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1)

|阿拉伯史系列/周四更新/竹鼠 (撰文)|

书接上回:奥斯曼帝国史:尼罗河的旧梦与新生(下)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赛里木一世苏丹,我觉得可以给他加上一个“狠”字:因为在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变成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国家。他征服了阿拉伯重镇大马士革和重地叙利亚,并且成功灭亡了盘踞埃及几百年的马穆鲁克王朝,把埃及这块贸易节点也同样划入了囊中。

但是除了这个“狠”字,我觉得还有一个字能完美的形容赛里木一世苏丹——那就是“懒”。

结合这位苏丹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前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实在是懒的没边儿了:我们现在知道,在他征服了埃及之后,他直接把埃及又交换给了之前的马穆鲁克贵族们,而仅仅保留了一个帕夏和几千兵马在开罗坐镇,充作奥斯曼帝国的排面就跑回了伊斯坦布尔。

而今天你会知道,在他征服了叙利亚之后,他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1516年,奥斯曼苏丹赛里木征服了叙利亚地区之后,一如既往的发扬了他“无为而治”的光荣传统:就像他后来对待埃及那样,他基本上没有改动叙利亚的行政体系。他只是在这里划分出几个新的省,并且任命了几位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帕夏就接着南下去打埃及了。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2)

奥斯曼帝国将叙利亚南北划分为不同省份,其中耶路撒冷省也可以称为大马士革省

其实这一切现在咱们看起来其实都还算合理:毕竟是在战时,赛里木可能没有功夫留在叙利亚慢慢的折腾行政体系改良这一套。对于叙利亚只能是暂时羁縻,以待将来再进行整改。

除了他任命的这位帕夏,因为这手操作实在是不合理。

这位晋升为新任帝国高级官僚的人名曰:加萨里。那为什么说赛里木任命此人作为帕夏不妥呢?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人他是个墙头草——他本身是统治本地的马穆鲁克贵族奥利手下的一个奴隶战士。当奥斯曼军队刚一打过来的时候,他就望风而降,率领一部分精锐奴隶军队投降了赛里木,反过来打自己原来的主人,还毫不留情的将老东家奥利斩首于沙场之上。

或许也正是他向赛里木一世所传递的这份忠诚打动了苏丹本人,这才能让他在战后第一时间就被任命为叙利亚南部省的帕夏。

可是这个人,却根本没有赛里木想象的那么简单忠诚。

您想啊,一个能在时局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口投降的货色,这必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怎么可能真心的臣服于某一个势力呢?把这种人安排在一省最高长官的位置上,就相当于在大马士革城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果不其然,在公元1520年,威震中东的赛里木一世去世之后,加萨里立刻就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也是够迫不及待的..)。他自称“最贵之王”,并以自己的名义铸造了大量货币,再拿这些钱去贿赂驻守阿勒颇的另一位以前的同事:现在的北叙利亚省帕夏哈伊尔贝。把他也拉进了叛乱的队伍。

一时间南北叙利亚皆叛,小亚细亚半岛的南部边境立刻变得混乱不堪。

不得不说,加萨里其实是一个合格的投机者。

他看透了如今的叙利亚和埃及的局势:名义上虽然被奥斯曼帝国管辖,但其实还都是前朝的马穆鲁克人在掌控实权,而这些人也都不是什么甘愿做臣子的主儿。趁着赛里木苏丹刚刚去世的真空时期,只要他能在伊斯坦布尔反应过来之前拉拢足够多的马穆鲁克贵族一起造反,推翻奥斯曼人脆弱的统治其实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可惜的是,他低估了新任苏丹的反应能力。

接替赛里木一世苏丹的奥斯曼苏丹,他的名字叫做苏莱曼。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位历史上攻占了大部分匈牙利,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才受挫退兵的苏莱曼;就是那位在位期间吊打萨法维王朝,并将舰队开出东地中海的苏莱曼,史称,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3)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帝国最出名的苏丹之一

可怜的加萨里直接撞到了枪口…不是,撞到了一门巨炮的炮口上。

新继位的苏莱曼一世迅速的对叙利亚的叛乱做出反应,快到连加萨里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看到奥斯曼人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压了过来——刚刚举起叛旗的加萨里自然没有能力对抗正处于上升期的奥斯曼禁卫军,于是他和他的难兄难弟很快就被以摧枯拉朽的势头消灭了。

在平定了这次卧榻之侧的叛乱之后,或许是苏莱曼被叙利亚这次出乎意料的反叛给吓着了,奥斯曼的苏丹终于开始重视这片之前一直被散养的地区。为了当他征战欧洲的时候不被后方拖累,苏莱曼开始思考一个合理的措施来彻底杜绝叙利亚再次叛乱的可能。

最终苏莱曼采取的办法是这样的:在叙利亚叛乱之前,伊斯坦布尔只往这里派遣过一个帕夏,也就是唯一的那位加萨里先生。苏莱曼经过反思之后认为,自己的父亲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脑子一定是被驴踢了——你怎么能让一个帕夏这么长时间的统治一个地区呐?这不是给他充足的时间在地方上培植自己的势力么?更何况这个帕夏还有反叛的前科,就更不能对他如此的信任了。

于是在吸取了自家老爹的教训之后,苏莱曼开始在叙利亚实行“走马灯帕夏制”。

说白了,就是不停地任命叙利亚的帕夏,然后没过两年就把叙利亚帕夏拉下来,再换另一个人接任。如此反复,苏莱曼认为就可以避免帕夏本人和叙利亚本地的土豪大户们勾结,形成属于地方自己的军事势力和政治团体,从而直接把叛乱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苏莱曼这么做的初心确实是好的,在实行初期也确实得到了不小的成效。但是这位苏丹更换帕夏的速度实在是有点儿太过于频繁了:从公元1517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697年这段时间之内,大马士革一共迎来了一百三十三位帕夏,平均小半年换一个帕夏。而在北方的阿勒颇苏莱曼做的更绝,平均一年之内就能给你扔进扔出三个帕夏来。

这下子甭说扶植本地势力了,每一位新任的帕夏恐怕连椅子都没坐热乎就得领着行李滚蛋。叙利亚南北两处帕夏府邸干脆变成了高级官员的宾馆,成了大员们政治升迁之路上的一个中转站。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4)

奥斯曼高级官僚形象

苏莱曼看见这个情况之后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表示非常满意——他是满意了,叙利亚的老百姓可遭殃了。

朋友们,现在咱们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即将奔赴省长级别官场的新任大员,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省的诸侯,但是你的资历目前还不太够,说白了,还没有担任省级干部的资历。而你现在知道有个地方,做这里的帕夏可以让自己成为一省之长,同时还不会耽误自己太长的时间。那么为了最快速的获得高级从政资历,你会咋办呢?

一时间,整个帝国的谋求资历的官员,手握重金的投机者,都把炽热的目光看向了叙利亚这片热土。

这些人为了当这一年半载的叙利亚帕夏,开始疯狂的为自己寻找门路,往宫廷中送去大量的金银。同时,苏丹也乐见这些人担任叙利亚的帕夏。

因为这群人本身也没想好好的履行一位苏丹的职责,他们到了叙利亚之后可能只会趁着这段时间赶紧贪污一点钱财,或者给自己的头衔挣得一点荣誉光环,更加不可能会去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了。于是苏莱曼痛快的收下了这些人的贿赂,并把一省帕夏的职位明码标价的卖了出去。

果不其然,这一百三十三个帕夏之中,有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贪污而前往大马士革的。

他们到位之后,为了抓紧有限的时间为自己敛财,便开始一刻不停的奴役治下的百姓。叙利亚人民在当时被称作是“被放牧者”,也就是牧羊人赶着的羊,是被那些帕夏薅羊毛的存在。

叙利亚原本还算凑合的经济状况因为这瞎搞的政策而迅速直线下滑:到了十八世纪末,叙利亚的经济已经下降到一种无法支撑本地人民生活的程度。

原本因为这里挨着地中海,并且是传统的阿拉伯地区,因此这里生活着大量的人口,总数大约超过一百五十万。但是等到了十九世纪初期的时候,有大量的百姓因为不堪奥斯曼人的重税而逃离这里,导致受大马士革省管辖的诸多城市人口数量锐减。

耶路撒冷这样的圣城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只有一万人二千的水平。贝鲁特这类城市的情况虽然稍好一些,却只剩下了大约一万五千名居民依旧坚守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之上。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叙利亚自古以来的商业地位也因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让叙利亚的经济进一步的下滑了:1498年从欧洲绕道非洲好望角,再去往东方的这条贸易海路被探索出来,意味着阿拉伯人靠着地利尽享东西贸易红利的时代结束了。

从中世纪开始阿拉伯商人们就把控了印度洋的贸易。古代世界两条丝绸之路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世界,才能保持通畅。而阿拉伯人利用这一点向西方的买主们大肆收取利润,这一点已经被欧洲商人们记恨了不知道多少年…因此,这条绕开中东世界的商业道路刚一开通,就受到了欧洲沿海国家的热烈追捧。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首的欧洲国家逐渐把自己的商船调出了地中海,商业中心就此转向了辽阔的大西洋。

在这之后直到苏伊士运河于公元1869年开通,地中海的商业地位才重新恢复了一些。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5)

新航路的开辟

这对叙利亚地区的穆斯林领主们来说无疑是另一个噩耗:因为这里的土地没有那么肥沃,他们大部分的税收来源,本来都是从那些东西过往的商船中抽取的过境费用和商业税款。而如今商船数量的大量降低,让他们不得不对寥寥几艘还在经过这条航路的船只征收更高的商税,进而把这一点点的财富来源逼向了新开辟的大西洋航路。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悲催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这个帝国崩溃的那一天。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奥斯曼帝国最惨失败(奥斯曼帝国史有一种惨)(6)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