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1)

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

包天仁

我近期参加了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TESOL(TESOL 2016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 English Language Expo)50周年年会和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50届IATEFL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年会(Annual International IATEFL Conference & Exhibition)这两个国际英语学术会议。在国外开会和考察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的所见所闻更加印证了这个判断: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今天的报告主要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

一、二语习得的溃败(The Decline of SLA)

二语习得理论到现在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这一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它主张淡化教师的作用和课堂教学的干预,强调儿童自主的、发现式的、儿童中心主义的生成和建构,而非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全面的(fully- guided)指导和教育。在今年的IATEFL会议上,国际知名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和Scott Thornbury的专项报告都是以此为主题的。外语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国内现在有些所谓的专家和教授所鼓吹的二语习得教法理念是错误的,与国际外语学界所倡导的理论和趋势背道而驰。50年前外语学界的教学手段中逐渐出现了录音机、幻灯片、电视机、电脑,以及现在很流行的线上教育、微博、微信等技术,这些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有用,但在过度使用过程中,其作用被过度夸大,甚至到了取代教师作用的地步。我们应警惕这一现象,外语教学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任何降低、贬低教师的主导和指导作用的奇谈怪论应休矣。与此相悖的理论和方法都是行不通的。

二、可承受度(Affordances)

这个词是最近几十年来外语业界的热词。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教学对象在特定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对某一教法或理念的承受情况。这些年来,在外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界一直推行交际法(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新课标施行以来,英语教学开始倡导交际法的强交际形式——任务型教学(TBLT),交际法穿上了新马甲,而且是变本加厉了。交际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否定了,任务型教学也早在10年前就被证明只适合校外的、移民的、短期的、成年人的培训,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和外语教学。因为它忽视了语言的输入、存储、加工和内化过程,强调先输出,与学生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规律是相悖的。因此,这些教法在可承受度方面注定是失败的。在学习者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去应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是痴心妄想。任务型教学对我国外语教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在可承受度方面,我国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外语学习的语境(contexts)。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这个短板。这次IATEFL会议的第二个大会主报告就是关于英语非母语教师(Non-NESTs,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s),我们在座的各位教师都属于这个范畴。现在韩国的英语教学是由韩国教师和英、美国家的教师来共同执教(co-teaching)的,我们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还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教师在教学,由非母语教师来授课自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不过关,但是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英语学习大国,不可能所有地区都满足由英语母语教师来教学英语。中国的英语在师生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都很严重。教师本身的问题并不是不能在短期内改善和解决的,不能因为存在教师资质问题就忽略教师的作用,搞那套翻转高效课堂是不行的。现在国内出现忽略教师的作用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法理念出了问题。现在英语教学的政策方面不强调教学内容,而是强调教中用,强调情感,强调培养素养、品格、品质、能力、思维、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必要的,但是与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相比,都属于隐性的内容。语言才是显性的,应在显性因素这个学习过程中,渗透性地、逐步地实现隐性因素。此外,我国目前使用的外语教材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仅就词汇量而言,国外的教材一个学期就能让学生学到一千个单词,这远远超出我们国内教材的词汇数量,至少比我国现行英语教材多出两倍。因此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那些虚的东西干扰和影响了英语的可承受度。总之,英语教学涉及到多方面的可承受度。我国的英语教学应考虑到时间、语言环境、教师、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的可承受度,应考虑到国情、教情、学情等。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2)

三、显性直接教学法(EDI,Explicit Direct Instruction)

这一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专家John Hollingsworth夫妇提出的。我于2012年在Portland举行的TESOL年会上见到他们编辑出版的关于EDI的专著,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在2016年的TESOL年会上结识了John Hollingsworth和Silvia Ybarra,并进行了多次长谈。会议结束后,我从美国东海岸搭乘飞机,到达西海岸的加州,参观了他们在美国的总部(DataWORKS Educational Research),对这个教学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它倡导显性、直接教学,而不是我们国内现在发现式的、建构式的学习方式。显性直接教学理论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在时间上至少比显性直接教学法早15年。这一理论与美国当前主流的课改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而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的外语教学越来越脱离实际,但实际上基础教育就应该聚焦基础。美国在20多年前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律时就强调回归基础(back to the basics)。显性直接教学法就强调课堂教学和以教师为主导、为领导的教学,教学效果极佳。我们今后还要开展更多的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教师认识这一教学法,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教学中,使我们的师生和英语教学真正受益。需要一提的是,显性直接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教学,还适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四、聚焦形式(FOFs,Focus-on-Forms)

最近50年来,外语学界一直在争论聚焦形式和聚焦意义两者哪个更重要。其实它们同等重要,只不过这些年来我们忽视了语言本身,即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等语言本身有形的内容。但语言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特别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是英语外语学习,必须先有形式再有意义,所以FOFs比FOF(Focus-on-Form)更优,因为形式是意义的载体。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出现了理念偏差,最大的问题是淡化“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能力和素养。课改在素养的内容方面模糊其词。语言素养(language faculty)是乔姆斯基早在20年前就提出的概念。中国教育的很多政策都是先执行再研究其合理性,这种从上至下的推行方式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课堂教学要形式大过意义。如语音,它是语言形式的一种,是记单词、听说读写译的前提。外语学界现在强调听说领先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忽视了语音(sounds)和发音(pronunciation)。直拼法(或叫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现在线上线下很热的语音教学方法,其实它并不符合外语学习规律。外语初学者必须先学习音标(音素),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再逐渐归纳,总结出拼读规则和拼读规律。掌握正确的读音,这有利于单词记忆,领会阅读文章的正确含义。另外,单词应先记忆,先死记硬背后,再在语境中体会含义、领会意义。学生不去记忆单词或单词记忆效果差,语法(词法、句法、惯用法)没有掌握,何谈语言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语法为纲、词汇为目,形式领先,意义为主,功能为辅。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3)

五、教师专业发展(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师的工作内容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因此,教师的在职专业发展非常重要,国家教育部把原来的师范司改名为教师发展工作司,并加强了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现在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太严重了,解决中国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现在很多教师不读书,不进行专业学习,甚至他们的理论来源只是道听途说。而现状是目前很多流行理论都是错误的,比如思维导图、学习金字塔、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思维导图其实是根据话题和语意来进行联想,它在教学中应适当使用,但代替不了死记硬背和记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很具体的,我们不应人为扩大和虚化,尤其是不能多元化。另外,正如前面所说,课堂内外的现代化教具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文本解读和人的思维,只能作为辅助(aid),课堂教学的关键还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外研中心”)的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已经进行近20年,现在已经有37批教师完成学业归国,共计1500余人受益于此项目。这个项目的课程包括语言知识内容及语言教学理念和教法两大部分,国家外研中心每年派出教师3至4批,申请教师须具备三年以上教龄,年龄要求为45岁以下。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这些教师归国后,在基础教育战线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六、教学内容和教学语境(Content and Context)

每一节英语课都有教学内容和目标,但是教师通常会把教学内容定得太宽泛。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聚焦语言,不应过多关注情感和价值观,思想教育要贯穿语言教学始终,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书育人。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每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而非小组活动等单一的合作探究自主形式。有人认为创造教学语境就必须全英教学,就是用目的语(TL,Target Language)进行教学,排斥母语和翻译手段的使用,但我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适当使用汉语和翻译手段。汉语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和教授者的母语,适当使用汉语对英语教学有助益,省时省力。此外,即便是全英教学,我们所创造的语境也并非真实的,因此在无语境环境下如何开展英语教学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实际上,在无语境环境中我们照样可以教好、学好英语。以我自己为例,我1972年才学英语,在1985年才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英语母语使用者(Native English Speakers),1995年第一次走出国门,但长时期的、无语境的环境并没有导致我的英语学习走向失败。后来几十年的出国参会和交流,特别是英语辅导报社、通化师范学院一直有很多英、美国家的专家,使我有了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当然,缺少语言环境的外语教学更应考虑到时间问题,要考虑英语语境的创设问题。教师不应依靠抢时间、加班加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在更少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本身存在很多差异,但语言学习和英语学习的规律和共性是主要的,我们应该聚焦主要内容,即学生应知必会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4)

七、“抓中间、带两头”(Focus on Middle -level Students)

抓中间、带两头,这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师教学策略。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习惯把精力放在尖子生、优等生身上。事实上,在一个班级里尖子生仅占10%至20%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尖子班,实验班或北清班中的学生也分上、中、下不同的水平,占据班级少数的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们不应该耗费教师的主要精力。教育的目的是全体学生,中等生和学差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这些学生,也就是大部分中等生和学差生的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集中主要精力,改进这些学生的学习。

八、为了考试而教学(Teach for Tests)

应试教育有其可取之处,不能完全否定。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全世界现有的教学形式主要有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TTT(Test-Teach-Test)。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提倡的是PPPP(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TTTT(Teach-Test-Teach-Test),简称4P教学法或4T教学法。由此可见,教学与考试应该有效衔接。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不能滥用考试。目前我国有150多套中考英语试题和10余套高考英语试题,国家外研中心每年都会对这100多套中考英语试题和高考英语试题进行分析和评介,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现在存在很多问题和差错。关于中考详细情况,大家可以查阅国家外研中心每年在中考之后编纂的《全国中考英语试题评介报告》。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过多使用旧题,即以前的考试题目。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不宜使用真题或模拟题这种综合性题目。即使是在中考复习阶段,也不应过多进行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中考复习有三个陷阱,一是大量使用综合题型;二是在考试技巧上花费过多时间;三是使用所谓的真题。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5)

九、教师的科研(Teacher’s Research)

教研是教师培训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实际上一线教师做教学科研是十分困难的,教研主要应由各级教研员来做。由于评职晋升的需要,广大教师不得不做教研,但是现在很多教师把很多错误的教学理论作为科研对象。国家外研中心2015年公布了100个科研项目,具体分为六个领域,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指南,可供大家选择。现在,很多科研项目本身都存在问题,如翻转课堂、高效教学,这些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语言教学本身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投入精力、在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之后才会发展语言能力。科研应该抓住基本内容,比如,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猜测词义(guessing,prediction),这种做法是错误的。skimming是快读、粗读和略读,是浅读或泛读。外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精读(intensive reading),通过精读解读文本,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和意义。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分析和语篇分析,必须进行句子、语法分析,这就是寻读和略读的不同,希望各位教师好好研究一下。学生读懂文章后自然就会领悟到文章的大意和主题。外语阅读和母语使用者的阅读有本质的区别,外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及语言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因此不能脱离文本分析和语篇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反思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我希望教师通过本次会议的专家报告和观摩课提升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