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福建人爱建大房子,可以从福建闽南人的四大理想就可见一斑,如“探大钱、起大厝、娶水某、开豪车”。看似很俗,但却很实在,在福建闽南地区,就算是一个穷人,家里破败,但也很难看到家中有长时间过度脏乱的情况。

除非这个家庭已经断了族群独自生活;如果一个人穷,可能大家不会去说什么,但如果家里脏乱,大概率会被周围亲戚“提醒”,就算你是有钱人。

01、福建为何爱起高楼

福建人对家的执念,在于他们认为老家是每个人的魂魄安生之地,有家之人不再是无根浮萍。这种执念也源于早期福建移民的“安土重迁”。

他们基本都是来自古时的中原地区、山东等,当中有为避战祸,如漳州地区的赵家堡,就是宋朝皇族为避战祸而留存的。不过,如今赵家堡的人,已经对这个曾经的身份,并没有再过于“追究”。

也有早期为宣扬朝廷教化、开发福建而被朝廷派驻出去的,如漳州的开漳圣王陈元光等。这类群体早期多举家从北方迁往福建地区繁衍生息,因一开始就有武力和经济实力加持,多占有福建沿海平原地区。而多数一些因战火里乱,而逃亡福建避难的普通百姓群体,则多前往福建山区。

落叶归根对故乡满满的情怀(落叶知归根的福建人)(1)

有人说有门楣的房子肯定是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世家才可能有,但在福建闽南地区,无论寻常百姓还是大户人家,门楣石牌通常都会刻有四个字来介绍自己祖上来历或者姓氏,如颍川衍派或者某某传芳等。

就算现在去福建,我们仍然可以大量看到此类门楣。他们的子孙有些可能已经忘了这个门楣的作用,但建房子加此类门楣的传统却一直保存下来。

落叶归根对故乡满满的情怀(落叶知归根的福建人)(2)

02、纵然百年已过,他们的子孙仍然记得“回福建老家”

这几天带着朋友游了广州的各大名景点,如白云山、中山纪念堂、永庆坊等。后打算和朋友到天字码头坐水上巴士游玩。但由于路况不熟,就打了个出租车,师傅很是健谈。虽然他有些句子的普通话发音完全是扭在一块,让人听不清,但我们还是聊得有来有去的。

司机师傅说他之前就是做摄影的,一看我朋友手里的相机,就看出了相机的价格是2万多。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以前就是因玩摄影的,现在才来开出租车的,感觉我朋友入坑。

随着聊天的深入,司机师傅说他是原福建莆田的,他长辈两三百年前就到广州这里来了。然后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令人动容,他们的长辈如果说“要回福建咯”,那意思就是老人意识到自己要离世,其实就是落叶归根的意思。

就在那一刻自己强烈地感受到,就算两三百年过去了,他们的子孙仍然挂念着自己是来自哪里,然后还要魂归故里。

落叶归根对故乡满满的情怀(落叶知归根的福建人)(3)

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所说的“家”的内涵。我们说的乡愁也只有相对于游子来说才会有的感受,而一直在“内里”的人是没有乡愁一说。

在历史上,古代的福建人是广东“外省”移民最多的,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广东的福建体系的人口保守估计有2000万人,后来他们这些人以及后代,就像今天在出租车上所遇到的司机师傅那样,早早地就成为了广东人,但“乡愁”却不曾远去。

03、不忘本的福建华侨

近代福建华侨致富仍不忘本的有很多,如在厦门拥有别墅最多的黄奕住,他的传奇不单是因为他从一个剃头匠,通过闯南洋成长为印尼一代首富,更是因为他建起远东第一水厂、厦门第一家电话公司,还利用资金捐助多所学校、医院、为国培养各类人才以及多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还有“毁家兴学”的陈嘉庚更是我辈华夏子女的楷模。

落叶归根对故乡满满的情怀(落叶知归根的福建人)(4)

《惊飞》20190813华为P10福建三明抓拍

近代革命的早期启动资金,很多都有福建华侨的影子,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为国为民”战斗着。还有福建福州人林觉民等人留学回国,“不负天下、但负一人”的林觉民写下《与妻书》后,随黄兴等人参加广州起义。

最后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成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林家三代人都有人放弃优渥生活而血洒疆场,他们是不应该被世人遗忘的一代人。

几百年的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化他们心中“要福建咯”的魂归故里。不是英灵却似英灵,英灵殿上皆是思乡之人。他们有些人在异地,通过将自己所居住的区域,起一个具有福建元素的的名字,以了慰思乡之情。像澳门的望厦村,此处居民原多是来自福建厦门的移民,此名表意遥望厦门,思念故土。在广东、海南等地还有很多类似福建元素的村庄、学校和区域。

他们所到之处也会把自己的信仰到过去,妈祖文化信仰体系是最具代表性,无论是广东、海南、香港、澳门都有大量天后宫的存在,可以说不单国内多地,就算是海外,也有留存很多天后宫,妈祖甚至被法国当作国际和平女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