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又称高梁河、玉河,为通惠河上源,是自元代以来历代京城的引水河道,同时承担灌溉功能,并为漕运提供水源。长河西北起自昆明湖绣漪桥,东南至西直门外高梁桥,是皇家来往西郊诸园与皇宫大内的交通要道。

清代时,帝后御舟以颐和园昆明湖为中心,东南从绣漪桥直通西直门倚虹堂,长河成为连接北京城与西郊诸名胜的皇家水上航线,将倚虹堂、五塔寺、豳风堂、畅观楼、紫竹院行宫、广源闸、万寿寺、麦庄桥、长春桥、广仁宫,以及颐和园、玉泉山等京西历史人文名胜串联起来。

1860年,长河两岸树林全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乘龙舟途经长河,见沿岸颓败不堪,命醇亲王奕譞整理长河两岸,从西直门的倚虹堂起,到颐和园昆明湖南端绣绮桥正南泄水闸止,每隔两丈种植两棵水杨,水杨之间夹种一株桃树,绵延十余里,宛如两条翠龙滚翻于红霞锦云之中,花明柳暗,景色艳绝。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1)

国家图书馆藏京城内外河道全图(局部)(图片为上南下北,左上为紫禁城,右下为清漪园昆明湖)

01 倚虹堂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2)

倚虹堂位于西直门外高梁桥之北,因依桥而建,故名倚虹堂。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因时值三九,为免皇太后走陆路受了风寒,遂以暖冰床从畅春园沿长河冰道滑抵高梁桥,然后再换乘万寿大轿过乐善园入城。乐善园建于明代,原本的东宫门是如意门,万寿大轿无法通过,于是乾隆便下旨拆除东宫门,改建倚虹堂,此后,倚虹堂便成了清皇室往来于西郊诸园和皇宫大内的御用码头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3)

倚虹堂老照片,今已不存

02 乐善园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4)

《日下旧闻考》记载:“倚虹堂西二里许为乐善园,园门三楹,北向……乐善园门额,皇上御书。是处旧为康亲王园亭,颓废已久。乾隆十二年重加修葺,其上游与昆明湖相接,为龙舸所必经云。”

乐善园原是明代的近郊御园。明末时被一些太监占为私产。清初,将其圈入官地,后赐康亲王(即礼亲王代善),又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清廷收回并重加修葺,仍名“乐善园”。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批准了农工商部的奏请,在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 )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建“农事试验场”。因其所处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师第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故开办之初人流不断,十分热闹,甚至慈禧、光绪也两次来园观赏。

农事试验场又分为农产品种植园、植物园和万牲园三部分,其中万牲园就是今天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于1955年4月10日正式命名为北京动物园。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5)

北京动物园门旧照,匾额上书“农事试验场”

03 五塔寺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6)

五塔寺位于长河北岸,与北京动物园后门隔河相望。《日下旧闻考》记载:“乐善园西三里许曰大正觉寺,大殿五楹,后为金刚宝塔,塔后殿五楹,塔院之东为行殿。”

五塔寺建于明永乐年间,其时印度高僧班智达到京,向皇帝进贡金佛五尊,及佛祖释迎牟尼得道处所建的全刚宝座塔模型,永乐皇帝大喜,亦封他为“大国师”,赐金印,为他居住建寺并定名为“真觉寺”。

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念善果未完”,下旨依照班智达所进模型在真觉寺中建金刚宝座塔,并于成化九年(1473年)告成,石雕精美,闻名遐迩。自此,真觉寺形成了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前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前大殿,后置中大殿、后照殿;东为行宫,西为宪宗皇帝生葬衣冠之塔的整体格局。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7)

五塔寺(图片来源:崔灿/摄)

清代,因避雍正帝胤禛名讳,真觉寺改称正觉寺,因金刚宝座塔的形式为方形塔座上五塔林立,所以又被叫做五塔寺。清乾隆年间,因五塔寺位于高梁桥至畅春园的御河沿岸,曾两次对其大加修缮,此后,五塔寺不仅是京西延诵番经者云集之地,还成为乾隆为崇庆皇太后祝寿的八个重要地点之一。

04 广源闸与紫竹院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8)

广源闸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当时的广源闸尚是一座不能启用的闸桥,大船无法通行。明万历时已改建成闸桥,而且是一座梁式闸上桥;至清时,更是频加修葺,是明清皇室经长河到畅春园游览时换舟之所。

明代蒋一葵写的《长安客话》载:“出真觉寺循河五里,玉虹偃卧,界以朱栏,为广源闸,俗称豆付闸即此闸。引西湖水东注,深不盈尺。宸游则堵水满河,可行龙舟。缘溪杂植槐柳,含抱交柯,云覆溪上,为龙舟所驻。”

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为博皇太后欢心,模仿苏州城葑门外朝天桥港汊“芦苇深处”的水乡风光,在广源闸旁的大片河滩上垒砌了太湖石,并遍种芦苇,取名“芦花渡”,俗称“小苏州芦苇荡”。又把旁边的龙王庙改建成“紫竹禅院”,庙中供奉观音大士;还在紫竹院西侧修建了行宫,作为乾隆陪同崇庆皇太后前往万寿寺时的驻跸之所。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9)

紫竹院码头(图片来源:颐和园微览)

05 万寿寺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10)

张居正《敕建万寿寺碑文》记载,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为李太后出资修建,位于广源闸以西,与紫竹院隔河相望。明代的万寿寺是一座以祈福皇室为任务、礼佛弘法为主导且兼顾生产的皇家寺院,并紧密围绕礼佛、弘法、祷祝、寺院生产为主题组织建筑功能和布局。

清代万寿寺仍保持着为皇室祝釐的功能,但此时的万寿寺已发展成为了集行宫、游赏、园林、佛法、修持、民俗等活动为一体的皇家寺院。万寿寺恰处往返紫禁城与畅春园的半途,且是长河与海淀御路水陆转换的交汇点。

从皇宫或是畅春园出发,行至此地后正值日中,无论是驻跸休息还是乘船换马,其恰当的格局规模在接待皇帝队伍时都显得尤为方便。因此在往返西郊的过程中万寿寺便被委以任务而重新使用,寺院也被修缮一新。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11)

《胪欢荟景图册》之香林千衲图中的万寿寺祝寿景象,河岸左侧为万寿寺

到了光绪年间,慈禧平日往返颐和园的交通工具早已从原本的人力船更换为“捧日”“恒春”两艘小火轮洋船,一小时内即可完成从倚虹堂到颐和园11公里的水路路程。游行队伍行进的速度更快了,游行往返的目的地与路线也变化了,原本万寿寺的水陆枢纽作用淡化了。

尽管如此,慈禧并未因为效率的缘故而忽视万寿寺的特别意义,反而对这一承载了李太后和崇庆太后两代女性传奇的寺院心存向往。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旬庆典,出于对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的模仿,慈禧对万寿寺再次进行了修缮和扩建。

06 长春桥与绣漪桥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12)

由万寿寺继续上行,便可以见到一座横跨于长河之上的桥。“桥下清水粼粼,岸边重钓”,这便是称为京西八景之一的“长春垂钓”——长春桥。

继续上行就到了颐和园南如意码头,码头与绣漪桥隔颐和园门相望,园内的绣漪桥在昆明湖南端与长河的交汇处,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被称为昆明湖第一桥。绣漪桥桥身采用了与西堤玉带桥相同的高拱、单孔,便于御船顺利通行。

由长春桥北上过绣漪桥,便进入了浩渺的昆明湖,整个“慈禧水道”也由此而进入了最高潮。

颐和园的长廊三绝(京城古迹动物园)(13)

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上标注的绣漪桥

今年4月1日,2022年度动物园到颐和园的水运航线开航,途经紫竹院、万寿寺、大运河源头等长河美景,一路上既可欣赏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又可以观赏杨柳依依、花影婆娑、相映成趣的自然景观,感受“慈禧水道”的时空画卷。

另外,经历近五年整体保护修缮的万寿寺也将于今年开放,第一阶段主要恢复开放中路的大部分古建及东路的方丈院,一度在万寿寺内“沉睡”的古建将焕发生机。

参考资料

[1]左犀.长河沿岸的名胜古迹——北京长河系列(续二)[J].北京规划建设,1999(05):56-58.

[2]左犀.长河沿岸的名胜古迹——北京长河系列(续三)[J].北京规划建设,1999(06):46-48.

[3]向东.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时期的五塔寺[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01):87-92.

[4]陈锵仪.正觉寺金刚宝座塔[J].北京档案,1996(04):43.

[5]杨菁,叶翔,张小弸.从皇家禁地到庆典舞台:北京西郊万寿寺的微观格局变迁[J].建筑师,2021(03):79-86.

[6]颐和网课 | 皇家航线,一脉连通——长河沿岸重要历史景观介绍[N].颐和园微览,2022-04-08.

[7] “京西小故宫”今年内重新开放!新发现文物将首次展出[N].北京晚报,2022-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