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收到礼物是需要感激的,那如果是一份不太满意的礼物呢?

人际交往里,赠礼这事藏着太多学问。

01

逛论坛时看到一位女生吐槽:“被同事给了两瓶还有5天过期的牛奶。”

原来,办公室里一位不太熟、几乎只有业务往来的同事,突然送了她两瓶牛奶。她收下后正准备喝,一看时间马上就过期了。

“本来想拿一瓶给后面工位同事,还是算了,怕人家发现日期不新鲜不太好。”

放弃保质期3个月牛奶(豆瓣热议同事送了临期牛奶)(1)

从描述不难看出,5天过期这事让她很膈应。

这可能是送牛奶同事没注意,也可能正是因为看到临期了,喝不完就想着送人……我们不揣测其想法,只单纯看待这件事——临期礼物,真的很过分吗?

网友们基本表示不介意:

“又没过期又没坏,超市临期打折还不是一样买,同事之间真难伺候。”

“没过期就能喝,没什么多想的。不过是我注意到快过期应该不会拿给关系不熟的人。”

02

赠礼,就是将自己获得东西转手给他人,成本由本人承担,因此赠礼也就变成人情往来一大载体。事物有两面性,有好处必然也有弊端。例如赠礼对方不满意,赠礼有歧义,或者小到本文所说的“日期不新鲜”。

简单一个举动,我们不妨站在两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是个人角度,收到礼物,不管大小,感激是必须有的,毕竟不是天下皆你妈。

如果临期食品真是洪水猛兽,那么超市晚8点后的打折、优惠清仓区还有什么必要呢?

更何况保质期是最佳食用期,而不是一过某个日期就质量暴跌。诚然大家都喜欢新鲜的,但毕竟你又没付出一分钱,还嫌人家送得不好,duck不必如此。

放弃保质期3个月牛奶(豆瓣热议同事送了临期牛奶)(2)

当然,小e也不是指责发帖网友玻璃心。站在同事角度,赠礼确实需要注意质量。

因为赠,就离不开“投其所好”4个字,哪怕不精心挑选,至少也要做到避免误会。而临期的产品,显然就是误会的导火索。

如果无意自当另说,如果是发现临期才送人,那么不妨说一句“请大家帮忙处理一下”,反正喝不完也是损失,不如送给别人。

03

社交场是一门玄学。人与人之间,哪怕是充满善意的赠礼行为,也容易产生误会。

这也就提醒我们几件事:

一,作为被赠者,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心理预期。

毕竟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者家里有拆迁房收租房的同事,仅仅只是少数。许多时候,善意都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放弃保质期3个月牛奶(豆瓣热议同事送了临期牛奶)(3)

二,作为赠礼人,需收起花钱的高傲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互动,送礼不是单方面行为,它需要对方的响应和承接。因此把握好彼此关系的程度,避免尴尬的礼物,这是成年人应学习的社交礼仪。

以上就是两个大原则~此外,还有礼尚往来等等小细节。

维持社交诚然麻烦,但这也是一门学问,值得大家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