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参谋叫郭锐,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侦察兵》里的男主角,是家喻互晓的王心刚扮演的。而三十三岁的王心刚因为十年动乱的开始中止了艺术生涯,这是他复出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1)

王心刚扮演郭锐

完成革命现代京剧影片《海港》的摄影师李文化,根据上级意图转行当导演。踌躇满志的他一头钻进图书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阅览,终于找到刘知侠的小说《一支神勇的侦察队》。这是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一支侦察部队接受上级指示打进敌人心脏,获得重要情报,配合大部队一举歼敌的故事。而剧本改编出来后李文化觉得不很满意,于是他找到侦察队原型的团长,一边釆访,一边修改。把侦察队里很多的战斗故事和生活细节充实到剧本里面,最后把小说改编后影片取名《侦察兵》。

这是文革后投拍的第一部故事片,不但开创了国产电影使用国产胶片拍摄的先河,而且北影厂对影片《侦察兵》上下高度重视,保证充足的胶片资源。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2)

影片第一个特写镜头

于是侦察英雄郭锐的出场亮相是骑在飞奔的骏马上拍得十分帅气,特写镜头都给了王心刚扮演的郭参谋郭锐。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3)

影片中化妆成国民党军官的王心刚戴着雪白的手套,大摇大摆地去“检查”大炮,蔑视地瞥着敌军团长,拖着长腔:“你们的炮是怎么保养的?”然后,边脱手套边慢吞吞地说:“太麻痹,太麻痹啦。”这种洒脱的表演在当年迷倒了许多观众。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4)

于洋扮演的政委给郭参谋布置任务

影片《侦察兵》最后确定的主要演员有"二十二″大明星中的三位分别是王心刚、于洋和于蓝。另外著名演员杨雅琴、安振江、于绍康、李林、方辉也参加影片的演出。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5)

于蓝扮演孙大娘和杨雅琴扮演孙秀英

电影开拍的时候,男主角选定的是王心刚,但上级领导又决定让他参加另一部故事片的演出。于是主创要另谋人选,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张勇手就被安排进组,镜头都试完准备开拍又了出问题,张勇手要出演复拍的战争影片《南征北战》,因为人选早定了他,本来以为《南征北战》一时半会还上不了,可以先拍完《侦察兵》再上《南征北战》。但是《南征北战》提前开机,张勇手必须去演。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6)

李文化(中)指导影片的拍摄

这给影片编导的李文化措手不及,最后想到了长影厂的庞学勤,便把他请来了。庞学勤非常高兴,一套程序过程服装、化装、试片下来,就在开拍之即,王心刚又回来了,是他之前准备的那部戏暂时不拍了。原来没演员,现在有两个,这下弄得摄制组十分为难,一个长影厂的庞学勤,一个八一厂的王心刚。李文化只好和北影厂领导研究,相比较王心刚的气质更加合适,所以还是决定用王心刚扮演郭参谋。在这种情况下,与庞学勤解释清楚了原由。同为"二十二"大明星的庞学勤非常客气地表示理解。

充满灵气的侦察兵(一波三折的侦察兵)(7)

时隔多年相见的王心刚和庞学勤

影片《侦察兵》拍摄完成后,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干扰,原著刘知侠的名字也未能出现在银幕上。后来编导李文化拜访他时,对当初《侦察兵》未能署名表示歉意。刘知侠的反应很平淡,付之一笑“没什么,没什么,不让上就不上呗。”

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随着影片《侦察兵》全国公映,它冲破了革命样板戏的固定模式,引发了社会上百姓观影的热潮,造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不可否认《侦察兵》的艺术水准似乎未尽人意,但它绝对是一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叫好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