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怎么样才算获得胜利?是置人于死地,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人吗?恰恰相反,《孙子兵法》认为这种战争是失败的,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维,我们先来讲:胜与败。
战争是一个双方甚至多方动态博弈的过程,所以,用辩证思维来看待战争,就比纯粹的逻辑分析更好,《孙子兵法》中就充满了对战争的辩证思维,在很多观念上都颠覆了我们的常识。比如,对于战争的“胜利和失败”,我们通常认为,胜利就意味着消灭敌人,最好是全部消灭。但是孙子说,这是次一等的,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失败。
孙子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意思是说,让敌国完好无损地降伏是上策,而攻破他们获得胜利是次一等的;让敌国的全军士兵完全降伏是上策,用武力击垮敌军是次一等的。我们常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战争的胜利通常并不意味着消灭敌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古代神医华佗的故事,华佗一生在民间行医,因为医术高明,被奉为“神医”,很多人都对他的医术赞叹不已,但华佗却感叹说,我可比我两个哥哥差远了。很多人就很奇怪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你还有两个哥哥。
华佗解释说,我大哥擅长在日常生活中,把防病和日常生活习惯结合起来,把疾病消灭在发病之前。我二哥擅长在小病初起的时候,就及时进行纠正调理,没等病症表现出来就已经好了。而我是在你们已经病入膏肓之后,才救治你们,我很努力把你们的病治好了,你们像救星一样感激我,而我两位哥哥把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反而你们不会感激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高明的。
对于战争也是一样的,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冲突最后的手段,但是也是最差的一种手段,把战争遏制在萌芽状态,让大家都感觉不到战争的存在,才是最高明的。所以,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是这个意思。在孙子看来,最好的胜利是不战而胜,而不是要在战场上用你死我活来赢得胜利,这样的胜利在孙子看来,无异于是一种失败。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思是说,真正懂得善于用兵的人,打败敌军不是通过战场的厮杀,夺取敌国的城池也不用武力强攻,消灭敌国不是靠打持久战。一定要采取能够达到全胜的谋略与天下诸侯争斗。因为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损,又能圆满完整地获得胜利。这正是用谋略的手段战胜敌国的基本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辩证思维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就像我们没办法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样。就像很多人平时不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也不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而在考试的时候,就拼命突击,绞尽脑汁熬夜刷题。看起来很勤奋,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战略上的懒惰,只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
好了,今天我们分析了孙子对于战争“胜败”的辩证思维,下一期内容,我们继续分享《孙子兵法》的其他辩证思维,更多精彩,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