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但故事中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和氏璧”的来历,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其实,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那便是我们的孩子,但在他/她长大成人之前,只是一块未经琢磨的普通“石头”。

今年暑假,儿子准备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走的那天,那简直如蛟龙归海、猛虎归山,开心的不得了。

假期里每天吃完早饭,就和儿时小伙伴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吃饭都要爷爷奶奶去请,至于各项暑假作业,也只是偶尔迫于无奈随便敷衍一下。

爷爷奶奶的训诫早已失去威信。手机上的游戏像魔法一样将人的灵魂牢牢束缚起来,让人无法自拔……

一晃快开学了,赶紧去乡下接孩子。才到家,“爷爷奶奶”就迫不及待的说对我说:“儿子每天都和邻居小孩一起玩手机游戏,说都说不听”。

趁爷爷奶奶出去做事时,我单独将儿子叫到房间里,关上了门。

“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我们身边的头条新闻:

慈利一中双胞胎兄弟考上清华、北大。哥哥叫赵稞,弟弟叫赵棣,是一对双胞胎,湖南慈利县土家族人,慈利一中2020年高考考生。他们的总分是687和685分,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兄弟俩有一个高效学习的小秘诀,就是远离电子产品,不用手机、不玩网游。”

“暑假过得开心吗?”

“开心!”

“功课复习的怎么样啊?”

“……”

“把英语课本拿过来,我们默写一下上学期的单词。”

才默写了几个,就这也忘记了,那也忘记了……

“自己到墙边,先面壁思过半小时!”,我斩钉截铁地说道。

然后我找来竹子,自制了一把漂亮的“戒尺”,如果能再刻上一个大大的“戒”字就完美了。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来,到我面前来”,我温和的对儿子说道。

“告诉我,你此时有些什么想法?”,我心情平静地注视着儿子说道。

“我不应该只顾着玩,我不应该每天用手机玩游戏……”,儿子说了很多自己的不是,从语气听得出应该是面壁时想好的。

“很好,知道错了就很棒,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依然平静地看着儿子说道。

“但是!既然犯了错误,我们就要承担后果!你愿意吗?”,我表情严肃地问道。

“愿意”

“把右手伸出来!我要打你三下!”

啪!我用刚做好的“戒尺”重重的朝着掌心打下去。

“这第一下是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打的,我们对你寄予了厚望,但你却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啪!打第二下时儿子本能的将手往回缩了一点点,手已开始明显变红,眼泪早已充满眼眶。

“这第二下是替老师打的,老师辛辛苦苦教你知识,你却不去温习掌握,将它忘到九霄云外!”。

第三下还没打,儿子眼泪已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疼吗?”

“疼”

“只有疼了才能长记性!”,第三下又沉重的打下去了。

“第三下是替你自己打的,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手是用来拿笔学知识,学技能的,不是用来玩游戏,不务正业的!”

“儿时的玩伴确实很珍贵,但你们马上会长大,然后各奔东西。有人会成为栋梁之材,为民族复兴,为国家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从而光耀门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人会一无所成,浑浑噩噩,甚至误入歧途,遗憾终生!”

“爸爸从不反对你玩,但前提是要搞好学习,爸爸相信你、信任你,所以你要自己管理好自己,你能理解吗?”

“能”

“子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打的这三下爸爸希望你永远记住,即使你长大成人,自己当了父亲,甚至爸爸不在了,你都永远不要忘记,你能做到吗?”

“能”

“这个戒尺,爸爸会一直为你留着,但希望以后不要再用到。现在再把单词复习一遍,等一下再默写!”

第二次默写,竟然全对。

“过来我看看你的手,还疼吗?”

“疼”

“你恨爸爸吗?”

“不恨”

“好了,去玩吧”

屋外骄阳似火,阵阵秋风送来稻香的气息,又到了快要秋收的季节。

我拿起桌上的戒尺,用刚才一半不到的力气朝自己手心打了一下,就像被蜜蜂狠狠地蛰了一口似的,刺、痛、麻、烫……

要是有一把古香古色,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檀香木戒尺就好了。我痴痴地这样想着……

(全文完)

子不教非所宜父之过(戒尺子不教父之过)(1)

孩子教育心得分享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孩子不教育是不会成才的,教育也是父母尤其是父亲不可推卸的责任。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过刚勇。”,由此可见教育家鼻祖孔老夫子是提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社会,对孩子的“三观”影响很大,电视手机游戏容易让小孩子沉迷其中,使人丧失斗志,失去灵魂。个性自由,宠爱溺爱让孩子缺少感恩之心、敬畏之心。

教育还真是个让人头痛的课题。

有些人说,孩子教育就要严格,棍棒出好人;也有人说,教育要靠孩子自觉,完全放手不要干涉。其实都没有对错,适合的有效的都是好的。

笔者比较提倡“二八定律”。即百分之八十靠孩子自己,百分之二十靠父母老师要求。教育宜早不宜迟,孩子就像刚入职场的小白,就是一张白纸,是会很容易受后天环境、外力影响的。小学是塑造正确的“三观”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旦进入青春期或者成年就很难扭转了。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课题分离法则”,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一定得由他自己去解决,他人不要过多干涉,用书里的话说叫:我们可以将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对于令行禁止的行为或事情,比如撒谎、偷东西,我们一定要表明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感觉是一堵墙而不是一扇门。因为门是可开可关的,但墙不可以。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很忌讳爸爸和妈妈意见不统一,或者爷爷奶奶在边上护孩子。

父母的情绪稳定对于教育孩子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定不要去吼孩子,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控制别人的。面对孩子的撒娇或者胡搅蛮缠,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温柔的坚持”,无论他怎么闹,我们都要微笑着坚持原则。

如果我们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和权威,那我们就要马上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好,或者看待问题过于草率和片面,孩子并不认同我们的观点。毕竟我们要以理服人,不能滥自己的权威。这时候,我们可以多听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例如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你现在感觉如何”,“把你的理由说给我听听”等等。

更高级的办法就是平时做到多听少说,和他搞好关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关系”大于一切,当孩子认同你了,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同你分享,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所以平时多鼓励孩子说说他在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多一些倾听,多一些理解,和他亦师亦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对以后和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对于孩子做的好、有进步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当众表扬,但表扬时不要直接说“宝贝你真棒、宝贝太聪明了”之类的,最好改成“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啊?”,“爸爸以你为荣哦”,“作文里这句拟人手法用的最恰当,很有想象力哦”等等。

至于纠正错误,一定要在私下进行。当众批评他,会让他感觉没面子,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小孩子尤其敏感,所以教训孩子尽量私下进行,而且尽量避开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以免造成其他身心方面的影响。

最后,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好自己。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自己身上缺点都一大堆,教育还不够资格。将加人先问己,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例如晚睡、玩手机等等,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了才能去要求孩子。

总之,教育孩子是个大课题,每个人都想教好自己的孩子,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个孩子特质不一样,我们就要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

笔者认为,只要是被实践验证过产生好的结果的就是好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案。因为人生的成功本来就是无法被准确定义的。

俗话说:一片叶儿一滴露水,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他独特的人生轨迹和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对于孩子,他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或私有品,我们不能把他当成完善和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而应该去信任他,尊重他,鼓励他,甚至以他为师,来不断修炼我们自身,做好他的榜样,和他成为朋友,共同成长,共同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困难。

以上观点只是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