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接:大清最惨皇长子,因为一句话,被父皇一脚踢死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1)

孝全成皇后(咸丰帝生母)

01

道光九年,三个儿子全部去世,当年接连出生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儿,道光帝心中暗暗地为继承人发愁。

这时候后宫传来全贵妃和祥妃同时有孕的消息。

道光帝喜上眉梢,轮流陪伴两位爱妃,并私下许诺:“谁先生下皇子,朕可以考虑立为太子。”

道光帝是开玩笑,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两个女人都明白:谁先生下皇子,就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对将来问鼎皇位占据先天优势。

随着预产期临近,一场争宠大战,在暗地开始萌芽。

全贵妃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而且皇后去世后一直掌管后宫。

通过这一便利,全贵妃命人暗中调阅了档案,提前得知受孕的时间在祥妃之后。

因此全贵妃推算自己的孩子出生应该比祥妃晚,于是暗中软硬兼施,收买了太医,从太医手中拿到了打胎药。

等婴儿足月之后,全贵妃服下打胎药,触动胎儿早产,于是全贵妃早于祥妃生下皇子,也就是皇四子(奕詝)。

后来祥妃也生下一个皇子,便是皇五子(奕誴)。

道光帝似乎时来运转,一年后另一个妃子静贵妃生下了皇六子(奕訢)。

尽管喜得皇子,但是全贵妃极大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不几年便因病逝世。

于是,道光帝下旨:皇四子和皇六子全部由静贵妃抚养。

《清史稿》记载:“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2)

道光帝画像

02

随着道光帝年老,立储问题已不能回避。

虽然当年有“立长子”的玩笑,但是当事人都已经死了,所以没有人敢再提。

道光帝后来又出生了很多儿子,但是都年幼,所以可以列入考察范围的只有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和皇六子奕訢。

皇五子奕誴自幼不喜爱读书,生活上不拘小节,不受道光帝喜爱。

道光帝很早将其过继给了皇族宗室,从此奕誴失去了问鼎皇位的资格,所以竞争便在皇四子和皇六子之间展开。

皇六子奕䜣非常聪明英武且精于骑射,所以道光帝更加喜欢奕䜣。

反观皇四子奕詝因为幼年得天花的缘故,脸上留下了麻子。

而且奕詝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跛脚。

有一次奕詝跟着道光帝打猎纵横驰骋,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虽然经过太医医治,但是还是稍微留下了残疾,略微有点行动不便。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3)

03

有一次,道光帝准备带领皇子们打出打猎,顺便考察诸位皇子的武艺。

收到通知后,皇四子奕詝焦急万分:无数次实践证明,自己骑射绝非六弟奕䜣对手。

奕詝赶紧跟师傅杜受田商量对策。

杜受田为奕詝面授机宜:到了猎场,您无需捕杀任何生灵,只需如此如此......

次日到了猎场,随着道光帝一声令下,皇子们开始纵横驰骋狩猎。

以奕䜣为首的皇子们各个精神百倍追亡逐北,奕詝却悄悄地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静待狩猎结束。

兄弟们狩猎归来,皇六子奕䜣毫无悬念的猎获最多,皇四子奕詝空手而归。

道光帝看到奕䜣收获满满,对其投去了期许的目光。

目光落到奕詝身上的时候,道光帝发现其两手空空垂手侍立。

道光帝很是奇怪地问道:“你的弟弟们都满载而归,你为何一无所获?”

面对道光帝责备,奕詝不慌不忙地把师傅杜受田的话重复一遍:“春天万物繁衍,儿臣不忍杀生,有违田地仁和。而且儿臣作为兄长,也不愿意和弟弟们争高下,所以没有动手。”

道光帝对奕詝的回答非常满意,并认为其有做兄长的气度,对身边的大臣说道:“这才是做帝王的气度。”

此事之后,道光帝对奕詝印象改观很大。

《清史稿》记载:“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4)

恭亲王奕欣

04

虽然有改观,但还不至于影响立储。

有一件小事,影响了立储方向。

道光帝晚年宠爱孝静皇贵妃,爱屋及乌,很是宠爱奕䜣。

这一天,一直在两个皇子之间摇摆不定的道光帝终于决定写下立储诏书。

写诏书的时候,一旁的太监看到道光帝最后一笔写得特别长。

这个太监也是一个精灵剔透之人,立即猜想是奕䜣而非奕詝。

出来之后,这个太监便跑向孝静皇贵妃宫中,向皇贵妃邀功请赏。

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

皇贵妃身边的人又满世界嚷嚷,很快宫中便将消息传开了。

终于传到了道光皇帝的耳朵中,道光帝很不高兴,为此还气得生病了,于是有了修改诏书的打算。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5)

杜受田塑像

05

道光帝也自知时日无多,决心召见两个儿子最后考校一下。

得到消息,两个皇子便立即找自己的师傅商量对策。

奕䜣的师傅对奕䜣说道:“皇上若是询问治国安邦之策,您一定侃侃而谈,让陛下感受您的风采。”

奕詝找师傅杜受田,杜受田说道:“您的才具和口才都不如奕䜣,皇上若是问起,您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表达对皇上的倾慕和不舍之心。”

病榻前,道光帝向两个儿子询问治国之策。

奕䜣自告奋勇抢先回答问题,才思敏捷,锋芒毕露。

等到奕詝的时候,趴在地上大哭流涕。

道光帝彻底被奕詝孝心打动了,于是取出诏书,将继承人改成了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

《清史稿》记载:“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教恭王····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咸丰制衡之术(全靠这位汉人老师的两条妙计)(6)

咸丰帝画像

06

咸丰帝继位之后,对恩师感恩戴德,直接越级提拔为吏部尚书兼任协办大学士。

自此,咸丰帝对杜受田言听计从。

咸丰二年,黄河两岸大灾,杜受田赈灾途中积劳成疾又感染瘟疫,病逝于任上。

咸丰帝听闻恩师去世的消息如丧考妣,写下了心中所想:“自前岁春,懔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

咸丰帝命沿途地方官亲自照料护送灵柩,亲自带领大臣们在京城迎接师傅的棺椁并祭奠,不通过内阁等行政部门便直接下旨追谥“文正”(清朝仅8人),下令追赠师傅为太师大学士,这是清朝历史上汉人追封的最高殊荣。

杜受田死后,除了祖上追封,咸丰帝还将其长子杜翰破格提拔,仅一年时间,便从五品小官升任二品大员,并进入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

后来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咸丰帝仓皇出逃,路上一路颠簸,由于身体非常弱,到承德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有人总结成功四要素:

一、你得行;

二、得有人说你行;

三、说你行的人得行;

四、身体得行。

咸丰皇帝占了中间两项,却输在了硬件上,还好有个猛人老婆——慈禧。

这是一个系列,很快更新第三篇,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