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提到的屠苏酒是什么酒呢?喝屠苏酒又有哪些规矩呢?

唐代韩鄂《岁华纪丽》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北宋诗人毛滂有词《玉楼春·元日》说:“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屠苏酒,据说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后由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流传开来,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书中记载了屠苏酒的配方,有大黄、桔梗、蜀椒、白术、桂心、乌头、菝葜等中草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屠苏酒配方的记载:“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看来,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酒对人体裨益甚多,兼有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这大概就是古人将屠苏酒列为元日必饮之故吧。

古时饮屠苏酒和现在的饮酒规矩不一样,而是年轻人先喝,年老者后饮,在古代的一些典籍中多有记载这一民俗。东汉大尚书崔寔编著的《四民月令》云:“正旦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小者为先。”北魏议郎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南梁著名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新年到来,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减少了一岁寿命,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酒,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酒,以避忌讳。《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说:“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本草纲目》载:“举家东问,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渣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南宋洪迈撰写的《容斋续笔》云:“今人元日饮屠苏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然固有来处。后汉李膺、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日,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这些记载都阐明了人们过春节喝屠苏酒是从年纪最小的家庭成员开始的风俗。

这一风俗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体现。《容斋续笔》记载,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正月初一相聚饮屠苏酒,由于二人同岁,所以在饮酒的先后次序上互相推让,刘禹锡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居易也说道:“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谦让一番,最后还是白居易先喝了。他在《岁假内命酒》一诗中曾忆及此事:“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苏东坡作《除夕野宿常州城外》:“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在除夕之夜宿于常州郊外,寂寞伤感,感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闷心绪,但是苏轼心胸还是豁达的,自我安慰说,纵使穷愁潦倒,只要身体长期健康,哪怕最后一个喝屠苏酒又有何妨?苏辙《除日》也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的诗句,感慨光阴如梭,不觉老之将至,已七十有余了。宋人郑望之《除夕》云:“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郑望之是高寿之人,一家数世同堂,除夕之夜,几代人欢聚一起,饮酒庆贺新春,儿孙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可是轮到自己喝屠苏酒时,元日的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此诗描写了一个大家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2020-02-08《联合日报》

除旧迎新送屠苏(新春话屠苏------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