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供给同时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经济角度看保险行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行业(保险学阅读笔记)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行业

保险供给同时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

 可保风险与保险产品定价

保险行业中实际的生产成本是由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决定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保险是一个社会效应很大的行业,本身需要相当的稳定性,由此使得保险成本的补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最终的市场价格由保险市场供求力量决定,但在此之前,保险人一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初始的保险产品价格。

保险费率的拟定是保险精算学的内容,由于保险人的基本职责是分摊风险和补偿损失,因此,保险费率一般要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分散风险的能力。

 影响保险供给的主要因素

1. 社会可用于经营保险业的资本量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经营资本与保险供给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经营资本越多,供给能力越强。

2. 整个社会对于保险产品的市场容量,也即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是指有购买力的保险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的经济形势越好,消费者的购买力越强,人们对保险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3. 保险产品的市场价格

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作用所形成的保险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的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供给与保险市场价格成正比。

4. 保险人的经营技术与管理水平,包括组织机构的效率

保险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保险人的经营技术和管理能力越高,保险的供给能力就越强。

5. 制度、政策环境

保险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各国都对其有相对于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

6. 保险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主要是指保险经营所需的专门人才,如精算师、承保员、理赔员等,保险人才越充足,保险供给的质量就会越好。

 保险市场中的供求规律

1. 一般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它的一般含义是:当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不能对接时,价格就会因之而发生变化,价格变化反过来影响商品的供求数量,使二者逐渐互相趋近,最终达到市场平衡。

供求规律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因之降低

由于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关系,供给与价格呈正向关系,价格的下降于是导致需求的上升,供给的减少,但供给与需求在量上达到平衡时,市场便达到了均衡状态。

2) 当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2. 供求规律在保险业作用的特点

一般商品市场的供求规律在保险业也是适用的,但在供求规律作用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或市场行为常常会导致供给需求曲线的变异,进而导致不同的市场反应,这主要是由于下述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的。

 逆选择

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买者和卖者对市场具有完全的知识,而事实上,潜在的购买保险者比保险人具有更多关于个人损失倾向的信息,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保险购买者运用优越的信息优势以获取更低价格的保险产品的意图和行为被称为逆选择。其直接后果是保险人无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标的确定相应的合适的保险费率。

如果保险人无法区分投保人的高风险和低风险,那么为了保证收支相抵,会向两个投保人收取同样的纯联合费率,即每个投保人精算纯费率的平均值,但是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高风险个人支付的费率低于其期望的损失,他会很乐意购买保险,而低风险个人则相当于对高风险个人进行了补贴,他购买保险的效用期望比不购买的期望效用低,因此不会参加保险。

以上所述的潜在投保人的这种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在保险市场上充斥了高风险投保人,保险人将发生亏损。如果保险人了解到低风险个人不愿投保这一情况,就会取消纯联合费率,带之以高的精算纯费率,这样的话,市场上就剩下高风险保单。

综上,在存在逆选择的情况下,最可能得到保险的是高风险个体,低风险个体往往很难在理想的费率上得到保险,从而在效用上将遭受一种净损失,在市场供需关系上,逆选择使得供求规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一方面,保险需求保持上升势头,另一方面,保险供给则持续下降,供需出现了不平衡,与此同时,二者在数量上的背离程度反过来又刺激保险价格的上升,进一步导致供需的背离,这种发散型的市场最终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由于逆选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要求保险人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增加保单上的有关保险标的的明示项目,也可以设计巧妙的保险合同使投保人进行自我风险揭示。

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得到保险之后改变日常行为的一种倾向,分为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事前风险指的是投保人在得到保险后就丧失了阻止损失发生的动力,事后风险指的是在损失发生后,被保险人丧失了减少损失、减轻损失程度的动力。比如如果某人在购买了车险后,不小心驾驶的获得的期望效用大于小心驾驶获得的期望效用,则他会选择不小心驾驶,这就是保险市场中发生道德风险的例子。

消除道德风险,使市场重新接受供求规律的调节,同样需要保险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产生道德风险的关键原因是被保险人在避免道德风险的过程中需要额外发生成本,因此保险人应当做出努力,使得被保险人避免道德风险的边际收益为正。

Ref: 《保险学》 孙祁祥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