元,2020 年将达到47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约25%。

2) 受益LED小间距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凭借较好的渠道建设,公司发展成为LED小间距龙头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4 年,过去15 年来公司始终坚持LED 显示主业经营,已成为LED 小间距龙头企业。受益显示行业消费升级,公司善于把握市场需求,积极扩大LED小间距及显示产能,并持续开拓国内外销售渠道,营收规模增长迅速。从2011 年上市时营收为5.32 亿,至2016 年达到17.5 亿,复合增速约19%。近年来受益LED小间距需求爆发,公司营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预计2017 年营收约为30亿,同比增速达71%,其中显示业务收入约占80%。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推动产品ASP不断提升。公司小间距产品占比不断增加,2017 年公司小间距产品约占显示屏销售收入60%,预计2018 年公司显示屏业务将均以小间距产品为主。同时公司小间距产品由最初的P4 及P2.5, 向P1.5 和P1.2 发展,公司未来产品结构中P1.2及P1.5 产品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单价从5万/平米提升至8-10 万/平米,推动公司产品单位价值量ASP 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加强。

专注产品品质,坚持与渠道共赢的经营思路,使得公司在市场机会来临时能够快速做大做强。公司经销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0%,公司始终坚持与渠道共赢的经营思路,让利于渠道合作伙伴并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这种善于分享的经营理念,吸引了各行业各区域精英集成商和工程商,与公司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LED 小间距行业爆发时,共同合作、快速响应并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营收快速增长时,坚持稳健运营。公司历年现金流量表显示,除2017 年由于公司拓展工程类照明应用而占用较多现金流导致为负值外,历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均保持健康稳健。

3) 形成"本部打造高端制造平台 子公司定位高端显示品牌、特种照明及工程应用"的一体化战略。

公司本部搭建高端制造平台,通过收购多家子公司布局工程应用、景观照明及特种显示,形成一体化战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公司本部定位高端制造。2017年底公司30 万平米的大亚湾二期已经动工开建,目标解决公司产品产能瓶颈,全力满足全球LED 显示市场高品质产品需求。大亚湾二期建成后公司将形成以福永总部为基点,坪山、大亚湾两大生产基地为支撑的"铁三角"架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 显示屏智能制造中心。

通过收购外部优质标的,布局高端显示、特种照明及工程应用,打通下游需求。2017 年之前,公司收购雷迪奥、蓝普等优质显示供应商。2017 年以来公司加速收购进程,累积投资7 亿收购包括东莞爱加照明、山东清华康利、杭州柏年、蔷薇科技等,布局下游高端显示、特种照明及工程应用,战略上已经打通下游经销和应用环节。公司未来将以产业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双翼,以资本为助推,坚持"产业 互联网 金融"总体战略,公司势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

4) MINI LED 及Micro LED兴起,带来市场对LED板块关注度,重点推荐洲明科技

近期MIIN LED 及Micro LED兴起引发市场较高关注度。 MINI LED 作为下一代背光技术,预计至2023 年整体Mini LED产值将达到10 亿美元。由于OLED 面板产能受限,预计2018 年MINI LED 有望在华为、Oppo、VIVO 等知名消费电子终端上率先运用。Micro 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多家知名国际大厂包括苹果、Sony、三星等均有布局,其中苹果有望在下一代Apple WATCH 产品上运用Micro LED 产品,今年三星已经推出146 英寸MicroLED 电视机,未来预计至2025 年Micro LED市场有望增长至45 亿美元。Mini LED及Micro LED 兴起带动对LED板块关注度,建议重点关注15 年专注显示业务主业经营,持续增长的优秀高端制造标的洲明科技

随着2018年公司小间距产品在坪山新建产能的释放以及大亚湾一期产能效率提升,小间距业务仍将保持快速成长, 预计将带动内生增长超30%,对应3.75-3.9 亿净利润。公司收购子公司承诺业绩对应2018 年并表净利润约7300 万,预计2018 年公司总体净利润可达4.5 亿以上,当前对应18 年动态PE 20 倍,PEG为 0.4,ROE 超过10%, 建议重点关注。

5) 风险提示

LED 小间距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公司产能释放节奏低于预期的风险。

安井食品:行业龙头一家独大,2018年业绩高增长可期待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事件:

1 月19 日晚,安井食品(600887)公布了2017 年业绩快报,2017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4 亿元,同比增长16.27%;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4.0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66%。

其中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46 亿元,同比增长15.58%;实现归母净利润0.63 亿元,同比增长26.40%。

投资要点:

公司2017 年业绩符合预期。2017 年公司实现营收34.84 亿元,同比增长16.27%。其中,Q4 营收10.46 亿元,同比增长15.58%(Q1:11.23%;Q2:16.86%;Q3:22.15%),我们判断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优秀的管理能力、受益下游餐饮业的回暖、家庭消费的兴起和对竞品的挤兑。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1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2 亿元,同比增长14.08%,净利润率接近6%,基本符合我们的前期预期。

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在速冻火锅料制品市场中一家独大。在速冻火锅料制品行业中,公司营收规模遥遥领先,行业内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行业内安井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确立。根据业绩预告,我们预计公司2017 年速冻火锅料制品营收接近26 亿元(2016 年为22 亿元),成为行业中第一家营收突破25 亿元的企业。相比较海霸王、海欣食品和惠发股份(预计三家企业火锅料制品2017 年营收总和25 亿元左右),公司速冻火锅料制品的营收规模超过行业第二、第三和第四之和,且未来有望逐渐拉大差距,龙头地位完全确立。

产能释放叠加新品放量,2018 年公司营收高增长可期待。随着上市募投项目的逐渐投产,公司的产能有望释放。公司募投项目包括泰州项目(16 万吨)及无锡项目(4.5 万吨),预计两年内公司产能将从30 万吨逐渐增长至50 万吨,我们认为有序的产能扩张将助推公司营收保持增长。此外,公司2018 年将着重打造速冻小龙虾新品。由于公司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皆有优势,且速冻小龙虾解决了行业两大痛点(烹饪厨师短缺、季节性消费),我们预计2018 年公司小龙虾新品有望锦上添花。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速冻食品行业龙头公司,未来随着餐饮行业回暖、公司产能有序扩张、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综上,我们预测2017/18/19 年EPS分别为0.96/1.25/1.69 元, 对应2017/18/19 年PE 为24.64/18.95/14.0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餐饮行业回暖不及预期;新品上市不及预期。

贝达药业:立足中国,创新全球

研究机构:太平洋证券

投资要点

中国稀缺的“创新药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

创新药全产业链&基因:公司已迈过小型创新型药企早期无产品上市依靠融资等维持研发的阵痛期,也不同于大型仿制药企转型做创新药所缺失的创新药基因,公司管理团队来自海归创新药博士,创立至今15年,埃克替尼的成功造就了贝达“创新药全产业链”能力和竞争优势——产品如何高效率获得、临床如何准确快速推进、销售如何强势突破。在凯美纳(埃克替尼)上市六周年学术峰会上,我们有幸见识到公司强大的创新药专家学术资源!创新药平台型公司:公司以埃克替尼为契机,打造出国内创新药公司所缺失的创新药“临床开发”和“上市后商业化销售”能力,先发优势明显,并借此逐步打造创新药平台型公司,不断吸引优秀小型创新型药企/科学家与公司紧密合作,并逐步获得创新药权益,“低成本”源源不断充实研发弹药,成为公司最大竞争优势。营销端与跨国巨头安进设立合资公司,推进其专利药在中国的市场化销售。

研发管线大为丰富、重磅品种呼之欲出

研发管线大为丰富:通过“合作并购 自主研发”,公司上市以来新药研发管线快速扩张,目前1个拟报产,3个3期,5个2期,6个1期,超过20个报临床&临床前(小分子靶向药 免疫治疗),预期18年起每年获批1个及以上。贝达梦工厂将打造“开放式新药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符合多方诉求,再次彰显公司低成本高效获取产品能力。

重磅品种呼之欲出:X-396:50亿元重磅品种。全面优于第一代,与艾乐替尼疗效相似,同为最佳的第二代非小细胞肺癌ALK抑制剂,获批概率高,预期19-20年国内上市,20-21年全球上市,峰值销售预期30亿元;同时作为全球首个治疗黑色素瘤的ALK抑制剂也已启动美国2期临床,峰值销售预期20亿元。X-082:百亿元重磅品种。属于me best/first in class,作为广谱抗肿瘤药,峰值销售预期几十亿元级别,其中晚期肾癌3期,预期20-21年上市,获批概率高;wAMD等眼科适应症预期国内、国外销售均在10亿美元以上级别,处在2期,是目前全球唯一在临床很有希望成功获批的wAMD的口服药。

七年历练,打造强大的创新药营销能力

公司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主要市场,管理团队均具有丰富的跨国制药巨头销售经验。埃克替尼在未进入医保情况下,实现10亿收入,人均销售300万元,远超龙头企业仿制药人均销售100万元。埃克替尼国内上市晚于外资巨头同类产品5-6年,经过7年努力实现超车,2017年销量占比超40%,居首位,并借此打造强大的创新药营销能力。

核心逻辑

2017年10月我们发布深度报告《“创新”大牛市》,全市场第一家指出中国已进入“医药创新”新时代,创新是5-10年乃至未来永恒的大机会,是“创新”的大牛市。而贝达作为A股目前唯一一家纯正创新药投资标的,经过15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稀缺的“创新药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而市场对此没有预期&认知。

美欧创新药定价是中国的数倍,若推广得力,其规模和盈利水平均比国内更高。公司化学创新药属于中国第一家进入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同时多个重磅品种在全球开展临床,以打造“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 。

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前瞻眼光的管理团队能够使一个创新型企业走得更快、更远。

估值初探

参考太平洋医药创新药简化估值模型,对贝达“已上市品种 6个处于临床中后期在研产品线”进行详细估值,并加总,合计2018年合理估值350亿元以上。随着临床进度往前推进,产品线逐步丰富,估值水平将不断上移。

市场担忧

市场担忧奥希替尼国内上市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专利到期仿制药上市,对埃克替尼造成压力。我们详细分析认为短期无忧,2-3年仍能翻倍,中期面临压力,取决于奥希替尼“何时获批一线适应症”和“何时纳入国家医保”。

市场担忧高管离职映射内部管理问题,影响经营,实际上绝大部分离职高管是去加科思新药研发公司创业,在离职前已经在加科思任职,精力分散在贝达和加科思之间,离职创业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是双赢的选择。而后公司引进一批优秀的管理层,现在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相比以往更多、更强大。

市场担忧解禁减持压制股价,目前LAV减持完毕,BETA和杭州贝昌根据减持新规发布减持预披露,其减持意愿不是很迫切,随着LAV减持完毕,减持影响逐步释放。

市场担忧短期PE太贵,我们认为创新药公司不太适合PE估值,尤其对上市产品少or亏损的创新药公司而言,采用“现金流贴现法”估值比较合理,用此方法测算,2018年公司合理估值350亿元以上。

市场担忧未来研发投入、合作并购需要大量资金,我们测算公司现金流可以满足日常经营,如需收购产品,可能需要融资,预计短期倾向于银行借款,中期如有大额资金需求,可能会考虑资本市场。总体上,资金需求可控。

基本判断——步入茁壮期,创新药将陆续上市,打造“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

发展趋势:“三阶段”发展模式。初创期(2003-2011):历经十年研发,寻求单品上市突破。成长期(2011-2018):以埃克替尼为契机,打造“创新药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茁壮期( 2018-未来):创新药将陆续上市,打造“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

业绩趋势:进入第二轮高成长期。2017年因埃克替尼“医保降价”短期业绩下滑,2018年“量增价稳”有望重启高增长。2018年起每年获批1个及以上创新药,包含50亿、百亿元级别重磅品种。2018-2020年保持30%高增长,2021年起开始爆发式50%以及以上增长。

他山之石——类比2000年安进,市值/股价显著低估

安进的发展历程显示,重磅品种预期获批/获批/放量均带动股价大幅上涨。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 市场提前2-3年预期重磅品种即将获批(阿法达贝泊汀(01年9月获批)、长效G-CSF(02年1月获批)),安进股价、估值大幅上升5倍,市值600亿美金、PE80倍。科技股泡沫破灭后、公司股价仍能维持因为预期重磅品种即将获批。

现阶段中国“医药创新”处在“创新大牛市”初期,可类比90年代末科技股泡沫初期,贝达可类比于2000年的安进,已步入“茁壮期 重磅品种预期获批”阶段:现有产品“埃克替尼(峰值销售20亿元)”可类比“Epogen(峰值销售26亿美元)、G-CSF(峰值销售10亿美元)”,预计1-2年后陆续获批的“X-396(峰值销售50亿元)、X-082(峰值销售百亿元)”可类比“阿法达贝泊汀(峰值销售41亿美元)、长效G-CSF(峰值销售47亿美元)”。若按照当时安进600亿美元市值,贝达合理市值在800亿元,目前市值/股价并未反应。

投资建议——立足中国,创新全球!长线坚守,分享“未来千亿市值创新龙头”成长

创新已迎来最好时代,作为中国稀缺的“创新药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兼具研发管线厚度和进度,创新药“临床开发”和“上市后商业化销售”能力优异,先发优势明显,天时地利人和,爆发可期!

公司已步入“茁壮期 重磅品种预期获批”阶段。预计18-20年保持30%高增长,21年起开始爆发式50%以及以上增长,22年净利润15亿元,23年净利润25亿元,22-23年市值将突破千亿。公司立足中国,创新全球!值得长线坚守,分享“未来创新龙头”成长。18年合理估值350亿元以上,五年千亿市值潜力,维持中长期“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创新药临床进展&获批;合作并购 自主研发新产品。

风险提示:创新药临床&上市的风险。

陕西煤业:17年业绩预增274%左右,基本符合预期,维持买入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

陕西煤业(601225.CH/人民币9.25, 买入)发布17 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7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 亿到106 亿元,同比增加263%到285%(中值274%),比预期略低5%左右,但总体可以接受。

根据测算,第四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3 亿元到25.3 亿元,环比下降26%到3%(中值15%),业绩下降可能与煤炭公司习惯于4 季度集中计提成本费用坏账减值有关。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9.6 亿元到105.7 亿元, 同比增加280%到303%,扣非后第四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 亿元到25 亿元,与扣非前相似,环比下降幅度也相似。

公司盈利能力强劲,预计17 年吨煤净利高达100 元,行业名列前茅,预计18 年这一水平将继续维持。未来公司及母公司将会充分受益于煤炭产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体量将会不断变大,成长性可期:小保当2 号矿井(建设规模1,300 万吨,初期投产规模800 万吨,权益占比60%)已于去年12 月获得发改委批复,预计今年9 月投产,今年预计释放产量300 万吨。19 年在满产的基础上可能还会考虑核增产量。预计今年母公司陕煤化集团会有1,000 万吨新产能投产,未来存在资产注入的可能(履行上市时的承诺)。此外,公司近期在已经投资30 亿元的基础上再次投资70 亿元通过2 年期的信托计划持股隆基股份(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商)成为其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5%),用于布局新能源,顺应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导向,与现有业务形成互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公司具有可持续的较好成长性、盈利性和业绩、高分红率(40%)、低估值(18 年8 倍市盈率)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估值安全边际和高弹性进攻性的双重特点,我们认为是优秀的煤炭投资标的,维持买入的评级。

杉杉股份:投资收益显著,18年锂电业务增长可期

研究机构:中原证券

事件:1 月19 日,公司公布2017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投资要点:

净利润大幅增长。2017 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增加5.20 亿元到6.20 亿元,同比增加157.50%到187.79%,而16 年净利润为3.30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将增加1.60 亿元到2.10 亿元,同比增加62.39%到81.89%,而16 年扣非后净利润为2.56 亿元。17 年全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锂电材料正极材料和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经测算:公司17 年第四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变动区间为0.43-0.93 亿元。

量价齐升致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绩显著增长。2017 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实现销售9880 吨,同比增长20.92%;对应营收21.1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65%。预计全年公司正极材料业绩将高增长,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逻辑:一是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具备显著的行业地位,其产品种类齐全、客户覆盖面广。近年来,公司正极材料营收稳居上市公司龙头。

二是电解钴价格提升致主要正极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受全球钴供求关系变化影响,17 年以来电解钴价大幅提升,由17 年初的27.5 万元/吨提升至年底的55.25 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00.9%。由于钴是钴酸锂等正极材料重要原材料且成本占比高,伴随电解钴价格提升,17 年以来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同样大幅提升,由17 年年初的21.0 万元/吨提升正12 月底的42.5 万元吨,较年初增长102.4%。截止1 月19日,电解钴和钴酸锂价格分别为55.25 万元/吨和42.5 万元/吨,同时结合行业供需情况,预计18 年电解钴和钴酸锂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三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17 年12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6.3 万辆,同比增长55.24%,月度销量占比5.34%,月度销量及占比均创近年来历史新高。201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76.78 万辆,同比增长53.03%,合计占比2.65%,全年销量略超市场预期。伴随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2017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同比增长29%。

综合锂电材料龙头18 年锂电业务业绩增长可期。公司为我国综合性锂电材料龙头企业,且正极材料位居行业龙头,同时在负极材料领域仍具备显著行业地位,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二。17 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材料实现主营收入29.11 亿元,同比增长57.43%,在公司营收中占比75.56%。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既定战略,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如2018-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免征购置税,而18年起我国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征收车辆购置税由7.5%恢复至10%。综上,我国将持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同时伴随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特别是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滑,我国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优势将稳步提升,预计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维持两位数增长,而公司作为综合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于行业增长,预计18年公司锂电材料业绩仍将高速增长。

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厚公司利润。长期以来,投资业务对公司利润贡献显著。2017年上半年,公司投资业务及其他净利润1.23亿元,其中宁波银行现金分红5343万元,稠州银行按权益法核算实现投资收益5647万元。基于公司发展战略,2017年10月以来,公司择机多次减持宁波银行股份,至17年底:公司合计出售所持宁波银行股票约2869万股,获得投资收益约4.66亿元,减持后公司尚持有宁波银行约1.70亿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3.349%。同时,公司还持有稠州银行股权,预计投资业务未来仍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多方面布局石墨烯相关研究。基于行业发展前景,公司多方面积极布局石墨烯相关研究。一是杉杉石墨烯研究院(全称包头市石墨烯材料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材料应用领域研究,其注册资本2000万元,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石墨烯导热垫和石墨烯分散(石墨烯导电浆料)领域,但所需石墨烯材料需外购。二是与常州第六元素材料公司合资成立了宁波杉元石墨烯科技公司,主要开展石墨烯材料在分散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完成锂电用石墨烯导电浆料的研发,当前第一条石墨烯导电浆料生产线在建设中,建设进度不确定。三是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开发石墨烯导热垫,该研究属于石墨烯材料在导热领域的应用研发,目前该产品尚处产品工艺验证试验的中试阶段。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17-18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81元和0.83元,按1月19日17.88元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22.1和21.6倍。目前估值相对锂电板块合理,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进展低于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2017净利超百亿,化工巨头在路上

研究机构:华泰证券

2017 年预计实现净利约110 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万华化学发布2017 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约110 亿元(扣非后约106亿元),同比增长200%左右,按照当前27.34 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对应EPS 约为4.04 元(扣非后为3.90 元),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根据上述业绩预测,公司2017Q4 实现净利32.3 亿元,同比增174%,环比增9.5%,再创单季度盈利新高。我们上调公司2017-2019 年EPS 至4.04/4.84/5.42元,维持“增持”评级。

MDI 价格大涨带动盈利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聚氨酯系列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且销量有所上升:受益于全球行业供需格局优化,根据百川资讯,以华东市场为例,2017 年纯MDI/聚合MDI 均价分别为2.81/2.71 万元/吨,同比上涨57.9%/88.2%,且产品与原料(纯苯/苯胺)价差显著扩大。2018 年1 月公司纯MDI/聚合MDI 挂牌价分别为2.90/2.88 万元/吨(环比2017 年12 月持平),华东市场1 月中旬价格分别为3.18/2.61 万元/吨,价格在下游消费淡季仍处强势。

石化业务景气延续,PDH 盈利有望改善

2017 年伴随油价整体上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根据百川资讯, 以华东市场为例, 丙烯/ 环氧丙烷/ 丙烯酸年均价分别为0.73/1.08/0.84 万元/吨,同比上涨20%/17%/31%,助益业绩提升。伴随供暖季后液化气需求回落,叠加油价强势,PDH 项目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

TDI、PC、大乙烯及新材料项目持续推进,公司产业链日趋完善

公司目前30 万吨TDI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预计今年建成投产;7 万吨PC 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并在调试中,13 万吨PC 项目二期预计年底建成投产;100 万吨轻烃(主要是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进入安评、环评审批;美国40 万吨MDI 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中,有望全面打开北美的聚氨酯市场;其他水性涂料、TPU、ADI 等新项目的扩能和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控股股东拟进行公司分立及整体上市

根据万华化学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拟进行公司分立及整体上市相关工作。万华实业控股匈牙利Borsod Chem 公司(MDI 产能30 万吨/年、TDI 产能25 万吨/年、PVC 产能40 万吨/年、烧碱产能36.9 万吨/年)等。2016 年博苏已实现盈利,当年1-9 月营收8.25 亿欧元,净利0.78 亿欧元。

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MDI 业务高盈利延续,石化业务良性发展;PC 等高附加值项目有序产出,大乙烯项目明确成长路径。由于油价及化工品价格强势,且下游需求好于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17-2019年净利预测至110/132/148亿元(原值102/118/130 亿元)(暂未考虑后续的公司分立及整体上市),对应EPS 为4.04/4.84/5.43 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2018 年平均12.4倍PE,且沧州大化业务更近似万华化学),给予公司2018 年9-11 倍PE,对应目标价43.38-53.02 元(原值47.90-56.60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持续低迷风险、新项目投产不达预期风险。

浙江鼎力:业绩符合预期,内外兼修助力公司持续增长

研究机构:东方证券

事件

根据公司近日发布的2017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60%;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2.74 亿元,同比增长65%左右,略高于我们之前的预测,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核心观点

国内市场初现雏形,空间巨大增长迅速: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高空作业平台在高空作业领域的经济性优势不断显现,行业的增速在40%左右。同时对比海内外的市场规模,我们认为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空间巨大,短期内不会出现天花板。公司作为高空作业平台领域的龙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优选客户、直接对接大型租赁公司等商业方式,保证公司业务及回款健康向上。

联姻美国老牌厂商CMEC,海外业务持续发力:继公司增资意大利Magni后,公司日前宣布购买美国老牌高空作业平台厂商CMEC 公司25%的的股权。CMEC 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业务遍及欧美且客户多为行业内的百强企业。此次参股成功,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渗透速度有望再次提速。在日韩等市场,公司通过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及相应的本土化模式,不断深入日韩市场。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海外业务及收入占比有望持续增长。

高端壁式高空作业平台项目进展顺利,助力公司健康成长:公司前期定增投资的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项目顺利进行,并有望于2019 年实现投产并贡献业绩。此项目投产后,公司的产线及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竞争优势及龙头地位也将更为突出,有望成为公司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随着业务的健康增长,公司前三季度的管理/销售费用率不断下降,因此我们现预测公司2017-2019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58/2.27/3.25 元(原预测为1.57/2.23/3.26),同时由于公司所在行业高速增长,同时公司为行业龙头,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为2018 年的33 倍市盈率,对应合理股价为74.91 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大幅下滑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卫宁健康:业绩超预期,创新软件产品加速应用

研究机构:中金公司

预测2017 年归属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5%~45%

卫宁健康发布2017 年度业绩预告,业绩超预期。预计2017 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1%~58%,达到2.20~2.53 亿元;归属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5%~45%,达到2.05~2.38 亿元。

关注要点

2017 年第四季度业绩超预期。(1)公司2017 年第四季度的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45%~100%,归属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4%~92%。(2)预计2017 年全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500 万元,而2016 年由于卫宁科技引入战略投资者使投资收益大幅增加,非经常性收益高达35,447 万元。(3)预计公司的合同额与收入均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软件收入的占比提升,助力公司毛利率的回升,从而使公司在对创新业务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仍实现了经营业绩同比较快增长。

2017 年第四季度业务持续突破,创新产品体系日臻完善。(1)公司打造了智慧医院系列产品:①智慧平台;②云HIS、合理用药智慧审方系统、PACS 互联网影像云服务、卫宁付;③AI 智能骨龄检测等人工智能产品。(2)创新项目持续落地:①安徽省宿州市健康脱贫信息化项目,完成“领导监管驾驶舱”、健康档案、医保智能化提示等模块;②广西省南宁市智慧健康一期项目,建设智慧健康数据中心 区域影像中心 区域心电中心的服务体系;③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医疗信息化改革,将对浦东近5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进行云化升级。

估值与建议

维持推荐,维持目标价9.8 元。考虑到公司业绩增长提速,我们分别上调公司2017~2018 年的预测归属净利润9.5%/13.2%至2.35/2.9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6%/26.2%;EPS 分别为0.18/0.23元。

风险

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区域扩展受阻;市场竞争导致项目毛利率大幅下降;新商业模式落地进程缓慢。

西王食品:定增完成,公司迎来发展新局面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16 亿元定增尘埃落定,年节约财务成本8500 万元;随着美元贷款偿还预计2018 财务费用减少9000 余万元。公司近日公告称收到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净额约16.5 亿元,将大部分用于置换因并购Kerr 而发生的国内贷款、剩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支付进一步收购Kerr5%股权的交易对价。本次置换的国内贷款10 亿元人民币,置换后公司将可节省财务费用8500 万元。另外随着美元贷款逐步偿还财务费用进一步减少,公司财务压力将显著减轻。

■保健品业务,国内市场迅猛增长,国际市场寻求突破:1)国内:2017 年公司采取线上用主力产品入驻旗舰店、线下覆盖健身房、药店的方式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5~3 亿元,增长迅猛。2)国际:2017 年海外市场部分渠道份额有所下降,公司对此已采取相应调整,且正在积极开发北美以外国际市场,增加人员和资源投入,期待2018 年有新突破。3)成本承压:2017 年乳清蛋白价格持续走高,使公司2017 年保健品成本承压、毛利率下降。预计2018年乳清蛋白价格大概率仍维持高位,预计2018 年成本端改善有限。

■植物油业务稳步推进,市场地位稳定。2017 年玉米油量价平稳,成本端收益明显,预计2018 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1)成本端:2017 年玉米胚芽价格较低,玉米供应稳定充足,预计2018 年原材料价格仍维持低位,植物油业务有望继续受益于低成本,保持较高毛利率。2)消费端:长期看好玉米油发展空间,短期销量增长较稳定,一季度有望受益于春节较晚,增速较高。

■董事长增持公司股票,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全年展望:植物油业务2018 年继续受益于原材料低成本趋势,,预计净利润全年将实现15%左右的增长;保健品业务2017 年利润规模预计较2016 年略有下降,考虑到保健品市场长期看好,且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三年后公司保健品业务预计达到保健品市场的10%)保健品业务仍是公司收入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投资建议:买入-A 评级(风险评级由B 较高调整至A 正常),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19 年净利润2.74/4.63/5.6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60/0.84/1.02 元,6 个月目标价25 元,对应2018 年PE 为30 倍。

■风险提示:植物油业务增长不达预期、保健品海外规模下滑、成本端压力。

龙宇燃油:商品贸易利润增厚,2017年业绩大增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公司2017年业绩预增,预计2017年归母净利润比去年增加3000-4000万元,同比增加110%到146%;归母扣非净利润增加4000 到5000 万元,同比增加82%到103%。

船用燃料油供应服务龙头,公司17 年业绩将大幅增长: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船用燃料油供应服务企业,主营业务为燃料油供应服务和大宗商品金属贸易业务。油品行业2017 年处于相对平稳状态,随着国家对行业合规经营要求的提升和整治,市场也进一步规范,受此影响,公司主营油品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幅的增长,对当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2018 年开年以来,原油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公司油品贸易利润增厚,油品业务继续向好。

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大宗商品业务助力公司发展:国家自2015 年以来实施供给侧改革,铜等有色金属领域去产能、去库存也初见成效,2017 年铜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此前由于燃料油业务受外部环境较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为努力增加利润来源,公司积极开拓大宗商品金属贸易业务。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金属市场供应收缩和需求稳中向上,铜等金属涨价大幅增厚公司业绩。

IDC 市场空间大,公司坚定转型云计算,:公司曾于2015 年4 月定增35 亿元收购并建设北京京密路IDC 项目,进入云计算产业。 IDC 业务是公司实施“双核驱动、产投并举”的战略而开展的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举措。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并购具有成熟经营模式或能持续带来利润贡献的公司或资产,为股东创造价值。依据中国IDC 最新发布的《2016-2017 中国IDC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IDC 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9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900亿元,增长空间大;公司有望在新兴市场抢占先机。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6/0.86/0.9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81/62/5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