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今天起,沈阳日报将刊发部分受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以此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立新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国十大劳动模范事迹展播(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1)

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朱俊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沈鼓集团透平定子车间PAMA180数控镗床加工中心主操作者,高级工,高级主任制造师,现在主要从事加工离心BCL型压缩机端盖和机壳部件、科研工件等。2015年被集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被集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被集团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8年被集团授予杰出青年称号;2018年被市总工会授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省总工会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他被评选为辽宁省劳动模范,成为沈鼓集团最年轻的省级劳动模范。

初加工崭露头角

作为一名80后青年技工,朱俊常年坚守生产一线,将如火的热情投入到机加工作中,其月平均工作总量达到800工时以上,平均效能达到350%。在沈鼓集团,他像一面精神旗帜,激励着青年技工学技术、练本领。

2013年,朱俊第一次跟着师傅加工科研泵时,便崭露头角。这个科研泵项目因为材质特殊,所以加工起来难度很大。接到任务后,他反复研究图纸,并提前按废坯料预制方式试着进行难点工序加工。经过不断改进程序,调整进刀参数,最终形成了完美的加工方案。

发现问题攻破难关

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朱俊立足岗位创新。2019年,朱俊发现加工压缩机端盖螺纹时经常发生丝锥断裂、掉牙、乱扣等现象,造成螺纹的质量不佳。于是,他认真观察机加过程发现了问题所在,连夜总结出一套解决方案。朱俊的创新方法一举攻破了机加螺纹质量不稳定的难题。经过生产检验,这个方法已经在车间12台设备上推广应用,将螺纹质量事故率降低了93%。

朱俊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青年技工进行创新,为大国重器的制造贡献我们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技术革新提高效率

朱俊对机加工作始终抱有火热激情,在操作PAMA180镗床上,由于技能过硬,有力降低了端盖质量事故,为公司产品质量快速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BCL产品的轴承区仪表线槽,按照原设计容易造成漏油,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朱俊大胆建议设计人员将下线槽由垂直角度的直槽更改为带角度的半圆弧槽。朱俊更是连续24小时没离开设备,硬是将原本预计的48小时缩短为24小时完成。在加工中,朱俊又革新刀具让刀方法,以满足加工质量要求。此方法不但解决了机加无法加工的难题,同时节约磨修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进度。此方案最终得到了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的一致认同,并纳入到产品技术变革当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何强/文 王雁/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