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都知道,明朝时期,在明帝国的北方有两大族群,一个叫鞑靼,一个叫瓦剌,两者都属于广义的蒙古人,都是出自北元。本来都是一家人,怎么会分成两大块呢?
这还要从朱元璋对北元坚持不懈的军事行动说起。
洪武一朝,先后十三次对北元用兵,史称“明太祖北征”,打得蒙古人在广袤的蒙古高原到处跑。跑得分散了,大一点的团伙就自立山头了。当时这些“大一点的团伙”,就是瓦剌、鞑靼和兀良哈。
所谓“鞑靼”,是明朝对“东部蒙古”的统称,即清朝的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和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其实呢,人家自己称呼自己为“蒙古”,但是明朝推翻的是蒙古人的元政权,感觉北逃的这拨残兵败将不配叫“蒙古”,就给人家命名为“鞑靼”,即“鞑虏”之意。
相对的,“瓦剌”就是“西部蒙古”的统称,清朝称之为“卫拉特蒙古”。瓦剌与鞑靼之间无固定疆界,谁强大了占的地方就多点,大部分时间以图中蓝线为分界线。
最后这个“兀良哈”,在清朝被称为“乌梁海”。他们自称东巴,分布在唐努山、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之间,分为三部分,即: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和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自然而然会想到朱棣时期的“兀良哈三卫”,即“朵颜三卫”。这里我要解释下,这是个误会。朱棣的朵颜三卫,是正经的蒙古人,他们的分布范围在今天的松花江、嫩江流域。而这里的兀良哈,则是突厥人,两者属于同名的不同部族。
2、说起瓦良格呢,大家都会想起咱们的航母。其实呢,苏联人当初将其命名为瓦良格,并不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所谓的瓦良格,即“维京”,就是维京海盗那个维京,属于日耳曼人。
早期的俄罗斯人,那是相当悲惨的。他们以零散村落的方式,沿河分布在今天的东欧平原上。气候寒冷,不适宜种地,生活相当贫寒。
还好,他们这里有三种值钱的土特产,即:琥珀、皮毛和女人。
当然,哪里有值钱的东西,哪里就不缺强盗。在当时,这些特产被北欧维京人,即斯拉夫人所说的“瓦良格人”看上了。他们自波罗的海沿河流逆流而上,打劫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抢钱、抢东西、抢女人。再把这些东西南运,卖给东罗马帝国,换取高额报酬。然后他们再买些粮食、日用品,高价再卖给斯拉夫人。
这些商品中,斯拉夫的妹子饱受好评,后来接班干的土耳其帝国、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也没少买,或是抢。
土耳其人买卖乌克兰妹子,所以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后来打了几百年了吗?
当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斯拉夫村落头领一合计,瓦良格人是真牛啊。自己守着这么多宝贝,也不知道怎么卖,人家却能换到钱和粮食。这样与其麻烦人家抢,自己还得不到好处,不如直接雇人家当老大,我们定期交税,还能淘换点日用品,双方都省却很多麻烦。
于是,他们就推选瓦良格人留里克为老大,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公元882年开始定都于基辅,故又称基辅罗斯,此为俄罗斯史上第一个王朝。
先这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