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北有一条通往北方草原的要道,也是古代“茶叶之路”的一条贸易主干道。也是多个朝代联系漠北草原和中原内地的战略大通道。距京城约100公里,燕山深处的古北口就是这条要道上的著名关口小镇。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1)

古北口小镇鸟瞰,北京和河北省的边界就在这里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2)

古北口自古是边关军事要地,远处长城敌楼清晰可见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3)

杨令公庙,原称杨令公祠,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杨令公庙的山门建筑颇为讲究,山门高5米、宽3米,磨砖对缝虎头对门。山门两侧另有对联一幅,上联为“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是“气壮山河”。

正殿是杨令公庙的主体,殿前出檐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是“节使若逢苏武牧,将军定作霍骠骑”,大门的楹联和横匾是冯玉祥将军所题,上下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横匾为“真正无敌”。正殿内的两根明柱,还有一副楹联和横匾。上下联为“潘氏至今无葬地,杨家自古有忠祠”,横匾为“天下无敌”。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4)

这个石匾的书法很不错

杨令公庙山门的左侧是角门,角门东墙上镶砌的石条上刻有“杨令公庙”四个大字。再往前的东墙壁上写着“气壮山河”,山门左右两侧墙壁上写着“威震边关”,这8个大字均为一米见方,写得气势磅礴,苍劲有力与古庙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登上九级台阶,进入庙门,前院有正殿,东西禅房各三间,正殿系明三暗九,五脊六兽,所谓五脊六兽就是五条房脊中最长的一个主脊上,中间为圆球形房顶,每边室以形态各异的走兽3只相而立,造型非常美观。前出廊的懔木,砖垛上又绘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5)

这是如今的令公庙主殿,本地人都说现在的雕塑手艺不如早年间了

杨令公庙建立以后,先后曾四次重建。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殿内塑杨家男将;后殿内雕杨家女英。前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房和禅堂。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杨令公的生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古北口瞻仰这位英雄。日久天长人们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年到了这天人们兴高采烈地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杨令公。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6)

这是古北口的关城,重新修葺不久。

我第一次到古北口,大约是在1994年。那时候的京承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建,古北口镇还正处于北京到承德的必经之路上,每天往来的货车很多。令公庙刚重修不久,去的游客很少。那时候还去看了村里人介绍的“杨七郎坟”,就在潮河边的农田里,一个长满茅草的土堆而已。记得当时的卧虎山和蟠龙山的长城都未经修整,山上的那座小庙也是坍塌残破。

后来我又多次去过古北口,眼见着古建筑渐渐被修复,废弃的关门也重新修建起来,野长城也变成了收费的景点。有一次参加一个旅游业的活动,在令公庙听了导游的讲解,导游振振有词的说,当年宋朝百姓修建了令公庙就是为了表达对爱国将领杨业的崇拜,以及对辽人侵略宋朝的愤慨。导游还绘声绘色的讲述了杨家将抵御外敌入侵的英勇作战,最后被潘仁美陷害致死的故事。基本上就是来源于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故事的诠释。我问她,杨家将牺牲在山西朔州,为何令公庙会出现在遥远的古北口呢?导游干脆地回答说不知道。

杨家将是在古北口抗击过辽军吗?杨令公是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吗?杨家将是被潘仁美陷害而死的吗?令公庙到底是谁修建的?很多谜团,都需要历史材料来还原迷雾后面的真实!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7)

据说这是民国时期的令公庙里的塑像,早已经荡然无存

杨业,又名杨继业,生年不详,卒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因其曾长期在太原生活,《宋史》称他为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杨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畛猎”。杨业的父亲杨信,后汉时任麟州刺史。郭威灭后汉建立北周政权后,刘崇在太原建立了北汉政权,杨信将不满20岁的杨业送往北汉,当了刘崇之子刘钧的养子,改名为刘继业。

武艺娴熟、身强力壮的杨业很快得到北汉皇帝的信重,升为侍卫亲军都虞候,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开宝元年(968),赵匡胤派兵进攻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调遣杨业领兵扼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

开宝二年二月,杨业派遣卫队指挥使陈廷山领数百骑侦逻,与北宋大将刘继勋率领的前军相遇,陈廷山投降,杨业知寡不敌众,领兵奔还晋阳(今山西太原)。不久北宋将领荆嗣兵临汾河桥畔,杨业与之大战,但所部被宋军杀死千余人,被迫退兵城内。三月,赵匡胤亲征太原,决汾水灌晋阳城,又命宋军在城东南西北四面安营扎寨,准备围攻北汉。杨业趁其立足未稳之际,突然领数百骑袭击东寨,但宋将领党进挺身逐之,杨业被迫走匿壕中,会北汉兵出援,才得以缘缒入城。之后,杨业等领兵拒守,与北宋围兵相持几十天,直到契丹援兵到,宋军被迫撤军。

开宝九年(976),赵匡胤再次派兵进攻太原,杨业等将领据城死守,坚持到契丹援兵到达,太原未被攻下。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经过充分准备,阻断契丹援兵,向北汉发动进攻。四月间宋太宗亲自至太原督战,在太原城外筑起长围,断绝太原的一切物资供应。北汉军队苦战到五月,指挥使郭万超出城投降,刘继元计穷力竭,只好于五月六日晨举城降宋。

此时,杨业仍在据城苦战,宋太宗久闻杨业骁勇善战,便派刘继元前往劝降,杨业“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宋太宗大喜,令其恢复原姓,单名业。不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8)

杨家将的毁灭源自于宋朝对辽国的一次鲁莽的军事进攻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以辽国主幼,母后专权,认为是北伐的好机会。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以曹彬为主将,率军10万出雄州(今河北雄县),直逼燕京;中路以田重进为主将,由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县北),取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以潘美为主将,杨业副之,出雁门北(今山西代县北),攻山后诸州。战争初期,宋的三路大军节节胜利,中路军胜利完成预定任务,西路军连克寰(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东)、朔(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应(今山西应县)、云(今山西大同)四州。但是,五月初,东路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被辽军打得大败。东路的溃败,影响到整个战局。于是,宋太宗下令各路撤军。

这时,辽军在解除正面威胁以后向西猛攻,占有蔚州,六月间再攻下寰州,给掩护边民的潘美、杨业以严重威胁。在辽大军的进逼之下,杨业经过周密思考,主张暂避敌锋,用偏师出寰州以东,使云朔之民安然向西撤退。他说:“今敌锋益盛,不可与战。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守将,俟大军离代州之日,令云朔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悉兵来拒,即令朔州吏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全矣。”

但是,这一切实可行的方案遭到监军王诜等人的反对。王诜指责杨业“领数万精兵而懦弱如此”,主张直接出雁门北上。杨业认为如此必败,王诜挑衅地说:“君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它志乎?”坚持要杨业率军迎击寰州之辽军。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杨业抱着必死的决心,从代州(今山西代县)出军。临行之前,他悲泣着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敌死!”又用手指着陈家谷口(在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南),请求潘美、王诜等在谷口两翼布置步兵强弩接应他。七月八日夜,杨业率军出石碣路北上,次日晨到达朔州东,与辽耶律色珍军相遇。杨业麾帜而进,色珍佯败,杨业率部追赶辽军。突然伏兵四起,杨业军陷入重围。杨业率部奋力突围,到狼牙都(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南30里)时被辽军追上。杨业力战,到黄昏时勉强冲出重围,来到陈家谷口。

潘美、王诜清晨时曾在陈家谷口布阵,等了几个小时,没有得到杨业的消息,以为辽军败走。王诜想争战功,领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不久,潘美、王诜得到杨业战败的消息,便慌忙撤兵。 杨业战至陈家谷口,望见无人,抚膺大恸,再率领部下奋勇拼杀。他身受几十处伤,士卒几乎全部战死,仍毫无惧色,坚持战斗,杀死辽军数百人。后来,杨业因其战马受重伤不能前进,便藏入深林中。契丹将领耶律希达望见袍影,放冷箭射击,杨业坠马被擒。他悲愤难抑,叹息道:“上遇我厚,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师败绩,复何面目求活邪!”绝食三日而死。杨业之子杨延玉也在此役中英勇牺牲。杨业死后,宋太宗甚为痛惜,赠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让历史告诉我们真相,尽管有时候真相是有些许残酷的。

在辽代,北京一带都属于辽国的领土。所谓“幽云十六州”在宋朝诞生之前就已经属于辽国了,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宋朝收复失地之说。杨业牺牲的原因很明白,就是公元986年宋朝主动发起的进攻辽国的战争,宋军被辽军击败的过程中发生的。根据史料记载,杨业是中箭落马后被俘,他不肯投降,绝食数日后伤重身亡。有一位历史爱好者曾告诉我他查过辽代资料,发现俘虏杨业的辽军将领叫做耶律奴瓜。因此从气节上来说,老令公的确算是英勇不屈,值得佩服。客观地看,杨业的阵亡并不是宋朝大将潘美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潘美作为上司,和杨家将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如果要追究责任,也是在于宋太宗派出的亲信,监军王诜的瞎指挥。至于为何民间故事把责任都推在了无辜的潘美(戏曲故事里面都叫潘仁美)身上,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文化现象。当然,杨家将失败后的“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就更是出自于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距离历史的真实就更远了。

详解历史上杨家将抗辽的背景故事(古北口缘何有令公庙)(9)

杨门女将的传说在后来流传甚广,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辽宋通过“檀渊之盟”和好以后,为了表示对杨继业的崇敬,太平五年(1025年)辽国特意在宋使经常通过的古北口修建了一座“杨令公祠”,以备宋使祭祀、观览和激励辽朝将士效忠本朝。

历史迷雾里面的信息量很大!一是古北口的令公庙的修建和宋朝百姓反抗辽军侵略没有任何关系。令公庙是辽国百姓建的。二是辽国军人对杨业的忠勇气节的尊重,因为这里面隐含有一个事实,就是杨业曾经作为北汉的将领和辽军一起奋战,反抗过宋军。所以辽军对杨业并不陌生,甚至还有过战友情谊。职业军人都对忠勇之士抱有崇敬之情。三是古北口扼守商贸通道,后来经常有大量的宋朝的商队和官员经过,为了促进友好,也是辽国在关口修建令公庙的原因之一。

历史就是历史,不会任人评说。

历史有自己的真相,也许这也不会改变千年来的民间传说。因为民间故事往往掺杂了社会广大草根阶层的家国理想和世间的爱憎情怀。#北京##家乡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