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金庸笔下“小龙女”原型、巨星刘德华的伯乐恩师——夏梦。

夏梦(1932—2016),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有“长城大公主”“绝代佳人”“上帝的杰作”等美誉。她曾红遍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也是香港进步电影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后夏梦转做制片人,开办青鸟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的《投奔怒海》《似水年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多项大奖,并一举捧红影星刘德华。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1)

夏梦之美,有口皆碑。著名导演许鞍华曾经说过:夏梦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出众。

梦萦银河

夏梦于1950年夏天签约长城公司。作为香港「国语」电影界第一位新人,夏梦在长城公司的积极培养下,于1951年凭处女作《禁婚记》在香港和海外(新加坡、马来亚)相继公映后一炮而红。其后,《孽海花》和《绝代佳人》两部古装巨制的成功,则奠定了她作为长城公司首席当家花旦的地位。1957年4月,作为香港左派电影界唯一的演员代表,夏梦到北京领取文化部颁授给《绝代佳人》的优秀影片荣誉奖,同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年岁末,《新寡》相继在北京、上海、东北等地公映,并大受欢迎,获得中国内地媒体和评论界的广泛赞赏。北京之行和《新寡》的成功,成就了夏梦演员生涯的第二个巅峰,而《新寡》至今也是展现夏梦演技的最富代表性的作品。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2)

《 绝代佳人》中的一幕:夏梦与乐蒂。

在1957到1958年间,夏梦分别入选香港《华侨日报》第一、第二届香港「国语片」十大明星。1959年末,包括夏梦在内的「长城」六大明星受邀访问新加坡,当地媒体冠以夏梦「大公主」的美誉;同时《长城画报》举办的香港十大「国语片」明星选举中,夏梦名列第一。「长城大公主」一说由此而来。1961年,夏梦当选香港十大卖座明星,同年在由澳门的《澳门日报》举办的香港十大明星选举中高居榜首。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夏梦在1960—1965年间相继主演了《王老虎抢亲》《三看御妹刘金定》《金枝玉叶》《烽火姻缘》等四部与上海越剧界合作的戏曲片。这些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就了其演员生涯中的另一类经典形象。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3)

「长城」六星赴新加坡。

夏梦电影事业上的显著变化发生在1964年。中国内地当时的政治气候,已经对夏梦构成了直接影响。这可以通过夏梦的拍摄活动(非发行时间)来观察。夏梦一般每年可以完成两到四部作品。到了1964年,夏梦一整年里没有拍片。1965年末完成《白领丽人》后,拍摄工作再度停顿一年。1966年,当「文革」开始后不久,夏梦欲辞职而被挽留。但是,「文革」极左势力逐渐渗透到电影界,随后又爆发了「五月风暴」事件,夏梦终于在1967年9月脱离影坛,并悄悄离开香港。1979年,重返电影界后的夏梦,再也没有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

从夏梦的作品分析中可看出,夏梦的银幕形象,以知性中产少妇最多。从演技成熟期的剧情片(如《望夫山下》《新婚第一夜》到《新寡》《关在屋子里的人》等)中观察,夏梦的内心戏尤其精彩。她善于把握当时中产女性的感情矛盾,以及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所产生的复杂心理变化,对人物的刻画细致而深入。至于塑造性格完美或舍生取义的理想化角色(如《绝代佳人》《逆旅风云》《白领丽人》),夏梦也能拿捏得平和自然。

谈到喜剧,从《抢新郎》开始,到《甜甜蜜蜜》《夫妻经》等作品,夏梦的表演除了延续民国时期上海都市的节奏和韵味外,其夹着放肆的喜感中,却是收放得宜的幽默。而越剧电影中,从《三看御妹刘金定》的皇家贵族到《烽火姻缘》的巾帼英雄,夏梦巧妙地结合了电影表情和正统戏曲功架,塑造了另一种表演风格。纵横喜剧、悲剧和戏曲电影,夏梦可以说是挥洒自如,银幕形象的塑造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4)

1961 年,《王老虎抢亲》在香港首映时发行的宣传贺年卡。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5)

1955 年夏梦饰演《日出》中的陈白露。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6)

《逆旅风云》中的夏梦,双髻刘海,斜倚贵妃榻,团扇轻摇,玉貌笑颊轻桃艷。

探梦青鸟

夏梦觉得自己并非当导演的料子,但对她而言,演戏已经不再是「选项」。在夏梦看来,过去做演员相对比较被动,但做监制却能化被动为主动。她满怀抱负,有属于自己的视野和展望,并有了当监制的念头。因此,夏梦最后没有回到长城公司,而是得到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的同意后 ,自组公司搞独立制片,也就有了后来的「青鸟」和《投奔怒海》。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7)

《投奔怒海》泰国版海报中的刘德华和林子祥

作为制片人,夏梦从题材、导演、剧本和起用新人等各方面积极运筹帷幄。创业之作《投奔怒海》曲折的筹拍历程、坚定的质量追求,以及后来的空前成功,不仅为其在电影史上写下传奇,而且捧出了明星刘德华,也奠定了许鞍华作为著名导演的地位。《似水流年》,夏梦提携了导演严浩。影片对海峡两岸情感隔阂的刻画,或许也折射出夏梦自己的家国情思和感怀。这两部经典,都先后囊括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个奖项,实至名归。夏梦后来还一度筹拍两部作品: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和张贤亮当时极富争议性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虽然最终未能成事,却可以看出夏梦作为制片,对于题材选择的独到艺术眼光。

「青鸟」翱翔的实践虽然不长,却是轰轰烈烈、掷地有声的。它再次为夏梦的电影事业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笔,名留青史。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8)

1982 年夏梦和许鞍华在启德机场。

情感杂谈

1954年9月30日,年仅22岁的夏梦和洋行职员林葆诚成婚。婚后一直是安稳美满,为人称羡。作为一个事业型女性,夏梦的生活重心,始终有她醉心的电影事业。1955年,有记者访问了产后的夏梦,并问及夏梦婚后是否会引退时,夏梦说:「我热爱电影艺术,今后绝不会离弃水银灯下的生活,虽然我爱我的丈夫和儿子,但我也同样深爱着电影艺术啊!」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9)

夏梦与丈夫林葆诚

贵为影坛一代佳人,夏梦身旁不乏追求者或暗恋者,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迄今为人所知的,有自剖为夏梦终身不娶的、已故的著名导演岑范,再就是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

金庸单恋夏梦一事,1980年代在香港坊间已有流传。而到了1990年代,随着研究金庸作品和人生的深入,似乎这早已是金庸「公开的秘密」。其中,香港专栏作家哈公和台湾作家三毛的说法最常被引用。

这里仅从我对史料的梳理、理解,主要针对两点说明一下。第一,金庸为夏梦屈居「长城」一说,与史实不符。夏梦当时已经是成名的大明星,而当时的金庸还不是金庸,也还未开始写武侠小说。除了以林欢的名字在「长城」当编剧外,他也为《长城画报》写影评,还为《大公报》《新晚报》写专栏。第二,金庸认识夏梦时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一说,并不成立。当夏梦在1952年夏天开拍第一部古装片《孽海花》时,就已经讨论着《绝代佳人》的剧本,后来交由林欢(即金庸)改编。夏梦和林葆诚的恋爱,始于1953年11月末开镜的《姐妹曲》。

事实上,夏梦、林葆诚和金庸都是多年的老朋友。2012年6月9日的午宴上,大家从《明报》谈到了金庸。夏梦一派从容地说道:「最近没见过,但不久前打过电话啊(问候金庸),阿May(金庸的现任太太)接听,不过她(阿May)却不叫自己查太太,而自称林小姐 ⋯⋯」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10)

1954 年,金庸与夏梦在研究剧本《不要离开我》。

刘德华的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她香港影坛绝代佳人)(11)

(以上图文节选自《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香港中和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搜集中国内地、香港,还有东南亚等地中、英文的文献史料和档案,这些资料,几乎都不曾出现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学者的视野里。更亲自采访夏梦及其家人、电影界的前辈。通过客观历史背景研究补以访谈和求证,以年代为脉络整理了夏梦电影生涯。本书不仅填补了影人传记的空白,更是寻回了那个理想年代的诸多珍贵记忆,学术性、档案性和可读性兼具,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完整的一本关于夏梦的电影书。

作者简介

杨子宇,198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流连于中外老电影的世界里,对香港左派电影研究很有心得,现任职于马来西亚外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