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1)

继前年迪士尼不盈利的打脸判断之后,在这个月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又做了一个判断。

他认为,万达旗下的儿童娱乐项目万达宝贝王(以下简称宝贝王)有可能会超越万达电影成为万达的核心业务。

这是什么概念?

2017年万达电影的营收为132亿元,而去年宝贝王的营收为14.4亿元。这就表明宝贝王要在王健林可看见的几年内,完成十倍以上的增长速度。

宝贝王给蛰伏低调大半年的王健林带来无限慰藉。仔细分析你会发现,8天前的万达年会上这个儿童娱乐项目是王健林唯一屡次提到并且寄予厚望的业务。宝贝王作为最贴近迪士尼形态的儿童主题乐园,甚至又一次让王健林忘了“迪士尼不盈利”的打脸尴尬,他主动提及了迪士尼:“万达城和迪士尼、环球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就是娱乐主题不是自己的故事”。

说实话,王健林的这一次判断应该是对了,借助万达广场亿级人次的加持,这个模式更轻的嫁接在万达广场里的儿童娱乐项目极易成功,而且没有对手。

投资模式更轻、客群来源更多、紧密植入IP是宝贝王儿童主题乐园(以下简称宝贝王乐园)的最大特点。

宝贝王的前身是万达儿童娱乐公司,去年这家公司变身为宝贝王集团。宝贝王乐园置身于万达商场内并非单独选址的独立乐园,同时这个乐园的投资规模更小,单个乐园的投资额仅在数百万元之间,占地面积也仅在千平米级别。这意味着,宝贝王乐园的模式更轻,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不过却可直接转化所有万达商场千万级别的儿童客群。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2)

宝贝王乐园里的IP—海洋球

梳理来看,目前万达在全国万达商场内布局近百个宝贝王乐园,近去年就开业了60家。这一数据足以让业内瞠目结舌,迄今为止没有人在短时间内可以拥有如此多的室内商场儿童乐园,拥有喜羊羊大IP的奥飞娱乐也只是打算未来三年在各地商场内开业50家乐园,目前也仅实际运营一家。

支撑一年开业60家乐园的背后是万达拥有了一个IP,也就是这个IP成为王健林津津而道并且信心十足的源泉。

8天前,王健林如此形容自己的这个心爱ip,“去年宝贝王一下子火起来,原因就是有了一个IP,讲故事吸引人。万达城和迪士尼、环球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就是娱乐主题不是自己的故事。如果有故事,有IP,再来传播,就完全不一样。”

他所提及的这个IP就是儿童动漫《海底小纵队》,去年万达宝贝王集团收购了由英国silvergate制作的原创儿童动漫《海底小纵队》。仔细看过这部动漫你就会发现,这款动漫具备落地实体乐园的延伸元素:海底奇特的景观便是落地的场景、卡通动物化的医生、生物学家、摄像师、机械工程师就是孩子们自我投射的认知,各类探险工具成为落地的娱乐设施。

收购IP,迅速落地,大规模扩张,一如既往的万达模式。在文旅领域,万达成于此也会败于此。毫不夸张的说,王健林与迪士尼之间的差距隔着不止一座珠穆朗玛峰。

靠打造重资产起家的万达,一贯以快进快出的军事化风格著称,一款动漫IP的起步、酝酿、火爆、沉寂甚至再爆发往往需要近十年的周期,而万达本身就不具备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基因。

正如执惠去年对万达长白山项目的判断,在文旅领域真正考验万达的不是销售而是运营。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3)

万达承认长白山项目回报不理想

IP不是静态的产品,而是不断迭代更新的内容。靠着收购《海底小纵队》IP,迅速完成近百个宝贝王乐园的场景设施搭建,不算难事。难的是,万达具有参与IP的情节、内容、场景设置甚至重构的能力吗?多个宝贝王乐园的主题场景均是海洋球,去年可以,今年也行,明年打算如何更新主题场景?

更为严重的是,成熟的IP,往往创作团队早已成熟,这些创造性人才如何融入万达的方法论更是难题,上述问号的背后遍布万达式短板,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以后又有多少成熟儿童动漫IP会让万达收购呢?此前万达兵败唯一的正式运营文旅项目—万达长白山是一例,自造的大型演艺《汉秀》败北亦是一例。

面对这些问题,王健林似乎没有考虑,但他又一次展现了此前判断迪士尼不盈利的乐观态度。“宝贝王要把IP传播、衍生品收入作为发展方向......如果有一天宝贝王发展到几十亿、上百亿衍生品收入,线下千店的场景,做人气就可以了,实体店不盈利也可以,这就是发展模式”。

万达在内容上的短板只是其一,而运营的短板似乎更短,分析宝贝王运营模式亦可初探一二。

从亲子娱乐到自主娱乐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4)

一个到处可见的现象是,小区狭窄的公共空间很难容下广场舞与儿童娱乐的双重需求与体验。目前主要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社区周边的大型商场,早已渐担起居民娱乐、餐饮、社交需求,这其中周末时段的儿童娱乐需求更为强劲。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5)

广场舞的江湖永远是排他的

儿童娱乐井喷的背后则蕴含着众多独生子女儿童之间互动、社交的需求,这种社交需求极易产生粘性极强的流量。

一个经典而不过时的案例就是PC时代“淘米网”这个儿童社交网游项目(此前已上市现私有化),依靠儿童社交类网游“摩尔庄园”,聚拢人气进而推出动漫、电影等一系列完善形态,形成线上闭环。淘米案例可资借鉴之处在于,从亲子娱乐到儿童自主娱乐的进阶中拥有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儿童社交。

简单概括就是,儿童自主娱乐产生的社交需求相比于亲子娱乐的价值更大,频次更高,转化更易,粘性更强,你小时候自己买玩具花的钱应是最多的,尽管少但频繁,看到周围与你互动的小朋友有了你也想有,亦是此中道理。

作为国内数量最多,设点最广的商场内主题乐园,万达的宝贝王乐园还搭配有早教俱乐部。毫无疑问,万达的布局思路非常清晰,以早教俱乐部主打0-3岁的低幼儿童,以宝贝王乐园主打3岁以上年龄层更大的儿童。但是你仔细观察分析北京几个地方的宝贝王乐园你就会发现一点,无论是早教俱乐部还是乐园,都是要父母带来娱乐,甚至6-10岁年龄层的儿童也多是由父母带领前来,这是亲子娱乐不是儿童自主娱乐。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6)

万达宝贝王的亲子活动

尽管宝贝王乐园也通过举办各种特色儿童活动绑定线下客群,甚至还采取“扫园”的模式来接触属地范围内幼儿园,但无论营销还是运营均停留在吸引父母或老师的1.0阶段。这种仿照大型儿童主题乐园运营模式的短板更为明显,也更为水土不服。大型儿童主题乐园的占地规模更大、场景内容形态更为丰富,体验也更好,甚至一天之内很难游览完毕,所以复购率也更高。而规模更小、内容场景等形态更简单的商场主题乐园如何吸引复购?万达靠着海底小纵队一个IP就要撑起几百个室内乐园,其后续运营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没有儿童自主娱乐就难以产生粘性极强的社交体验,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淡旺季交替难以避免。

实话实说,如万达这种数量众多且在营的商场儿童主题乐园国内没有,国内也没有同行经验可供借鉴,而正在尝试的常州恐龙园旗下的恐龙人俱乐部,对万达如此体量的商场乐园也很难具备普遍借鉴意义。

你看,王健林靠着钱多、人多、地多,这三多又一次占到了文旅产业前排位置。

王健林的全家福,王健林有了新宝贝儿(7)

愁眉不展的曲德君

回到万达8天前的那场年会,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有资格端坐前台的6名高管中,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曲德君是唯一一个愁眉不展、满脸通红的人,这是历次万达年会中少有的表现出来的现象。曲德君掌管的万达网络业务—飞凡一泻千里,被王健林点名批评,拥有亿级线下人次的万达却总也不能将之有效转化到线上,这是王健林头疼的地方,这也是曲德君愁眉不展的原因。

这一次王健林寄予厚望的万达宝贝王能成为他的宝贝吗?

其实,一个海底小纵队的IP还远远够不成万达再造一个新业务的资本,挺希望王健林能认真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