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教你三招为人处世(鬼谷子给老好人的忠告)(1)

大家好,我是阿信,一个研究鬼谷子的民间手艺人。

一大早,偶然看到悲剧英雄乔峰慷慨赴死的视频。于是心里冒出一个问题:乔峰的死有什么意义?

无疑,他是最大的输家。

乔峰作为一个有侠义心肠的边缘人,金庸或许是想通过乔峰之死,来烘托人物的悲剧性,也想要揭露一下世人丑恶的嘴脸和这个世道的不公。

宋朝歧视他是契丹人,而辽国认为他背叛大辽,他无法立足,曾经他想做个汉人,但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陷害他,使得他心灰意冷。他想做个契丹人,但是也无法直面现实,最终自己孤独的承受了一切。

我去翻了一下原著,乔峰临死前对耶律洪基道:

“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答案找到了,乔峰自杀的动机是“不忠不义”,闹半天还是因为道德。他为了拯救宋朝避免战火,不惜献出生命,宋朝皇帝会不会感谢呢?

乔峰死后,镇守雁门关指挥使赶紧修下捷表,快马送到汴梁说,自己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力敌辽军十余万,幸陛下洪福齐天,朝中大臣指示机宜,众将士用命,格毙辽国大将南院大王萧峰,杀伤辽军数千,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

皇帝赵煦得表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指挥使以下,各各加官进爵。乔峰的死,为别人上位做了嫁衣裳。

牺牲了自己,幸福了别人,成全了敌人。

鬼谷子教你三招为人处世(鬼谷子给老好人的忠告)(2)

武侠小说的故事自然编撰的,当不得真。可是,我猛然想起了历史上的两个现实版“乔峰”:扶苏和韩信。

嬴政死后不久,赵高、胡亥就与李斯密谋,下旨让扶苏及其蒙恬自杀。从史料上推断,扶苏因为仁厚,所以被嬴政派往北方修建长城锻炼。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扶苏这个人是有儒家属性,所以对始皇帝法家属性颇有微词,因此被派出去锻炼。

从个人素养上看,无论是人品,还是执政思路,扶苏无疑是秦朝最合适的接班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始皇帝没料到自己会暴毙,更没料到扶苏居然被儒家洗脑的那么彻底。

所以当扶苏刚收到信件得知嬴政驾崩了,顿时就泪流满面,二话不说就要自杀。把一旁的蒙恬给看恍惚了,这是唱哪出?再看扶苏拔出剑来,心里暗叫一声“不好”,这是太入戏了。随即阻止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这句话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太子还没确立。第二层,我们手底下有三十万大军。第三层,这可能是一场骗局。

蒙恬猜错了吗?历史告诉我们,全对。可是扶苏是什么表现呢?瞬间“乔峰”上身,史料记载“扶苏为人仁”,扶苏这人比较仁厚,是个狠人,只留下了一句:老子让儿子死,还要请示什么?旋即自杀。

跟宋朝守将,皇帝的表现一样,“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

听闻扶苏死了,敌人们开心地直跺脚。

这种事儿怎么少得了韩信呢?

关于韩信的失败,最常见的说法是韩信不懂政治。这话对也不对,如果把政治理解成联盟的艺术,蒯彻连续三次游说韩信,希望他脱离刘邦,自立为王,形成三国鼎之势。

韩信均拒绝了,这是对的,韩信缺乏政治素养。可主要原因可能是另一个,韩信生怕蒯彻继续纠缠不休,又说了一番大实话:“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翻译过来是,刘邦老板人不错,我出道时,窘迫至极,是刘老板不嫌弃我,把他车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

如果你没挨过饿,是肯定无法理解韩信为什么如此“矫情”的。不可否认,刘邦只是把韩信当成了工具人,拉拢韩信是因为他有利用的价值。但是对于韩信而言,不管初心为何,没有刘邦的提携就没有韩信。也正因如此,他才说:我怎么可以为了一己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在利益和道义面前,韩信为了道义选择不背叛刘邦。虽然蒯彻已经明确地说明了,韩信已经陷入跟乔峰一模一样的“两难处境”:你有不世出的才能,而且功高盖主了,你的存在已经威胁到刘邦、项羽了,你想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你想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

所以,蒯彻推断,韩信只要不拥兵自立,就必须死!

于是,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韩信死后,刘邦的表现是什么呢?史料记载“且喜且怜之”。先是开心大笑,接着猫哭耗子假慈悲一番。

鬼谷子教你三招为人处世(鬼谷子给老好人的忠告)(3)

乔峰之死因为“忠义”,扶苏之死是因为“仁”,韩信之死是因为“义”,均死于道德的自我绑架。如果说“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牺牲自我,能捍卫道义,也算死得其所得。

可惜白死了,听闻了他们的结局,不义者们欢天喜地地在他们坟头上蹦迪。

所以,三人的死意义到底是什么?阿信认为,没有意义,因为好人的道义换取了坏人的不义!乔峰被称为“贼寇”,扶苏被污为“不孝”,韩信被视为“反贼”。

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的人总是斗不过卑鄙的人。可是,那些善良的人却又总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伤害自己,成全别人,又是为什么呢?从某个角度上讲,他们其实是为别人活的。

他们患有老好人综合症。

从人格上讲,老好人都是讨好型人格,热衷于牺牲自己,讨好别人。习惯性的主动道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凡事默默承受,甚至没有底线的牺牲自己。

从人品上看,老好人都有严重的道德洁癖,误解了“反求诸己”,一遇到事情总是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定责任一定出在自己身上,用道德绑架自己,习惯性的把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唯一标准。自己是品行端正,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是正人君子。

老好人总是想用自我牺牲来讨好别人,总是用道德来绑架自己,总是在意别人的感受,习惯牺牲自己的利益,缺乏底线,总想着委曲求全。

这种人,看似善良,实则不智。其实,好人与老好人,只有一步之遥。能力范围内,尽自己所能去帮该帮的人,是好人。缺乏原则,不考虑自身就对人有求必应,是滥好人。

如果,恰巧你是个老好人,应该怎么办呢?众所周知,阿信的主业是研究鬼谷子的,鬼谷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这句话简直就是老好人的处世圣经,在不了解情况时,应该以圆滑为主,要多圆有多圆,比敌人更狡猾。在了解具体情况以后,就应该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做人。圆是处世之道,方是做人之本,方圆之道即是立世之法。

如若不懂方圆,你帮别人成了事,别人还觉得你傻。你帮别人得了利,别人还不惦记你的好,这又何必呢?做人应该善良,但是也别太高估了人性。凡事不求让所有人满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做好人可以,但不要做滥好人!

本文由鬼谷信原创,更多鬼谷子谋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谷道”。鬼谷信讲透鬼谷子,助你人生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