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两首诗写到了“苕”这种植物,即《陈风·防有鹊巢》和《小雅·苕之华》。

查一下文字工具书,“苕”字有多种解释: ①甘薯,也叫红苕,地瓜。②陵苕,即凌霄或凌霄花,又叫紫薇。《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据《毛诗陆疏广要》,“《本草》云:紫葳,一名陵苕,一名茇华”。今之未见有白花者。③苇花穗;④苕菜,又名翘摇,即紫云英。

此外,古籍中还有三种解释:

①小巢菜。《毛传》:“邛,丘也;苕,草也。”陆玑《毛诗草木疏》释《陈风·防有鹊巢》之“邛有旨苕”:“苕苕,绕也。幽州人谓之翘,夏生,茎如劳豆而细,叶似蒺藜而靑,其茎绿色,可生食,如小豆藿。”所指即小巢菜。《本草纲目拾遗》说小巢菜就是《本草纲目》里的翘摇;《中国植物志》也说小巢菜就是《诗经》中的苕。

②鼠尾草。陆玑《毛诗草木疏》注《小雅·苕之华》之“苕”:“一名䑕尾,生下湿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皂,煮以沐发即黑。”《毛诗陆疏广要》:“《尔雅》云:‘葝,鼠尾’。《注》云可以染皂。《本草经》云:鼠尾草,有白华者,有赤华者,一名葝,一名陵翘。生平泽中,四月採叶,七月採华。陶隐居云:田野甚多,人採作滋染皂。《图经》云:苗如蒿,夏生,茎端作四五穗,穗若车前。···又据陸玑及孔颖达《疏义》,亦云苕一名陵时,陵時乃是鼠尾草之別名。”《中国植物志》说今之唇形科鼠尾草属的鼠尾草就是《尔雅·释草》中的“葝,鼠尾”,《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乌草、水青,《吴普本草》叫山陵翘。

鼠尾草产浙江、安徽南部以南,《诗经》的主要覆盖地区。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甘肃、等地均不产,也不生下湿水中。陆玑所说似是玄参科的水蔓菁之类。

③连翘。《康熙字典》:又《尔雅·释草》“连,异翘”《注》:“一名连苕”。就是今之连翘。

《小雅·苕之华》之“苕”,古籍中,如郑玄《笺》、《神农本草》、《本草图经》、《朱熹集注》、《尔雅翼》、《本草纲目》、《毛诗陆疏广要》等都认为是凌霄花,今版《诗经》各本也都解释为凌霄或凌霄花。陆玑《毛诗草木疏》认为是鼠尾草(见上②)之说,未得到后人认可。如,《毛诗陆疏广要》说“陆玑《疏》全谬,不可从。”

从《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来看,也应该是指凌霄。因为只有凌霄花黄色且花叶并茂。

凌霄有凌霄和厚萼凌霄两种。厚萼凌霄是引种栽培的外来种,小叶9-11枚,叶下面被毛,花萼厚,5裂至1/3处,裂片短,花橙红色至鲜红色;凌霄小叶7-9枚,叶下面无毛;花萼薄,5裂至1/2处,裂片大;花橙黄色。近些年培育除了一些杂交品种,公园绿地习见栽培。还有一种非洲凌霄(非洲凌霄属),小型,花粉红到紫红色。

《小雅·苕之华》这首诗,是哀饥民之不幸而作,反映了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不如死的生活境况。《毛诗序》说:“《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该诗以“苕之华”起兴,最后一章点明了忧伤悲苦、生不如死的原因:“牂(zāng)羊坟首,三星在罶(liǔ)。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意思是母羊因饥饿而骨瘦如柴,只剩下筋骨挑着头(按:母羊和公羊相比本来是肚子大头小),捕鱼的竹器中只有静静的清水映着三、两点星光,不见鱼儿的踪影。即使人可以吃人,但个个都已瘦的皮包骨头,也难以吃的饱啊!可以想象的出,天灾人祸使百姓走投无路,赤地千里已难活大小生灵,人无人样,畜无畜形,个个奄奄一息,那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之象令人毛骨悚然!

我有些疑惑的是,凌霄的花期在5—9月(在青岛地区是6-9月),时已盛夏,大麦、小麦已经收获,草木已经进入了繁盛期,一些山果也相继成熟,饥民们已经度过了最难熬的春荒期。而《苕之华》说“牂(zāng)羊坟首”,“人可以食”,这说明山上田野草木不兴,羊无草吃,人也无以采食。除非非常特殊的大旱之年,否则就应该是在青黄不接的春荒期。如是,那诗中的“苕”就不应该是凌霄了。如果说是连翘,倒是很贴切。

诗经桃全文带拼音(诗经里的苕字二解)(1)

诗经桃全文带拼音(诗经里的苕字二解)(2)

诗经桃全文带拼音(诗经里的苕字二解)(3)

诗经桃全文带拼音(诗经里的苕字二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