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展览、一个计划、一本书
——博物馆如何走近青少年
文化小使者、北京第十四中学的学生为观众作讲解
“请问您需要讲解吗?”首都博物馆“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厅里,一名初中生正在询问参观者。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不慌不忙地向参观者介绍起北京中轴线的由来。4月23日,为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及北京市“四个一工程”的学生参观,经过一个多月的升级改造,“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重新对外开放。当天,来自北京第十四中学的文化小使者在讲厅为观众进行了讲解服务。
一个展览,以青少年为核心
“午门正中间的门都有谁可以进出?”“招幌在古代有什么特殊作用呢?”“天桥的‘桥’到底在哪里?”“‘前门’到底是哪个门?”……如此大大小小的问题布遍整个展厅。而展览现场,除了22件(套)文物,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建筑模型也让人叹为观止。
互动问答、模型等青少年更容易被吸引和了解的方式,是读城系列展览的核心,它打破了博物馆传统的观展体验,以青少年为核心受众,多渠道、多角度吸引青少年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为青少年受众量身定制了学习性和互动性强的社教活动。作为读城系列的第4期项目,“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已展出一年有余,此次展览重新复开,主要从展陈布局调整、信息知识问答增加及互动展具加固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改造。展览分为“溯·前世传奇”“探·大国意蕴”“话·今生新姿”3个单元,来表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变迁。展览内容上为中学生量身定制了更多探秘的问题,新增150个,总数达到200个。
据读城项目总策划杨丹丹介绍,展览自开展以来,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展览延期成为不少学生的期盼。与此同时,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推进,学术专家正在筹备新的中轴线展览,展览的复开也是为了与新展览相衔接。
一个计划,让更多青少年立足博物馆
展厅现场,培训老师正在鼓励文化小使者不要紧张,如果遇到观众提问回答不上来,就告诉观众:“您好!我是这个展厅里的文化小使者,可能对于这样一段历史我还不是掌握得特别清楚、特别了解,还正在学习阶段,希望您能谅解。等我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充实之后,再重新站在这里进行讲解。”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文化小使者此前已经经过北京传统文化和讲解礼仪培训。对同学们而言,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北京,了解北京文化背后的知识内涵。
作为一个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大型互动体验式项目,自然也少不了青少年的积极参与,“护航计划·首博读城”活动便是有效的拓展方式,帮助青少年立足博物馆,读懂北京城、热爱北京城。“护航计划·首博读城”活动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首都博物馆宣教部合作推出的公益项目,面向初高中生,旨在通过短期系列培训课程,助其建立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交流的小使者。该项目自2018年暑假启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成效显著且受到广泛赞誉。
毕业于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现在就读于罗彻斯特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罗思杨从中受益匪浅。“在读城活动中,我们通过探索中轴线去了解北京城。也是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原来我长大的这个城市不仅仅只有紫禁城和烤鸭;中轴线仿佛是一根绳,串起了从古至今的遗址遗迹和重大事件,挂起了自元代起北京城所承载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所以我想,如果说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不去了解这座城市,谁还会去好好地看一看这座城市千百年来在历史中的发展变迁呢?”罗思杨说:“读城,在于走到哪里都能够有对当地文化一探究竟的思考精神和探究精神。”
一本书五张图,北京城市变迁一目了然
活动同期发布了《图说北京中轴线》,可谓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探秘北京中轴线的豪华学习单。“这是一本新书,但实际上它是由5张图构成的。”《图说北京中轴线》编辑、“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策展人白树军介绍,每张图代表了不同的朝代,分别是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和当代,“我们用这5张图来表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变迁。每张图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丰富的内容。”
这是一件由首都博物馆编著的读城互动地图教具,采用古今地图叠加的方式,用大量的趣味问答和实地探索等方式引导青少年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变迁。“这个图上大的蓝色框框里面是今天的北京市地图,在今天的北京市地图的基础上,我们将元、明、清、民国这几个时期的地图严丝合缝地叠加在上面,以此来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和变迁。”白树军说。
翻看地图,5张图的正面包含了5部分内容,其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北京中轴线,在图上有非常明显的记号,另外4部分内容分别是北京市的遗址遗迹、文物、重要人物和时间轴。背面也是由一张图构成的,这张图将正面图压住的部分在背面展现出来,上面还有一些趣味问答题。如此多种形式并举,让大家趣味读图。
如何确保这5张地图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发展部总监周敏透露,这5张图首先是历史地图,最重要的是符合历史,而历史内容是由历史专家根据史料研究和实际探测的一些成果,通过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编制的原理,让这些历史遗址在这些图上得以呈现。当代北京城这张地图是根据制图原理制作的,有着科学的数据基础和符号系统,它的河流和道路分布是精确的。“纵观这5张地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北京城的地理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北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城池发生了怎样变化,在图上一目了然”。
“我小时候最喜欢趴着看地图,从空间上感受每一寸土地和城市的犄角旮旯,所以读图对我们理解一个城市非常重要。”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说。
作者:陈思静
来源: 《中国艺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