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3年)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长达6个世纪之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 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 世纪中期,他们跨过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初,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军8万,辅兵2万,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4月6日,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5月29日,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君士坦丁堡军民虽然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彻底灭亡。

按照古代军事习俗,在破城后抢掠三日。破门后,士兵按照在奴隶市场可以卖得的价格把人群分隔,少数老人及一些婴孩被当场杀害。士兵们为了争夺富有的元老院议员、美貌少年或少女而打斗起来。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征服君士坦丁堡同时亦稳固了奥斯曼帝国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奥斯曼帝国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奥斯曼帝国的陆上扩张主要倚靠其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军事革新及铁一般的军纪,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亦对其征服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及葡萄牙手里争夺及保障了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

曾经的奥斯曼帝国有多强大(屹立于世界6个世纪之久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如今何处去了)(1)

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从1566—168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阿拉伯半岛西南沿岸,直至也门。向东控制高加索地区,向东南控制波斯湾南岸地区。1683年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此时帝国的疆域范围大致包含今西亚的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的汉志地区,也门西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欧洲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联盟、马其顿、希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摩尔多瓦,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及附近地区;非洲的埃及,苏丹的北部,利比亚北部,阿尔及利亚北部,突尼斯,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塞浦路斯等.面积大约530万平方公里。

在17世纪至19世纪间,兴起于欧洲东部地区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一系列争夺领土、属地和霸权的战争,奥斯曼帝国战争失败,帝国在前线失去不少领土,加之内乱迭生,欧洲各国开始着手应付奥斯曼对陆路贸易通道的控制,在战场上,奥斯曼帝国逐渐被欧洲大陆的军事技术赶过,中央政府的衰弱导致管治不稳,加之民族主义的兴起,改革滞止等多方面因素,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

1919年,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战争反抗侵略并取得胜利。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君主穆罕默德六世于11月17日离开。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土耳其共和国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其中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3%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人口8468万(2021年12月),土耳其族占80%以上,库尔德族约占15%。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5%属逊尼派,其余为什叶派(阿拉维派);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犹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