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一生有大勇,大成功,大失败,气吞山河,叱咤风云,司马迁专门在史记中为他做《项羽本纪》一章,著名词人李清照,称他为人杰,可是真实的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大家中的情圣与霸王?
01楚国贵胄之后,但空有武力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队如滚滚雷电,将同时并世的其他六国燕、赵、韩、魏、楚、齐相继击破,逐渐建立起大一统的秦帝国。
而在秦国势如破竹的横扫六国中,便有楚,而项燕也是楚国最后一位与秦国顽强抗战而败的名将,而项羽便是项燕的直系之孙子,经查为项燕长子项超之后,并由叔父项梁抚养长大,也有说项羽是楚王之子。
项羽小时候不爱学习,但是力气其大,最特别的是此小儿每个眼中,有两个瞳孔。
古书上讲,凡有这种眼睛的人,都不是凡人,要么成就大事业,要么成为高人名流。相传上古帝王中,大禹是两个瞳孔,如今的圣上也是秦始皇也是二目重瞳。
为助此子一臂之力,有一方术师傅愿做他的业师,给项羽蒙学。
在秦朝末年,兵祸再起,而楚系也出了一只抗秦队伍,由伯父项梁领头,在吴起起义并发展壮大,而项羽便是其下一员猛将,其力大无比,大家熟知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形容项羽的,带着家国仇恨,尤其是不爱读书的项羽狠起来,真的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而我们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鸿门宴,霸王别姬都只是一个篇章,而正是这个片段蒙蔽了我们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且残暴的项羽,并不是什么有妇人之仁的大丈夫,更像是一个杀人机器。
02为人剽悍猾贼,每占领一座城,便屠一座城
自项羽与叔父项梁在吴起起义后,因其生性暴虐,每次占领一座城都会杀光,其中很多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项羽部攻占襄城并坑杀屠城,对中原郡县震骇极大,几无遗类。楚人多次举事不成,陈王项梁皆败,多与杀戮无度相关也。”
以下是史学界公认的项羽6次屠城记录:
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新安大屠杀,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以上内容几乎是所有的史学家公认的,但是为何如此弑杀的一个人却得到“性情中人”“真霸王”的称呼呢?
这或许与太史公出神入化的笔法相关,《项羽本纪》将我们代入了项羽的视角,让我们只注意了其光辉的一面,忽略了其黑暗面,主要是因为太史公作为汉代的官吏,对于历史是有着其深厚的洞察,在很多的历史的关键点,其实项羽是有很多次机会灭掉刘邦,取而代之的,但是到最后却为别人做了嫁衣裳,其归根到底并不是因为其仁义,而是因为其性格的优柔寡断,有勇而无谋,比如鸿门宴的那关键一次,若是没有放刘邦逃走,天下或不信刘而是项了,类似这样的关键点在刘项的很多次战争中都有很多体现。
诸将之中,或只有沛公素为宽大长者,所以项羽终究成不了王!
03兵败之后,杀虞姬,不肯过江东
如果不了解上面这些,我们对于项羽的理解或仍旧停留在《霸王别姬》,兵败如山倒,在最后的逃亡之际,还感念着怀中的美人:奈若何?
这一切或是因为在24 岁前的项羽受过委屈、吃过苦,但他从来都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是不接地气。
这样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却忽略了别人的欲望,如此将自己的爱情也放在了生死的前后,让读者为之动容。
在此,我并不否认太史公倾注了心血和感情去描写项羽的形象,因为太史公的文笔,使我们同情感慨其遭遇,而忽略了其暴虐残忍的一面,对此有着天生的好感,甚至现在很多孩子还将其作为榜样的力量,作为偶像,哪确实是不够妥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