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程2000多公里,记下12本笔记,出版社进行10多轮校对、审读……长篇报告文学《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书中汲取奋进力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书中汲取奋进力量(书中的青春有力量)

书中汲取奋进力量

作者行程2000多公里,记下12本笔记,出版社进行10多轮校对、审读……长篇报告文学《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

林超俊(左二)到黄文秀家,深入采访她的父亲黄忠杰(右二)。广西人民出版社 供图

作者用10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大量相关人物,其中包括上百个黄文秀帮扶的贫困户,行程2000多公里,记下了12本笔记,积累了一大批录音、录像、照片等资料。出版社组织协调全社各个部门全力投入这个图书项目的编辑出版,进行了10多轮的校对、审读和检查工作,最终在黄文秀不幸遇难一周年之际,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

黄文秀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怀着对扶贫事业的热忱毅然回到家乡。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村途中遭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被追认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10月31日,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广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出版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评价该书讲好了脱贫攻坚故事,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全力以赴的出版人

座谈会上,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张艺兵从出版背景、创作过程、编辑出版、社会反响等方面对该书的时代特色、文学价值和意义做了深入解读。他说,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多次到百色开展学习调研,看望黄文秀的父母等。在作者交来初稿之后,出版社组织协调全社各个部门进行配合,全力投入这个图书项目的编辑出版,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编写会、审稿会,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出版社在内容导向和编校质量上没有丝毫放松,在图书印制上紧盯每一个细节,确保不出任何出版质量问题。

图书出版之后,出版社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深切缅怀时代楷模,进一步掀起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热潮。今年7月,《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的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独家上线,用文字与声音深度融合的方式再现黄文秀“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形象。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出版不仅体现了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责任与情怀,同时也是新时代出版人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的一个缩影。”张艺兵说。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看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之后深有感触。邬书林说,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这5年来,我们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浓墨重彩地去书写的。“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使我们了解脱贫攻坚之难、脱贫攻坚之细,以及脱贫攻坚中我们怎么把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做好。”

“作者深入的、带着感情的书写,不仅是对人物的升华,也成就了这部非常纯粹的文学作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赞扬该书是一首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一部新时代的纯美画卷、一部新时代高质量的出版物。

穿着“文秀装”的作者

当主持人广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温六零介绍,黄文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郝海燕来到现场,参会嘉宾纷纷站起来,给她拍照,期待听她讲讲黄文秀的故事。

很多活动曾邀请郝海燕出席,想请她说说是怎么培养黄文秀的,但郝海燕因为内心太悲痛,大多拒绝了。这一次,当《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的作者——广西文联秘书长、广西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超俊把成稿发给郝海燕后,郝海燕感慨万分。她说:“出版社和林超俊对黄文秀精神的不断挖掘,给社会带来很多正能量。这本书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线了解情况时的心情。”

让郝海燕从书中也能读到作者在现场的心情,缘于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林超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的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他以满腔热情完成了这部厚重的报告文学作品,他笔下的黄文秀不仅仅是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更是具有多重身份的新时代青年典型,书中关于黄文秀的故事也不拘泥于百色和百坭村,而是辐射到全国,凸显出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及广西故事的魅力。邬书林说:“作者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对社会的认知打通了,融入到书中来写的。”

林超俊回忆,当他头3个月去实地探访时,人们一提起黄文秀就落泪,根本无法开口,后来才慢慢开始交谈。在这期间,林超俊因为还要上班,只能把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全部用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便外出的情况下,林超俊还通过电话、微信和视频等方式采访。单位的同事看到他为了采访方便穿着越来越朴素,总是风尘仆仆的,就和照片里的黄文秀一样,跟他说“你穿的是‘文秀装’”。

目前,林超俊已经就这本书在不同的场合作了21场讲座,大学生听了说“文秀的故事就像是灯塔”,机关干部说“喜欢文秀身上做事的‘刚劲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说“要用文秀式的微笑服务人民”……

这就是一本图书、一个故事的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