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日本电影中最具特色且能征服世界的是哪种,家庭题材一直都不遑多让。独属于东方人的含蓄韵味在跨越春夏秋冬、体味一日三餐的镜头中呈现人生百态,这些让人欲罢不能、余韵悠长的影像鲜活又真实,在温暖中透着坚定的力量。

自小津安二郎开始到山田洋次再到是枝裕和,观众透过日本家庭向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3代导演的作品,看到生命的慨叹、亲情的羁绊、社会的抨击、日常的记录,他们不止撷取家庭的美好,也呈现人生的不易,正视告别的悲恸,突出生活的无奈。以家庭为单位,以亲情为纽带,以温情、社会、病痛、悬疑4个支流为方向,虽散发着熟悉的寻常味道,却仍值得观众静心观赏,因为只有用心感受过,才懂得日本家庭向电影的精妙。

温情向——平淡真实 回味无穷

日本家庭向电影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温情的家庭戏。这里有着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家庭都相似的家长里短、矛盾冲突,但因为日本人克制、冷静、不愿麻烦别人的传统,总是在疏离之外给人一种包裹着亲情的温馨舒适感。虽然在这样的影片中看不到恢宏的大场面,却能让观众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之味。

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系列是继小津安二郎的嫁女故事外,日本温情家庭向电影的最佳代表。《家族之苦》中的平田一家,由不省心的老父亲、慈祥的老母亲、忙碌寡言的长子、任劳任怨的长媳、泼辣犀利的女儿、唯唯诺诺的女婿、略带叛逆的次子、温柔贤惠的次媳构成,是典型的日本家庭。这里面主要由老父亲负责发难,全家来解决问题,从中亦可看出日本社会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当调音师的次子在老父亲眼中便是不务正业的代表,老爷子也会因为年轻一代跟自己青年时不一样而发出“这个国家没希望了”的慨叹。事实上,山田洋次的着眼点在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外在情感张力,一家人总归依托亲情的羁绊和彼此的扶持团结在一起,人生的悲喜就在一餐、一聚、一吵、一和间轮替,虽琐碎却也充满趣味。《家族之苦》第1部结尾,原本想要离婚的母亲说出她最长情的告白:“我会陪你一辈子,虽然不知道谁会先走。”第2部用老友的意外葬礼透视人生的悲喜。第3部用出走的长媳来反衬家族成员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一收一放,在丧和治愈之间,这个看似普通的家族故事如品茶般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

家庭剧最忌落入平淡窠臼,看《家族之苦》系列,从来不必担心这样的问题。平田一家每个人都个性分明,在一起碰撞出的火花也精彩。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

《家族之苦》第1部讲述老年人的离婚危机,琐碎闹腾。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3)

《家族之苦》第2部探讨孤寡老人的送终问题,笑中带泪。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4)

《家族之苦》第3部中一直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大嫂成了主角。常年任劳任怨、私人财产需要偷偷存、无法发展自己的爱好、努力不被家人看见与认可⋯⋯主妇遇到的问题呈现得比较全面,相对而言,夫妻的和解似乎显得轻描淡写。

由于日本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在饱含深情的家庭电影中,最为突出的角色无疑是传统且极具韧性的母亲。《弟弟》中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独身一人带女儿开药店,不但为小家庭殚精竭虑、无怨无悔,更为自己不争气的弟弟操碎了心;《妈妈,晚餐吃什么?》中如浮萍般的母亲从日本到中国台湾再到父亲去世后返回日本,永远在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和炉灶前奔波忙碌着,但也始终保持乐观,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致不会表达爱的人》中年过半百、半生担任主妇的母亲宁肯离婚也要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医护梦,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浅田家!》中看似温柔内敛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摄影梦想,也能用百变造型陪家人拍各种搞怪的全家福;《步履不停》中长子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母亲倔强地坚持每年儿子忌日都让获救者前来祭拜⋯⋯这些或坚强、或隐忍、或勇敢、或不甘的母亲让家的味道在她们身边蔓延,也让观众通过不同侧面的她们感受到天然的亲近感。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5)

影片《弟弟》中的弟弟铁次郎是不幸的,他一生孤苦,事业家庭均无着落,仿佛是失败者的代言,在过得相对不错的亲人面前,他是自卑的,失意人生寄情于酒,于是他又常常在重要场合失态。而铁次郎又是幸运的,他有位善良温柔的姐姐,即便发生过诸多不愉快,姐姐始终牵挂着他,对他不离不弃,在贫病孤苦的他即将离世时,姐姐守在他身边,不似大哥那般早早就放弃了这个亲人。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6)

《致不会表达爱的人》剧照。泷岛彻的爱是一种不会表达的爱,是牵着老婆的手走在樱花散落的街头,是平淡地坐在电车轨道的尽头看风景⋯⋯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7)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8)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9)

《浅田家!》以浅田家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讲述这个幽默感十足的家庭拍摄创意全家福照片意外走红的故事,表达照片对普通家庭的意义。图2为浅田家拍摄的全家福《疲惫的英雄》,右上图和下图分别是浅田政志为吉田家和松本家拍摄的全家福。每张照片都有故事,令人感动又开心。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0)

《步履不停》中长子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母亲倔强地坚持每年儿子忌日都让获救者前来祭拜。

总体而言,走温情路线的日本家庭向电影将东方人的含蓄、细腻发挥到了极致,正因如此,也夹杂着无奈的隐忍、孤独的忧愁、迟到的告白。或许,人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步履不停中苦中作乐,正因深知人生不易,才更要用心珍惜家人间的每一次团聚,哪怕伴有争吵,也是让人记忆犹新的“吉光片羽”。

社会向——直视问题 静待改变

以小见大是日本电影的特色之一,日本电影人不靠铺陈大场面来吸引观众,但从看似平淡的日常影像中挖掘出的社会问题,往往具有一针见血的效用。聚焦家庭向电影的“蛛丝马迹”,亦不难发现存在于日本社会那些不可视而不见的顽疾。

2018年,是枝裕和导演、闪耀戛纳电影节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便是其中佼佼者,一个靠“偷”维生、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折射出日本社会的问题所在。“妈妈”信代因诱拐儿童嫌疑在警局受审时,发自肺腑地对警察说“生了孩子就是家长吗?”这一灵魂拷问同时也动摇着社会最基本构成单位——家庭的基石。在日本这个看似高度法治的发达国家,只生不养却真实存在着,《小偷家族》中年轻一代的3个孩子之所以寄居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小偷家族”,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某种程度上都存在虐待、抛弃、遗忘等不负责行为,而家庭的分崩离析正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1)

《小偷家族》聚焦于底层人物的生活,却传递出发人深省的主题。我们无法用正常的三观来审判《小偷家族》,虽然这一家毫无血缘关系的六口人贫穷落魄,需要靠偷盗为生,甚至身份都是谎言。可偏偏就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爱才是家庭的根基。

这已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批判日本社会中“家庭”作为火药桶般的存在,早在2004年的《无人知晓》中,他就借4个同母异父的未成年孩子的“悲惨世界”直击家庭不稳定造成的社会隐患。这是一部根据1988年日本西巢鸭弃婴案改编的电影,一位年轻的母亲在追求爱和幸福的名义下,不断未婚生育子女,因孩子父亲们的缺席,经济困难的她便将孩子藏匿在房间,不准外出、不准上学,要做到查无此人。之后离家出走、踏上追求个人幸福道路的她,让4个未成年孩子被迫在没有水、没有电的公寓中自生自灭。家本该是温暖的港湾,但在《无人知晓》中4个留守儿童的眼睛中,家是冰冷的坟墓。当最小的妹妹死去后,剩下的3个人仍旧如往昔般到公园里喝自来水、等好心的便利店店员把过期食物拿给他们、到自动售货机寻找他人遗落的硬币,他们的世界无人关心、无人知晓。日本社会的冷漠、亲情的淡薄、法治的缺失⋯⋯是枝裕和用近乎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将日本繁华之下鲜为人知的阴暗角落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2)

《无人知晓》中明(右)和纱希(左)将妹妹小雪的尸体掩埋到飞机场外的一处空地后,那种绝望的眼神令人心痛

在家庭向电影中无缝嵌入社会议题,不仅通过是枝裕和温情而深刻的镜头展现出来,这样的操作在其他家庭向电影中也屡见不鲜。黑泽清导演的《东京奏鸣曲》呈现出中年人的职业危机为家庭带来的“地震”,当一家之主的中年男士失去工作后,是放下面子去公园排队领救济餐,还是瞒着妻子假装有电话打来讨论工作,抑或像老同学一样走投无路后开煤气罐三口俱亡⋯⋯从中产到赤贫原来只差一个失业的距离。无独有偶,《星守之犬》同样也在诉说着中年失业、妻离子散对男人的伤害,这位大叔更为凄凉的是沦落到失明后需要爱犬帮自己找食物来维生,发达国家所谓的社会保障形同虚设,即便当事人抱着从头再来的决心,也找不到机会。每个人都向往家庭温馨、美好的生活,但来自社会的“毒打”,往往令当事人措手不及,从无奈走向绝望,也让旁观者无限唏嘘。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3)

《东京奏鸣曲》以东京一个四口之家为缩影,通过家庭风波和成员的心灵挣扎轨迹,呈现出东京乃至日本无数人群在世界经济格局转换、金融危机、中东战争等动荡局势下的生存境遇。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4)

《星守之犬》温柔而犀利,情感表达细腻而丰满。受伤的秋田犬哈皮临死前挣扎着一瘸一拐回到大叔遗体身边死去的桥段让观者潸然泪下。

此外,《生在幼子》聚焦再婚家庭中父母在亲生孩子与继子之间微妙的相处之道;《恋妻家宫本》把视角放在精力尚且充沛的人退休后如何开展自己的新生活;《你是好孩子》表现了家暴受害者继续家暴下一代的“遗传”症结;《如父如子》则关注错抱孩子后父母与亲子和养子之间的情感关系;著名日本女导演河濑直美的《晨曦将至》关注女性、生育、领养等社会议题,以充满戏剧性和冲击力的笔触探讨“母亲”这一身份的内涵。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5)

《如父如子》讲述的是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面对这一难题时的经历与选择。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冲突后,在血缘与教养的选择中,两个家庭最终选择了后者,决定一起为孩子们提供温暖的庇护。

现实社会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家暴、遗弃、儿童教育、法制、社会福利、失业、养老等,透过日本家庭向电影这扇小小的窗,真切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即便是他国的观众,也感受到生而为人并不容易的现实。

病痛向——学会告别 达成和解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对于生活之美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力,日本电影总是善于从不经意间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间。在这个前提下,若加上因病痛带来精神折磨的附加项,便更能产生活着真好的感慨。犹记得,在《小花的味噌汤》中,广末凉子饰演的妈妈化疗后不得不戴上帽子以遮掩掉发的尴尬,镜头精心记录她出院后蜷缩在自家的沙发上枕着日光小憩一会儿,醒来后伸伸懒腰,由衷地感慨生活真美好的一幕。这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平淡、普通的瞬间,但经过镜头的渲染,隔着屏幕也能从中感受到当事人发自肺腑的小确幸。

病痛自然是笼罩在家人心中最大的阴云,不只是身体上的折磨,更多来自精神上的摧残,这也为日本家庭向电影掀开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告别这一课题。纵观涉及病痛的家庭向电影,无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活着的亲人努力做到“心中有爱,你便存在”的莫忘境界,一个则是活着的亲人与即将或已经告别人世的亲人达成内心的和解。

可以失去,但别忘记。心中有爱,你便存在,这是属于家人间的约定。《小花的味噌汤》中母亲留下了自己独有的味噌汤配方,年幼的女儿以这道日常美食为纽带,在母亲离世后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妈妈的味道。而《生日卡片》中宫崎葵饰演的年轻母亲在身患绝症不治身亡前,尽己所能给女儿留下来自妈妈的精美生日卡片。每一年女儿生日当天,都能收到亡母生前准备的贴心问候,母亲像闺蜜一样和她喃喃细语,关心她在青春期可能有的烦恼,这是母爱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妈妈的卡片存在的最大意义是让女儿坚信,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依然美好、温暖,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可以绚烂。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6)

“只要会做味噌汤,就一定能活下去。”癌症复发的千惠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决定教小花做味噌汤。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7)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8)

一张张生日卡片承载着沉甸甸的爱。《生日卡片》中的年轻母亲在身患绝症不治身亡前给女儿纪子留下了直到20岁的生日卡片。在纪子的婚礼上,还看到了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亲情的羁绊,从来不因生死而消失。

与亲人从隔阂到和解,这又是因病痛甚至死亡而达成的一种“默契”。《空白的13年》为观众奉上了一个抛妻弃子的父亲一角,他欠下赌债消失多年,导致妻子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打工,两个儿子也过早地帮家里挣钱,缺少被呵护的爱。特别是在父亲身患绝症后,竟然说出“谢谢你们给我13年的自由让我做我自己”这种不负责任的话,难怪二儿子对他恨意满满。然而,就在这个父亲的葬礼上,儿子从前来吊唁的人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父亲的往事,他给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宿、想方设法帮没钱的人筹钱⋯⋯从这些人感恩的言语中拼凑出来的父亲,以他从未有过的高大形象出现在儿子的世界中,无法沟通的亲情,靠死亡走向谅解。另外,根据井上靖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记我的母亲》中,母亲的角色并非和蔼可亲,更不慈祥,她随着年老而健忘,越来越多地麻烦儿子。身为成功作家的儿子,一方面履行人子的义务,另一方面又因童年被母亲“抛弃”而心存芥蒂。影片中最让人泪目的一幕,当主人公得知糊涂的母亲去海边寻找自己时急忙赶去,像背孩子一样背起年迈的母亲,尝试着淌水过海,多年的心结终于在这一刻解开,原来当年母亲漂洋过海并非抛弃自己,而是出自对他深沉的爱才忍痛把他留在安全之地。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19)

《空白的13年》海报。影片中的幸治父亲借口离家买烟后便消失了13年。再见时他已是胃癌晚期,不久就与世长辞了。葬礼上前来悼念的人讲述着和幸治父亲的故事,拼凑出这些年的空白记忆。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0)

《记我的母亲》中最催人泪目的是儿子像背孩子一样背起年迈母亲的场景

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永久的岸,然而,理清无法割舍的亲情羁绊、学会告别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日本家庭向电影在这一主题下给观众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模板,也留下了不少让人过目难忘的银幕瞬间。

悬疑向——抽丝剥茧 真相大白

家庭题材电影大多是温馨的,其中避免不了磕碰和吵闹,但观众记住的通常也是走心的温情时刻。在所有家庭向电影中,最特别的是结合悬疑感的这一类,如同从平缓的河流中突然进入飞流直下的瀑布中,也正因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多了几分揪心的紧张感和刺激的观赏性。

在《摇摆》中,导演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兄弟俩,弟弟高大帅气,是大都市里有名的摄影师;哥哥老实木讷,在故乡经营加油站,还要忍受父亲的坏脾气。弟弟在老家的前女友被哥哥暗恋,但当弟弟回家参加母亲的周年忌,前女友又不假思索重新回到他的怀抱。一起发生在古老吊桥上的意外导致前女友身亡,哥哥是唯一在场的人。在桥下远远看着这一幕发生的弟弟内心会怎样摇摆?这个看似悬疑感极强的故事核心看点仍旧是家庭成员间权利和义务的微妙平衡。与父亲不和便一走了之的弟弟闯出了名堂,而留守故乡的哥哥则是个唯唯诺诺的失败者。弟弟在为哥哥脱罪奔走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现永远微笑着的哥哥背后扭曲的“真面目”,这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记忆带有欺骗性、主观性和潜在性,越是怀疑,越有偏差,弟弟的摇摆将哥哥推向万劫不复之地。传统家庭结构的坍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犹如片中那座摇摇欲坠的古老吊桥,生死只隔一线。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1)

《摇摆》中的哥哥和弟弟一直在内心世界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

我们常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乱反射》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透过家庭悲剧展现社会众生相的故事,狂风大作导致拔地而起的大树砸死了婴儿车里的孩子,身为记者的父亲企图为儿子讨回公道,在披荆斩棘、抽丝剥茧中逐渐发现这是由一连串人的“小罪恶”造成的“大悲剧”。任由爱犬随地大小便的大叔、负责清理路面卫生的公务员、负责勘察树木健康状况的外包工、不想惹麻烦的实习医生⋯⋯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害怕卷入麻烦的人共同“策划”了行道树杀人事件,也让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长久陷入冰点。《乱反射》采用冷色调来反映社会现象和探讨人性,由点及面掀起蝴蝶效应,在家庭向电影中较为少见。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2)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3)

行道树杀人事件让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陷入痛苦的深渊。《乱反射》讲述的是一个透过家庭悲剧展现社会众生相的故事。

《星丘车站失物招领》同样也有抽丝剥茧探究真相的设置,这是关于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温人在长大成人后长久寻求母爱疗伤的故事。一位过世的母亲,连接起两个破碎的家庭。为了弄清楚母亲在摩天轮下死亡的真相,温人找到早已不联系的同胞哥哥、碰到母亲再嫁后的继女、见到母亲再嫁所生的同母异父弟弟,最后是两个小男孩告诉他,母亲离世不是因为300万的债务,而是要救下像他一样在摩天轮下摔倒的小男孩时不幸遇难。知道这一真相的温人内心冰雪消融,终于释怀。电影开篇,在漫天的大雪下,从父亲车中走下的穿着红色大衣的母亲,成为温人一生遗失的美好。童年阴影需要被治愈,才能跟自己和解。在北海道的大雪纷飞下拍摄的该片有一种清冷之美,特别是远处闪耀着灯光的摩天轮在漫天大雪的映照下,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梦幻感和圣洁感,仿佛那就是希望。

《第八日的蝉》是一曲关于女性的悲歌,同样也是一曲彰显韧性和力量的女性赞歌。被强迫流产后又被情人背叛,万念俱灰的希和子在瓢泼大雨中偷走了情人和其他女人所生的女儿,从此踏上逃亡之路。她是个诱拐犯,但给了襁褓之中的薰所有的爱。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上,希和子投入地带薰听风、看天、观海,极富仪式感。当母女二人被迫分开时,希和子冲着抱薰的人喊“这个孩子还没有吃晚饭,拜托您好好照顾她”,听到这句话的观众想必也会跟着泣不成声。长大后的薰重走她和希和子一路逃亡的路线,被她刻意忽略、早已尘封的记忆大门重启,她和想要探究当年绑架案真相的女青年,一点点追忆那段艰难、短暂却美好的时光。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命运似乎在重复,薰长大后同样走上不伦之恋带来的恶性循环,那个不是母亲的希和子无数次告诉她的那句“这个世界我最喜欢你”,成为她留下腹中孩子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这部影片在探究真实的爱、母爱的真实意义等问题上更为深入,也为观众带来超越非黑即白的母性命题,引人深思。当她们克服悲伤和孤独,便为世界留下温暖和伟大。

日本关于家庭关系的电影(从日本家庭向电影中看人生百态)(24)

《第八日的蝉》叙述的是野野宫希和子爱上了有妇之夫秋山,被诱骗流产后无法生育,偷偷带走了秋山新出生的女儿(薰),而后一起逃亡的故事。在逃亡过程中,希和子与薰虽然并无血缘,但感情却愈加浓厚。她们都是第八日的蝉,仿佛不被世俗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所接纳,但选择继续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事实上,大部分的日本家庭向电影在发掘平淡的生活之美外,还笼罩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这种忧伤或许来自告别时的不舍,也可能出自鲜少的团聚,又或者因为与长辈无法沟通的孤独。诚然,每个人的人生终归要独自上路,但有了家人的鼓励、亲人的扶持,也一定能增添前行的动力。正如秉持“艺术使人愉悦”理念的山田洋次导演,在他的每一部家庭轻喜剧中,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让人愉悦的不只是艺术,还有来自家庭的温暖。平凡中幽微之光闪耀,这正是家真正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