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有多少人看过2007年的《曾经》(once),影片清新脱俗的风格和舒缓治愈的音乐是影片最大的特点。其实这部影片情节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两个受到感情伤害的音乐爱好者,由于音乐走到一起组建乐队创作音乐,最后重拾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恰巧这句话同样可以一字不改地来形容我们今天讨论地这部影片begin again。而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同一个人——约翰卡尼。

这部begin again可能被大多数看过曾经的朋友都会列为约翰卡尼不思进取地对自己成功模式的一次复制,不过复制自己有时也是对自己艺术风格的一种执拗的坚持,你看看韦斯安德森的正视角镜头中讲不完的家庭故事,还有伍迪艾伦笔下絮絮叨叨的角色跟你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们都是自己的搬运工。他们的影片总有一种魔力让你讨厌不起来。具体到begin again里,最令人陶醉地就是音乐。

有哪些很好听的电影主题曲或插曲(电影曾经一部音乐主题的电影)(1)

当然美妙有趣的音乐影像在本片里还有很多处,比如杂牌军乐队在纽约各地上演游击队式演奏的场景,男女主人公在纽约街道上听歌漫步的场景,最后女主听剃了胡子的前男友唱lost star,看清他真面目并认清了自己的场景,在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在这里我要着重地讲一下演员,由于本片不再是once那样的伪纪录片式的电影,再加上名声在外的导演还请来了非常豪华的卡司阵容,比如亚当李维、凯拉奈特利等等不过这里面最出彩的还是邋遢大叔马克鲁法洛,鲁法洛在这片子饰演的落魄制作人,可谓是烟酒不离手,F字不离口,面对家庭无能为力,事业上更是跌落低谷,只有对音乐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马克鲁法洛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极为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角色,不仅如此还赋予了人物一种可爱的幽默感。还是酒吧相遇那段戏(没办法因为太喜欢这一段了),马克把人物渐进式心理变化表现得极有层次感,起先垂头丧气的男主几乎将整个脸都埋进了吧台里,但随着女主人公的歌曲响起,他从开始眨眼,低头,皱眉等小动作变为了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倾听,接着又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头、手、身体开始不自觉间打起了节拍,随着他眼神扫视整个舞台,乐器都活了起来,从他的举手投足之间能清晰的看出来马克把男主一边思索编曲一边醉心音乐的样子无懈可击的表现了出来。虽然凯拉奈特利在影片里也一两次亮光闪现,但是全片最亮眼的还是男主演马克鲁法洛,我觉得年底奥斯卡完全可以给他一个最佳男主的提名。

有哪些很好听的电影主题曲或插曲(电影曾经一部音乐主题的电影)(2)

“我们是这宇宙中的桑海一粟,不小心坠落入这现实...上帝请告诉我们,年轻并非虚度青春的理由,又到了这追逐的季节,羊羔们都在纵情地跳跃,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影片主题曲lost stars中的一段歌词,这也表明了影片的主题,其实音乐本身并不能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的力量,就像在这人海茫茫的空洞生活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毫无意义。不过音乐却拥有赋予生活意义的力量,音乐能让人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待我们周围残酷现实的人生,从给予我们继续奋斗继续生活的动力。佛说:一粒沙中有万千世界,而音乐则是我们透过沙砾看见万千世界的工具。这就像是影片中段男女主人公坐在长椅上听着卡萨布兰卡里面的《as time goes by》时,男主人公说的话:“我之所以喜欢音乐,生活中普通的一幕,突然之间充满了这么多意义,所有那些琐事他们突然变成了善良无暇的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