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蓝天下的草原 粗犷豪迈的草原牧歌(1)

敕勒川大草原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东晋后期——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至于敕勒人后来的归属,据说是先被鲜卑人融合,后来多数转变成了回纥——如今的维吾尔人。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他是敕勒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

据《北齐书》记载:东魏丞相高欢亲率10万大军攻克西魏玉璧城,然而士兵死伤无数却无法攻下。高欢气急之下病倒了。他召集将领们饮宴,让老将军斛律金唱歌助兴。于是,斛律金就唱了这首《敕勒川》。歌声凝聚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高欢也被感动得流泪了。

高欢后来病逝。《敕勒歌》永远留在了大草原,并传遍了中华大地,以及世界更多地方。

敕勒歌蓝天下的草原 粗犷豪迈的草原牧歌(2)

驰骋在敕勒川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北方少数民族诗歌。每每看到这首诗歌,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绝美的图画: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美丽的蒙古包,以及骑在马背上打着响鞭,纵情飞奔的牧人......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一种豪迈辽阔的景象立即出现在眼前。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是因为大草原上无遮无拦,极目远眺,似乎天边与草原相接,天空像一个半圆形的“穹庐”顶,把大地上的“四野”——周边的一切都给覆盖住了。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敕勒歌蓝天下的草原 粗犷豪迈的草原牧歌(3)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一望无际与天相接的大地上,看到满目绿草和成群牛羊,是游牧民族最为欣喜满足的生活——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全景式地展现出我国古代北方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