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下的出兵意义——《长津湖》观后感,情节和历史(4.1),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抗美援朝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抗美援朝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抗美援朝有耽误经济建设吗)

抗美援朝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上帝视角下的出兵意义——《长津湖》观后感,情节和历史(4.1)

恭喜

2、假设没有抗美援朝战争下的经济建设

历史不容假设。但为了探讨的需要,在这里做下比较。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我认为经济恢复建设的情况可能会速度更快,但不会质量更好。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没有这场战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经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而有了这场战争必然会导致受到它的牵制和影响,所以时间和施政上不能自我掌控。

有个经济学常识,就是经济崩溃状态下,要重启需要有新的资金来启动生产、需要有市场来消化生产成果,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二战之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大规模基建,启动市场。还有希特勒重启德国经济也是如此。

在当时面对一战战败的压制,德国失业率极高,基本每三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失业,希特勒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公路、桥梁、运河等众多工程并恢复了军事工业。这势必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直接提高了就业率,必然造就了有消费能力的市场。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基建的方式来恢复经济,而且在时间的掌控和施政的选择上会更自由。但在效果上会肯定不如,毕竟当时的中国没有美、德的工业底子。

其实战争在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就是消费中的‘政府购买’,同‘大规模基建’的经济传导效果是一样的。但前提是别让战火破坏了生产活动,别让军事部门过度挤压了正常的生产活动。

而1950年中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为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超过了国防费

最理想的莫过于美国在一、二战未参战前两边卖货的模式,以及日本在抗美援朝时期的风口,战争的美军订单对日本经济恢复、起飞起到决定性作用。

今天全球抗疫战争的状态下,中国也和当年的美日一样,在全球停产停工的情况下,满负荷地生产并供应全球,以至于电力不足。只不过他们是机会使然站上的风口,我们是自己付出代价来控制疫情而创造了机遇。

所以说,这场战争对于经济建设速度有耽误。但从长远来说,这场战争换来了工业化的入场券,对之后的工业化道路又有加速作用。

至于说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经济建设的调整质量上会更好,是因为这场战争必然要求先恢复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之前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刺激了军事工业的投资,也给相关的煤、钢、水泥、棉纱带来了巨大的订单。

1950-1952年间,除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军工投资、对增加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和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外,其他经济建设投资“可削则削,可减则减,可推则推”。

在经济结构上,因为这场国战产生的凝聚力,使得大部分人民克制了自己的欲望,紧密地和政府站在一起,听从党的指挥和布局,抑制农业、手工业类的消费需求,转投入工业相关的投资类建设。

这本身就有利于新中国在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耽误多少?

当时的方针是“边打、边稳、边建”。

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

因这场国战的影响,在上下齐心的努力之下,我国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的产量迅速提高,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工业战线为了给志愿军赶制军用物品、武器弹药,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奋战在生产一线。据统计,东北工人在1951年的劳动生产率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的42%,1952年上半年又比1951年同期超过20.9%。其中,1950-1952原煤产量增长率106.25%,粗钢产量增长率462.50%,水泥产量增长率333.33%。

在人心上,精神的刺激在经济活动中是最高效的,只是不能持久而已。

全中国人民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生产能力、发挥了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抗美援朝期间,国内经济建设非但没有受到大影响,而且还迅速得到恢复。

陈云曾指出:“抗美援朝不但不是像帝国主义者所妄想的那样,使我们在经济上不能恢复和发展:相反的,我们的人民经济事业却在抗美援朝斗争中得到了促使迅速进步的动力。”

所以抗美援朝促进而不是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未完待续。太长了,经济封锁和工业体系的问题下章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