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毕业四年,本科西南地区某双非,工科专业,一战,已婚未育,备考全日制985院校经济学硕士,9月前一边工作一边备考,9月1日正式离职,在大学旁租了一间房子,每天去学习自习室备考。初试第三,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三,已拟录取。

◆◆为什么考研?◆◆

我一直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考研不是必须的选择,但是对我来说,我选择考研就是因为:我想!这一路上我听过很多考研名师的名言警句:有张宇老师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唐叔的“慢慢来,比较快”,也有朱伟老师的“less interests, more interest”等等,等等,无疑这些话给了巨大的鼓励,但是对我而言,最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是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自己对自己说:我可以!

对,我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2015年毕业,2016年8月第一次产生考研的念头,那个时候,我向身边很多考上的同学咨询了很多很多经验,我也自己上网查询了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我也想好了要报考什么专业!

但是,但是,当万事俱备的时候,我的东风却一直不曾开始准备,我没有立马行动起来,我瞻前顾后,我觉得我家境一般没有钱,我觉得我年龄会不会太大,我更觉得万一考不上我岂不是浪费时间。。。第一次考研的念头就此打消。

自此又过了2年,日子依然平常,2018年12月,某天中午在闺蜜群和大家聊着过往,一瞬间我再度重生了考研的想法,这一次我没有咨询任何人,我也没有告诉家人,我只是晚上告诉了我先生我的想法,他问一句:你认真的吗?我说,:是! 他说:那你去吧,我支持你!

一战上岸考研经验分享(毕业4年上岸学姐的考研之路)(1)

有了第一次弃考的经历,这次我立马行动,第二天报了网课全程班,上网买了专业课本,托国内的同事给我带到项目上(当时我和我先生在某施工国企的海外项目工作),从此一年开始过上了5.30起床,12点睡觉,白天工作,早晚学习的生活。

◆◆经验◆◆

所谓经验,其实谈不上,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此,我仅仅是分享个人的一些亲身经历罢了。

1政治

开始复习时间是8月1号,恰逢项目上审计,所以那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很少,8月1号开始才听全程班的基础课,一个月时间勉强听完马原部分(我个人特别喜欢刘源泉老师讲的马原课,他把政治里面我认为最难的马原部分讲的生动有趣。)

9月1号-9.30号,每天晚上两小时,倍速听完了毛中特(徐涛老师),史纲(郝明老师),思修(张老师)部分。并且每天听完课后趁热打铁,刷1000题相应题目。10月,利用晚上时间倍速听完第三轮课程。

11.1-11.30:跟随徐涛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考研政治徐涛(免费),背完了背诵笔记上的相应重点(主观题),同时开始做肖八肖四选择题,并且重刷1000题上的错题,以及吃饭休息的时间刷刷小程序,反正就是给大脑增加记忆。

12.1-考前:购买了徐涛的考前必备20题 讲解课。每天早上拿一个小时,翻来覆去,重重复复,的背、背、背。

总结:关于客观题,我觉得真的要做大量的题,除了我配套的新东方1000题以外,各种公众号,各种小程序,只要你想,只要你搜索,总有一款适合你,这里不一一举例了。

但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第一遍做的时候(不管是纸质题目还是小程序等),最好弄明白为什么选那个答案,否则后期会在相同题目上继续错,乃至混淆到怀疑人生。最后考完我自己对了一下答案,客观题大概40分,对我而言,已经超出我的预料了,很开心。

关于主观题,对于政治,最开始我是个连句子都读不断句的人,对,你没听错,我不会断句,一段专业的句子,我断句的依据只是标点符号,更别说背诵了,因为读完之后,我脑子也是一片空白。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网友大神总结的方法:填空法。

而且再加上我后面像英语分解长难句一样,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分意群,不要读“望天书”,这样相对而言背诵起来容易的多。(同样的,背诵专业课我也采取的这一方法)。最后政治考了73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我觉得值了。

2英语一

对于英语,我觉得最重要之一就是: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事情说三遍,且一直贯穿至考研结束,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一直抱着单词书背诵的效果可能达不到最佳。

6月份之前:我把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前23个单元听了两遍(第一遍认真听,边听边在书上做点小笔记,第二遍1.5倍速,快速过完),后面7个单元来不及听了,放弃了。讲真,这对我后面的练习真题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天听单词的时间就是午饭后到14点,下午上班。

7月-8月30号,如前所说,恰逢项目上审计,所以复习时间很少,2个月时间听新东方课程里刘琦老师的近10年阅读真题讲解课,这一轮老师不讲题目怎么做,主要是把真题里面的考研词汇、长难句、词组以及文章背景讲清楚。这一轮下来,对我的单词又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巩固,没听完,听了6年真题。我的长难句基础还凑合,没有单独报课。

9月-10月:重点听唐叔的10年真题阅读逻辑讲解,同样,没听完,听了6年的,同时听了一部分王江涛老师的作文课。最近的四年真题我后期当模拟题做,没有再单独买其他模拟题,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

11月开始,每天下午1小时时间复习两篇真题阅读,重点看标记的单词,长难句以及每题的解题思路,并开始背诵王江涛老师的20篇大小作文,每天早上30-50分钟,对于作文背诵,如果背诵困难,也可以先断句,阅读,标记生词,先背中文,掌握文章脉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我把每篇作文都抄在了笔记本上,我想应该有利于背诵吧。

翻译和完型以及新题型,量时间而行,因为我是跨考,所以完型我没怎么听课,只练习,基本每篇扣2-3分,新题型是个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题,我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看个人选择了,能拿到分就尽量拿到,因为新题型一般很简单且技巧性很强。这三块中,翻译是时间花费最多的(11月开始的),唐静老师讲的很好,怪我自己这方面底子交错,考试中的翻译真的一言难尽。

总结:个人认为记单词始终贯穿全程,但不要只看单词书,我唯一的一本单词书就是伟哥的恋练有词,前期刷了2遍,后面我没有时间再看,但是我后面每听一轮课,我都有把真题打印出来,然后用各种彩色笔重新标记考研词汇,不放过任何一个题型里的重点词汇,以至于后期再看到没有练过的真题时,我可以一眼看出哪些是考研词汇,因为重复率很高。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多练练题,但我以为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反复刷,不要担心自己记着答案了,因为你复习的是单词,句子,解题思路,并不是题目本身。

3数学三

数学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一科,都说偶数年难,且一年更比一年难,但我以为重在基础吧,虽然最后成绩104分,不是很理想,但好在过了线,没有拉后腿。

3月以前,我学完了高昆轮老师的基础讲解,因为毕业了几年,大学知识早就忘了,所以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如果直接上36讲对我而言有点费脑。3月-5月,听完36讲,并练习了一部分重点习题。

6月-8月,1000题的90%做完,并且配套听了讲解课,写了2个厚笔记本的错题(但是我后期实在没有时间看了),其实7月8月是宇哥带着大家闭关修炼的时间,但是我落后了,一直到9月1号正式离职,我才用了1个月时间做完闭关修炼,因为36讲和闭关修炼大多来自真题。

10月,我开始成套练习真题,事实上,我没有做完33年真题,因为时间不够充裕,我也只做了10年真题,后面加上八套卷和四套卷,多复习错题,多总结。后期宇哥有个冲刺课,带我再次整理了考试重点。

总结:数学可能不需要题海战术(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每天都做几道题,保持手感是有必要的,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基本上每天都有在学习数学,甚至在9月开始背诵专业课,英语,政治时,依然保持了每天上午三个小时在学数学。

4专业课:微宏观 政经

很多人可能认为文科类专业只要背就好了,但是从个人经历来说,在背之前充分理解内容会事半功倍。

第一遍:浏览全书,B站上找了免费视频,且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难点等;

第二遍:重点理解,并整理笔记。我是纯手写的,个人觉得印象深刻一些,当然现在有很多思维导图之类也是很棒的。第三遍:主要看笔记本,课本做辅助,通过自己的笔记对大致框架有了更深的记忆。

我在10月之前过了三遍,国庆节之后开始背诵从学长那买来的资料,主要是归纳总结了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等。11月开始背诵真题,因为川大的考察重点重复率很高,所以死扣真题。

总的来说,专业课复习的步骤简单,但量比较大,我也是每天都在背,最后专业课124。

考研这一路充满困难,但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why you start.

人生路长,不必患得患失,也不要跟同学比较太多,我们只要跟自己比就好,也要在心里承认,尽人事,听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