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档香港综艺,静悄悄开播。
上场的都是香港知名导演,如许鞍华、关锦鹏、陈可辛、麦兆辉、杜琪峰…
节目上,他们口无遮拦、狂飙粗口,后期不得不“哔”掉,还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一个比一个有梗…
许鞍华
关锦鹏
陈可辛
麦兆辉
杜琪峰
讲导演生涯的心得体会,陈可辛说:做人跟做鸡没啥区别,我们都是服务性行业。
讲如何挑选合适的演员,张婉婷说: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一想到“我今天又来见周润发了”,上班就很愉快!
主持人问:《秋天的童话》为什么不选成龙来演?
张婉婷:成龙的话,那场追车戏,他一定能追得到…
主持人问杜琪峰,如何提携教导新人。
杜sir:这四个字令我平静,“做错就屌”…
这是由ViuTV制作的电影访谈节目:《导演·门》
一共10集,目前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豆瓣评分高达8.9。
每一集都会邀请一位资深导演及一位后浪导演担任嘉宾,分享电影生涯中的点滴故事。
这些资深导演,每一位都是重量级,创造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无数耳熟能详的作品:《无间道》《桃姐》《神探》《胭脂扣》《甜蜜蜜》《香港制造》…
而后浪导演,或许在内地还不够有知名度,但作品都是响当当的:《树大招风》《一念无明》《智齿》《浊水漂流》《饭戏攻心》…
能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做这样一档访谈节目,真是港片爱好者的福音。
有网友评论:颇有《今夜不设防》的风味,谈片场趣事,分享幕后八卦,氛围融洽又自由,真正是大写的香港一家亲。
《导演·门》什么都聊,什么料都敢爆,很多传言八卦被导演一一回应,观众仿佛跟随大导演,冲到第一线吃瓜。
比如,麦兆辉讲拍《头文字D》。
有一场飙车戏,饰演藤原拓海的周杰伦,不知道为何,突然觉得自己会漂移了,非要亲自上。
麦兆辉警告他:你千万别试!
但正式开拍的时候,他越开越快,后面跟拍的车都快要追不上了…
结果拐弯时车祸了,半辆车撞没了。
所幸人没事,但已经惊掉下巴,完全不知如何反应…
真·大型装逼失败现场。
原来2004年,差一点就没有周杰伦了。
周杰伦:我谢谢你,陈年往事勿cue!
比如,陈可辛讲拍《甜蜜蜜》,张曼玉认尸的那场戏。
豹哥(曾志伟)死了,警察翻过尸体,豹哥的米老鼠纹身把李翘(张曼玉)逗乐了。她想转头向警察解释笑的原因,笑容还没能在脸上展开,突然悲由心生,化为撕心裂肺的痛…
这几乎这部电影里最经典的一幕,由笑到哭,转瞬即逝的复杂表情,张曼玉为我们展示了近乎绝迹的表演。
这个画面是当天张曼玉第一次的拍摄,陈可辛的直觉却是,不好,再来,不要笑的,或者换一种笑的方式。
随后拍了八次,张曼玉哭了八次,哭到快崩溃了。
她对陈可辛说:不行了,我真的想遍了身边所有人(死),连我的狗都幻想过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哭了。
结果,后面的表演都不如第一次。
最后陈可辛用回了第一次的镜头,而那个镜头,成为了一个“神级经典”。
再比如,关锦鹏讲拍《胭脂扣》。
成龙担任监制,看完成片后不太满意,觉得商业元素不够。
有一场戏,是梅艳芳和万梓良乘坐公交车,万梓良发现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是鬼,吓得魂飞魄散…
成龙说:这里应该让万梓良拉开车窗跳下去,翻几个跟头…
这…只能说很成龙。
当时的成龙已经大红大紫,是业内大佬,市场把握相当有经验,而关锦鹏还是个年轻导演,没有多少话语权,但他很硬气,坚持不改,“要补拍,麻烦从导演名单里拿走我的名字”。
所幸,《胭脂扣》在金马拿了奖,反响热烈,影片才得以保持原本的样子在香港上映。
而对影迷最有吸引力的,是这档节目里的“导演拉片”环节。
每次导演会挑选一个经典镜头,亲自配上评论音轨,讲解“我是怎样设计的”“我为什么要这样拍”。
我们都知道,许鞍华导演非常擅长拍平凡人的故事,特别真实接地气,她有什么窍门呢?
许导现场拆解看《桃姐》中叶德娴入住老人院那场戏。
原来为了拍这场戏,他们特意等了一场雨,而不是用人工降雨。
淅淅沥沥的雨,烘托了人物的凄凉心境。
这场戏不仅在真实的老人院取景,影片中出现的大量老人,就是老人院里的住客本色出演。
所以,电影里老人们张望的眼神是真实的,甚至还有一个突然闯入镜头,挡住主角的老伯。
秦海璐于是临场应变,跟老伯有一个互动,这些都被保留在了正片中。
而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让整个氛围更自然动人。
还有,郑宝瑞拆解《杀破狼2》中,一个长达3分钟的伪长镜头动作戏,一一讲解他们如何排练,哪里是剪辑点…
背景里一个工作人员从高处摔下来,因为位置稍稍偏移,手当场摔断,所以痛苦的表情是真的。
还有一幕,是吴京从一张很高的铁桌上摔下来。
试验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桌子与吴京落地的位置只差了不到30公分,如果吴京的头歪一点,就会被桌子砸中。
动作片拍摄之艰难危险可见一斑,几秒的镜头,背后是演员的血汗甚至性命。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张婉婷逐帧分析《秋天的童话》中的经典一幕:周润发追钟楚红的车,想要再看一眼爱人。
就说拍奔跑的几个画面,就很有讲究。
先用广角镜头去拍,把人放在一个很大的环境里,如在大桥底下,可以凸显无力感;
再用远摄镜头拍跑步,仿佛无论怎样跑,都无法向前进,怎么都追不到;
追不到后,是一个大特写,后面的景物都失焦了,人们的注意力就会全部放在人物的表情上。
然后,是天色从黄昏的颜色,人的头发还有光,到渐渐日落,变成黑暗,街灯亮了起来,还有一点夕阳的余光…
演技、构图、灯光、颜色、配乐…这么多的细节都做到足,才能将氛围烘托到位,成就一幕经典。
香港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只有几百万人口,但在全盛时期,一年就能拍摄200多部电影,人称“东方好莱坞”。
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被我们称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那是空前繁荣,创造力爆棚,各种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每个类型的影片都人才济济,佳作层出不穷。
动作、喜剧、警匪、恐怖、爱情、武侠…
每一部电影,都构成了香港黄金时代的众生相,一抹最辉煌的光辉岁月…
都把港人的开朗乐观、风度翩翩、多元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直到如今,随意打开一部经典,它都能一秒把人带回录像厅时代,带回过去的青春,让我们再度重温,风光无限风华万千的往日香港。
而很多年之后,我们才明白,当年只道是寻常,那辉煌的背后,是无限内卷的香港电影工业。
这里有一班非常厉害的演员。
《导演·门》里,优秀的演员会被反复提及:周润发、梅艳芳、张国荣、梁朝伟、张曼玉、刘青云、古天乐…
他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得不仅是外貌气质,更多的是用心、敬业、敢于突破。
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
比如吴镇宇,为了拍摄《浊水漂流》,他独自跑到深水埗,去观察那些吸毒者。
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能将制毒,注射等一整套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熟练而精准。
比如张家辉,业内公认的“难搞”演员,为什么呢?
因为他每次读完剧本,都会做好笔记,揣测人物心理,主动问导演很多问题,甚至会质疑:这句台词是不是不符合人物性格?
比如,鲍起静。
在电影《除暴》中,她饰演一个在逃人员的母亲,面对警察找上门,她从一开始的欣喜到惊恐失落,最后说出一句“洗澡,六块”。
仅仅一分钟的戏,她贡献了足以封神的演技,最后斩获了金像奖最佳女配。
关锦鹏导演说:遇到一个有心求变的演员,导演是很幸福的。
而在香港电影界,求新求变,又豁得出去的演员,真的太多了,因为这个行业很残酷,你不努力,很快就会被淘汰,有新人顶上。
香港还有一班语不惊人死不休,逼死人不偿命的编剧、导演。
今年的香港喜剧黑马《饭戏攻心》,在香港票房破7500万港币,打破了星爷保持了18年的喜剧片纪录。
编剧兼导演陈咏燊,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但很多人对他的名字很陌生。
《饭戏攻心》海报
编剧兼导演陈咏燊
实际上,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师从马伟豪。对,就是那个拍过《新扎师妹》《河东狮吼》《常在我心》的马伟豪。
海报:《新扎师妹》《河东狮吼》《常在我心》
陈咏燊回忆当年跟师父学编剧,一个月憋出一个剧本,是家常便饭。
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想情节,向师父交作业,每天上班心情如上坟,焦虑到头秃。(写稿人突然共情.jpg)
有时候,师父看了他写的,点点头,放到一边,然后开始重写,一会儿写完了。他一看,确实比自己写得好笑。
有时候师父看了不满意,干脆拿红笔打叉,说:跟我这么久,就写这些给我?
就是这样高强度的压力,才锤炼出一个成熟的编剧,在多年之后大放异彩。
再比如,银河映像,最经典的杜琪峰韦家辉组合。
杜琪峰大言不惭:我没有剧本,如果写好了剧本,去现场拍就不兴奋了。
他有这个底气,那是因为,编剧是韦家辉啊!
新年要拍贺岁片,12月了还什么都没有,杜琪峰一拍脑门:不如拍一部打麻将的戏吧?
但问题是,韦家辉不会打麻将,另外两个编剧就为他示范,什么是吃糊,三番糊…
拍片现场,旁边帘子一拉,编剧们就在里面写,一边写一边拍。
这边拍完了,催一催,那边就递两页出来…
韦家辉为什么有这个本事?
那是因为他以前在TVB当编剧,写过《义不容情》《大时代》,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所有的人物都写得很好。
海报:《义不容情》《大时代》
而导演要做的,是控制,是调度。
香港导演总是有能力能用最少的资源,做出能搬上台面的东西。
他们认为,穷也是一种训练。
《一念无明》,一共拍了16天,因为预算不够。
《枪火》,拍了19天后,杜琪峰宣布杀青,因为投资人给的250万港币花完了…
怎么做到的?
杜琪峰说:还是用心。如果只是想要打一份工,那么多工作,为何要来拍电影?
在这些电影人心中,电影是信仰,是不管有钱没钱,有名没名,都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去表达。
而抱持同样想法的人,总能惺惺相惜。
今年,由香港七位殿堂级导演共同执导的电影《七人乐队》上映,讲述上世纪50年代直至未来的香港故事。
《七人乐队》海报
杜琪峰在节目中特别提起这件事: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故事,也不是超越的制作,或神奇的导演功力,但总有一份温情,看到香港的温情,属于香港电影界的温情。
大家在不同的公司,各有各的方向和发展,仍能聚首一堂,研究电影,这种精神值得传承下去。
我们都知道,那个辉煌的香港电影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些年,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唱衰香港电影的言论,但也时不时看到一些令人惊喜的港片佳作:《无双》《拆弹专家2》《金都》《饭戏攻心》《浊水漂流》…
香港电影人对电影的执着,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爱,以及对讲述香港故事的热情,从未消退。
当香港不再是一个遍地黄金的胜地,当香港电影不再征服全亚洲,大潮退去,能留下来的,都是真爱,也都是最好的。
前路茫茫,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希望。
祝福香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