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7,上一次张艺谋拿到这样的评分,还是文艺片《归来》。
这一次是《影》。
至少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做出的:第一,这绝对是张艺谋新千年以来最好的电影。第二,再骂张艺谋有视觉没故事,确实不地道。
因为这一次,张艺谋终于踏踏实实讲出了一个莎翁悲剧式的故事,而邓超孙俪,在这个故事中奉献了各自电影生涯中最好的表演。
甚至郑恺关晓彤的表演,也超过人们的想象。
电影的故事像是张艺谋版的《影子武士》,但从影像上看充满了《蜘蛛巢城》和《乱》的影子。在拍摄了一系列《长城》这样的电影之后,已经63岁的张艺谋,终于跳出了资本之网,拍出了心中想要的那部电影,并与他毕生的偶像黑泽明,在影像中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为89%,Metacritic评分则为88,如果加上国内豆瓣评分,这实际上是张艺谋的古装片第一次得到国内外众口一词的热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吐槽张艺谋已经成为某种影迷的习惯以后。
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口碑的翻身仗来自于张艺谋对自己一场推倒重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觉多么过度张扬,《长城》的商业堆砌多么让人厌烦,《影》的低调内敛又内蕴深藏就多门惹人疼。
电影海报上写道——“谁是棋子?谁的棋局?”
《影》是棋子,棋局,当然是张艺谋的。在和全中国的影迷博弈了这么多年以后,张艺谋终于赢回了一局。
在多年之前,有媒体标题这么写道——陈为艺谋,张奏凯歌。
当时代更迭,电影江湖已经不再由第五代把持,陈凯歌和张艺谋,却分别以一部古装片告诉整个江湖:你大爷曾经是你大爷,你大爷依然是你大爷。
电影是电影人最好的墓志铭,说句得罪的话,张艺谋终于又在自己的电影墓志铭上,刻下了漂亮的一笔。
故事说的不是三国,而是人性这件事,永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电影故事据说来自于三国,可改到最后,三国成了一个雏形,它最后说的,其实是替身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于张艺谋自己,剧本一开始是朱苏进的《三国荆州》,但张艺谋一直想拍替身,就把一个替身的故事融入了进去,朱苏进跟着开了三天会,实在拍不到一块儿去,撂下剧本走了,张艺谋就自己改这个故事。
最后连三国的背景也放弃了,因为大家都说周瑜会杀孙权吗?孙权会杀周瑜吗?这么拍肯定死。
最后荆州,就变成了境州。
故事背景,变成了一个架空的乱世。
邓超饰演的沛国都督子虞一心要攻下被夺的境州,但每况愈下的身体却成为他成就野望的最大阻碍。
身为子虞的替身,境州从八岁起,就生活在子虞的操纵之下。他的内心里,只想回到故乡,见失散多年的母亲一面。
郑恺饰演的沛国之王沛良表面享乐于王室,臣服于对手炎国,暗地却想利用子虞的野心,在收复境州后,巩固王权。
一个国家的野望与戾气,就都都压到了境州一人身上。
你死我亡的乱世之中,真身与影子,谁才是棋子,就成为《影》最大的悬念。
机关算尽的子虞,最终在孙俪饰演的妻子的帮助下破掉敌阵攻下境州,也准备好了与主公的决战,却唯独忽视了一枚棋子——境州。
经历过子虞的欺骗和主公的再次欺骗之后的他,不再是从前的影子,反而越来越像是真身本身,而真身躲在幕后太久了,反倒成为了影子。
尔虞吾诈,权谋之争,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但这些都不是故事的重点,张艺谋真正要将的,是人,以及人的选择。
境州这个人物,他到底是如何从受制于人隐忍偷生,被逼到放手一搏绝地求生的?这是重点。
《影》的深刻之处,也就不止是揭示了一场战争与阴谋,而是把剑指阴谋背后的人性、权力与欲望。
《影》的本质,还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莎翁悲剧。
可贵之处在于,这一次的张艺谋,终于让权力,输给了“人”。
整个故事的叙事动力,就来自于影子这个角色身上不断的自我觉醒,当这个角色被权力玩弄被主公背叛之后,最终完成了复仇,却遭遇了命运更深的悲凉。
而当张艺谋将自己的故事重点从权力游戏宫廷斗法回到人,张艺谋却成全了张艺谋。
张艺谋的光影,拍出了阴阳
但讲故事的,是光影。
张艺谋这一次,几乎没有拍大场面,拍的是太极、阴阳、山水、对弈,但所有的光影又只服务于一样东西——
戏。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张艺谋对过往古装三部曲的一场反思,但从结果上看,就是——
《英雄》、《十面埋伏》的视觉极艳团体操美学,让位给了这一次的黑白灰红,唯一的一抹红,来自于血色。
《影》的武学意向,来自于太极阴阳,但电影的影像风格又何尝不是?
延续始终的低饱和度的色彩运用,加上布满书法的殿堂,屏风林立的寝室,比武时的站位与身法,甚至血液飘散的样子,无一不经过精心的设计。
形式感被做到了极致。
但这种形式感,传递的又是一种传统中国水墨丹青般的质感。从从人物的服饰到日常的用具甚至是兵器,都对应着阴阳黑白。
影像不仅是形式,也是故事,是人物,是命运。
张艺谋运用不同的泼墨变化形式,配合剧情的延展,就将人物之间的关系演变,人物性格的层次转变徐徐道来。在虚实的光影与空间转换之中,角色也如同黑白棋盘上的棋子,走出了各自的命运。
例如讲述子虞的故事,当他偷窥自己的妻子和影子时,那种光影的变化,便将一种强烈的悬疑感和人性之叵测,展现在这虚实变换之间。
又比如孙俪所饰演的角色小艾,所在场景最常见的就是屏风,屏风,就像是角色在片中的命运,在一个男人的权力世界里,女人没有位置,那么女人何以依附呢?
整部电影光影闪烁之间,除了黑,就是白,若非黑白,那便是灰,灰色也是片中人性的底色。
光影中的留白,恰是中国水墨画的奥妙和韵味。这种留白,也恰好人性中间的颜色,权力斗争,本就没有善恶分明的黑白,只有善恶纠缠的博弈。正是在这中宛如中国水墨画的色彩背景中,各路人物演出着各自的命运,也走向各自的命运结局。
这便是张艺谋影像的妙处,它们成为了角色命运的一部分。
或许是因为《长城》中“团体操式”的动作场面遭到了太多批评,《影》里,张艺谋不仅完全放弃了楼台击鼓飞来飞去的动作设计,也放弃了人海战术的大场面,而换作了更为实战化的对决场面,但在打斗戏的处理上,依然是近乎舞蹈。
尤其是在高潮大战中,张艺谋再次发挥了其拍摄动作场面高度的形式感,一百个旋转妖娆的死士,扭动铁扇,以阴阳破阵,我不敢说所有人都不会笑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张艺谋的确拍出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见的阴阳交织的动作场面。
可以肯定的是,在曾经大红大绿的视觉风格之后,张艺谋以一种水墨山水式的视觉风格重建了张艺谋的古装片的视觉谱系,同时也仿佛回应了这么多年对于张艺谋美学的质疑:试问中国影坛,有谁可以仅仅凭借黑白灰三色,就将中国风神韵在大荧幕上和盘托出?
只有张艺谋。
这部电影证明:无论跑男还是流量小花,都能成为演员
还是这部电影,才让人回忆起张艺谋是一位多么善于成就演员的导演。
邓超表演的惊艳不仅在于他为角色疯狂增肥又减肥的努力,而在于这种努力达到了良好的表演效果。
角色的难度在于,无论是身在高位的子虞,还是无人知晓的境州,他们身上都有求生的本与软弱,强是容易演的,弱是不容易演的,而邓超的表演平滑且柔顺,让观众能够理解人物的性格与脉络,这就是成功。
应该说邓超对于本尊的阴狠与隐忍,以及后来的爆发,都完成得相当好,但更好的是境州,因为他带领观众理解了境州为什么会变——面对生存还是死亡的考验之时,境州的个体意识终于清醒了,因为唯有反抗,才能活。
与其说邓超饰演了两个角色,不如说他塑造了一个角色的光与影,在那一刻,邓超超越了邓超。
孙俪的好在于她与电影的妥帖,她演出了那种角色的疏离感,电影中她是观察者,是这个连环计的关键所在,也是搅乱整盘棋的人。那种角色的轻盈感与变换感,孙俪呈现地极佳,角色造型与黑白影像融合感也是极佳,尤其是密室与邓超练功一场,那种珠联璧合感,非她不可。
当然最好的还是最后一场戏的犹豫,那一刻,她演出了角色的灰。
但给我最大的惊喜的还是郑恺,还有关晓彤。
郑恺是标准的前弱后强。开场时的跑男感和现代感太强,出戏,但越到后段越是阴翳入骨,时而放纵无忌,时而暴戾阴森,最后一场戏更是脱胎换骨,让人意识到跑男耽误了多少好演员。
关晓彤也出乎意料,不可否认她的表演整体还是不够强,但胜在很好地融入了戏剧环境中。
对公主这个角色的硬朗表现得很妥帖,被羞辱毋宁死的果决被演出来了,相对于个人是很大的飞跃了。
比较令人遗憾的依然是三石弟弟,尤其和胡军这个老戏骨的对手戏更是高下立见,张艺谋说用流量鲜肉是为了给他们些机会,现在看来有些人把握了机会,有些人没有。
即使有张艺谋电影,流量一代要成全自己,依然要靠自己。
老谋子像这么拍电影,谁还能赢?
在很大程度上,张艺谋成为了电影中的镜州。因为张艺谋突破了张艺谋。
这个秦人今年68岁了,他拍了一辈子电影,从成名开始就是毁誉随身。
他仿佛被自动带入了一场与观众的博弈,无休无止。
而从新千年以来,他仿佛是神话里的尤利西斯,一次次挑战电影命运,又一次次功败垂成。
直到《影》。
张艺谋还能拍出《活着》那样的电影吗?我想谁都拍不出,因为拍出《活着》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张艺谋拍出了这个时代他能拍出的最好电影。
当然还会有人骂他说这是什么玩意儿,泱泱大国没一部好电影了吗?请随便骂吧,张艺谋应该已经习惯了。
但这部电影,老谋子是可以挺直腰板任骂的,因为他心不虚。
真是好电影,不怕你骂,骂也骂不垮。
邓超在片中说,小时候看他的电影长大,现在终于演他的电影,感觉很复杂,很想把自己最好的部分演给他看,甚至更想试着挑战他。
其实张艺谋早年的的电影中都有一个主题,里面总有人都是在不断跟自己的命运做搏斗与挣扎。
而这正是张艺谋依然在做的事。
在《影》里,张艺谋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一些最习以为常的东西,拍成了电影。而这种拍法对于张艺谋来说,是不习以为常的。
但张艺谋自己说:“其实我们这一代在过去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很有规矩了,压力和限制也很多了,我自己在创作上常常希望不安分,希望能尽全力去扭动一下自己的身体。我不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体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我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思维,精心地打造自己的姿态,让自己的作品呈现一种总体的流向,保持它的样子,让自己感觉很完整,但我不太愿意这样。”‘
可破局很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山水,每个人都有一颗人心,可是最难的地方,就是怎么用视觉方式展现一个其实无形的中国山水,又该怎么用一个故事,说尽人心呢?
电影中的所有人都置身棋局中,都以为自己是最后的赢家,但最后发现原来不过是别人的一颗棋子罢了,电影的确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人性,也最大限度在一幅水墨山水中,拍出了人心。
《影》对于张艺谋来说,其实是一个关于漂泊的故事,从《红高粱》,到《英雄》,再到《长城》,张艺谋在完成了一番自我审视之后,回到了关注人的《影》。
电影人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过去的成败构成了自己巨大的影,最后连本尊也走不出影子的阴影。
可张艺谋在68岁这年,战胜了过去数十年生命荣誉构成的自己的影,用电影。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找回自己的张艺谋拍起电影,谁是他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