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会对冗长的会议或无趣的演说开玩笑地说︰“台上虽然讲得卖力,但总有人在台下梦周公。”但是为什么不是梦孔子、梦老子、梦…等等,就是非要梦周公呢?这个周公到底是谁呢?

受庄周梦蝶故事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周公就是庄周。庄周梦蝶故事典出《庄子·齐物论》,其原文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说:前一阵子,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然飞舞在花丛草地上,轻松惬意,全然忘记自己本是庄周。突然醒来惊惶不定,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

这么多年原来一直都梦错了周公(这么多年原来一直都梦错了周公)(1)

其实不然,梦周公的典故其实出自于《论语.述而》:子 曰 :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复 梦 见 周 公 。 』 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孔子的年纪(公元前551-419)远大于庄周(公元前369-286),所以这里的周公肯定不是庄周了,其实是指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姬姓,名旦,就是下面图中的这个小老头啦~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其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制礼,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周公“制礼”为了满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根据血缘关系和等级身份,分别制定尊卑之间,长幼之间,亲疏之间各自的不同行为规范。周公之“礼”,把礼原初的“事神致福”之意淡化,从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等应该遵行的礼仪出发,最终成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依据和标准。

孔子曾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初的礼乐是沿袭夏、商而来的,不过,在周初,由以周公为首的西周贵族陆续加以厘定、增补、汇集、渐渐成为法定的制度。孔子对西周的礼仪制度非常推崇,因此,他以“梦周公”来表达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后《周公解梦》实为后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为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

所以,下次小伙伴们(尤其是女性同胞们)再说去梦周公,其实是见周公旦,而不是骑着小鲲鱼的帅庄周了~可别再梦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