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唐卡需要耐心和意志力,一年365天约有330天都在作画,一个学徒学成出师需要6~7年时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文化点亮生命之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化点亮生命之光(瞭望他用画笔绘出文化致富路)

文化点亮生命之光

画唐卡需要耐心和意志力,一年365天约有330天都在作画,一个学徒学成出师需要6~7年时间

“他们在这学习不需要任何学费,吃住我们全管。”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顾玲 张军

走进隆务河畔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龙树画苑,一间约100平方米的画室墙上,“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的红色大字映入眼帘。一幅幅大小不等、题材各异的唐卡半成品依墙而立。

作为一种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艺术,唐卡是以玛瑙、珊瑚、朱砂等天然贵重矿物为颜料,绘制在布幔上并以彩缎装裱的卷轴画,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龙树画苑里,完德尖措正被一群学员簇拥,他右手持画笔,从左手的陶瓷钵中蘸取少许朱砂,娴熟地在面前的唐卡上落笔。

38岁的完德尖措,是龙树画苑画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凭借手中向善向上的画笔,他描绘出一条文化致富之路。

完德尖措(左一)在给画苑学员教授唐卡绘制技艺(2021年3月10日摄) 受访者供图

耳濡目染

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村,是完德尖措的家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清澈的隆务河水,孕育出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热贡艺术,热贡唐卡是其典型代表。

完德尖措的家族,从事唐卡艺术已有760年。完德尖措的父亲就是一名唐卡画师,两位叔叔也是唐卡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是家族第十一代传承人。

学习唐卡,完德尖措一开始并未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觉得绘制唐卡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一画就要几十年,起初他不赞成我学习唐卡。”完德尖措说,画唐卡需要耐心和意志力,一年365天约有330天都在作画,一个学徒学成出师需要6~7年时间。

用自己的真心说服父亲,2005年大学毕业后,完德尖措正式拿起画笔,开始了他的艺术学习生涯。

在系统学习唐卡绘制的所有工序外,完德尖措还跟随两位叔叔到各地作画。27岁时他顺利出师,成为一名技艺娴熟、风格独特的唐卡艺人。

记者见到完德尖措时,他正在画苑里手把手指导学生绘制唐卡。“学习唐卡技艺,必须从线描、人物造型、色彩配制、构图及尺寸的把握学起。即使是在袈裟上画一笔线条,都是有讲究的。不把心投入进去,画不好唐卡。”完德尖措说。

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炼,完德尖措的唐卡做工精湛细腻而不乏创意,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他的唐卡作品《四臂观音》在陕西法门寺“热贡唐卡艺术”展览中荣获金奖。2018年,他的唐卡作品《释迦牟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崇德向善

21世纪初,热贡唐卡作为一种高端艺术品,因其色彩鲜艳、线条细腻、画风独特,受到国内及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收藏者的青睐。

“一名画师和十个徒弟每天画,到唐卡快完成时,买家已经守在门口。”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完玛加说,渐渐地,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唐卡绘制队伍中,希望通过画笔实现人生理想。

这一时期,完德尖措的叔叔招收了70多个学徒。而学徒多了,又带来新的问题——夏天时,学徒可以在院子里作画,到了冬天,只能租房子在室内作画,吃饭也不方便。

“有外地朋友建议我们建设一个培训基地,既展示唐卡艺术,又能培训艺人。”完德尖措说。经过几年努力,集唐卡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传、展览为一体的龙树画苑,于2013年建成运行。同年,完德尖措成为龙树画苑的画师及兼职教师,空闲时帮助家人打理经营事务。

27岁的彭毛是龙树画苑的画师,来自黄南州尖扎县昂拉乡夏藏滩村,学习唐卡绘制已有6年。她的丈夫桑杰卡也在龙树画苑工作。2021年夫妻两人通过绘制唐卡,共计收入15万元。

在龙树画苑,像彭毛这样的学徒还有很多。“画苑里的学徒大多家境贫寒、困苦,他们在这学习不需要任何学费,吃住我们全管。”完德尖措说。

龙树画苑每年投入大约200万元,用于170名学员的吃住、绘画用品、补助等。曾经有7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画苑学习,龙树画苑因此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除了帮助家境贫困的学徒,完德尖措还改变了唐卡的传承方式。

过去,唐卡以师徒传授或父子传授为主,“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完德尖措打破了传统,开始公开招收学徒。

2009年,他招收了第一个学习唐卡技艺的女徒弟。随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学习唐卡绘画的队伍。24岁的桑吉措就是其中一员。在画院学习7年后,她出师留在画苑边工作边深造。现在,她的弟弟豆拉关却跟着学画,姐弟俩一年收入5万多元,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

“一年画上4~5幅唐卡,能挣到10万元,可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德尖措说,学员们学到了唐卡技能,就不用外出打工,出师后还能互相支持。

十余年来,完德尖措培养了358名热贡唐卡艺人,其中260人已经出师,相当于解决了200多户就业问题。学徒学成后,可以留在画苑工作,也可以自立门户。目前,这些艺人每年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的有30余人,普通学员年收入四五万元。

近年来,在完德尖措和叔叔的帮助下,热贡艺人在北京、西安、深圳、太原等地与文化企业签订常年购销合同,带动当地400户村民从事热贡艺术。当地相关部门统计显示,这些村民年生产唐卡、堆绣、刺绣等3000余幅,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万~10万元不等。

2020年11月,完德尖措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孜孜以求

用完德尖措的话说,唐卡传承近千年,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近年来,龙树画苑的唐卡走出国门,销往新加坡、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2020年仅在印度尼西亚就销售了2000多张。

唐卡火了,发展好了,完德尖措又有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唐卡艺术。

完德尖措说,过去几百年,唐卡绘制全凭师带徒的手艺传承,相关论文、书籍很少。“现在时代发展了,国家又大力扶持,唐卡可以受到数字化保护,为此龙树画苑建起了热贡唐卡数字化展示厅。”完德尖措说。

原来,同仁市绘制唐卡的只有几千人,现在已经达到2万多人。看着同仁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几十家画苑,完德尖措有了新想法——最要紧的,是做好唐卡标准化,保护好热贡唐卡的品牌。

“品牌打响了,砸掉很容易。再想把它扶起来,那就难了。”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完德尖措向当地政府建议,选择一批行业吸引力强、产品市场潜力大、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和扶持对象,将多个画苑组成画苑联盟,实现唐卡材质和工艺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