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知网(CNKI)因高收费问题,再次受到公众的密集追问和质疑。

导火索是顶尖科研机构中科院发布通知,称难以负担知网近千万的高昂续订费用,考虑停用知网。

针对知网是否借垄断地位牟取暴利一事,在公众和媒体层面掀起了一轮广泛探讨。

作为核心当事一方,4月19日,知网在官方平台发布了一则500余字的说明,题为《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

主编看来,这篇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的说明,正是知网态度的“完美”例证。

知网最近不是免费吗(知网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1)

01

措辞:回避双方尖锐矛盾

据网上流传的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则《关于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正常下载的通告》,知网暂停了中科院的使用权限。

“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

“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知网最近不是免费吗(知网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2)

到了知网这里,故事俨然成了另一个版本:

  1. 知网与中科院历年来始终“精诚合作”,为中科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服务。

  2. 2022年,中科院对知网的采购模式调整,从统一集中采购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2022年度服务协议签署计划在近期完成。

  3. 知网未曾对中科院服务停止或中断。

知网最近不是免费吗(知网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3)

按上述说明,知网与中科院之间,没有凭借垄断地位的傲慢,有的是“精诚合作”。采购模式的调整,没有“艰苦谈判”和“苛刻条件”,强调“友好协商”。

而且,知网在延长订购服务到期后,仍没有对中科院停止或中断服务。

打出了一手“好人牌”,还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篇500余字的说明,避重就轻,回避了真正的问题。

02

叙述:避重就轻

中科院与知网的恩恩怨怨,反映的是知网借资源垄断地位,收费过高的问题。

这一问题,多年来也被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诟病。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介绍,知网对该校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达到132.86%,年平均涨幅达18.98%。

同年,北京大学称,知网涨价过高,将努力坚持争取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2018年,太原理工大学官网发布2019年暂停访问“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通知。

一边大幅涨价,另一边知网在廉价甚至免费收购创作者的学术成果。

去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控告知网,因其擅自收录100多篇论文,却未给过一分稿费。

有媒体统计,近年来,知网一直保持着60%左右的毛利率。

而知网花大篇幅说明与中科院合作服务细节,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合作,什么时候又深入合作,什么时候调整采购模式……却对收费只字不提。

这一堆细节是公众质疑的吗?公众质疑的是:

拿着未经作者授权的论文成果,“薅作者羊毛,织自己棉袄”,合乎法吗?

凭借学术资源的垄断地位,低买高卖,坐地起价,合乎理吗?

作为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全称),为牟利而不顾公共利益,合乎义吗?

03

知网,知否?

人们期待知网给出一个说法,期待知网认真反思收费逻辑,兼顾公共利益。

知网最近不是免费吗(知网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4)

知网最近不是免费吗(知网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5)

知网如何表态的?这里全文一句不改搬过来,请诸君细品——

“未来,知网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保证服务质量,为每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文献保障服务。”

很堂皇的表态,却没有一个字实质性地回应收费问题。

想起“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获赔”事件后,在各方质疑下,知网回应诚恳接受批评,将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一道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知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的是,且不说“改错”,知网这次连“知错”都未做到。

它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选择傲慢到底?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