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373管理上,在学习标杆企业过程中,一般会遵循先复制,再固化,后改进的流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舍本逐末都是徒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舍本逐末都是徒劳(舍本逐末差之千里)

舍本逐末都是徒劳

文章373

管理上,在学习标杆企业过程中,一般会遵循先复制,再固化,后改进的流程。

比如当初华为学习IBM的工作流程,国内很多企业学海尔的日事日清,还有现在的阿米巴,OKR等等。

学习IBM和海尔工作方法的企业多如牛毛,真正学出来且能有改进创新升级的凤毛麟角,为什么呢?

老李认为就是标题原因之所在:舍本逐末。所以才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最经典的一种情况是:企业根本没有战略,却想通过学习管理办法来改变。最后花了钱只有昙花一现的小效果,开始后悔花冤枉钱没办成大事。

就拿精益管理来说,它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找到不增值的流程,让所有环节动作更有效,成本费用更低。

但是它并没有告诉企业,哪个赛道或者哪种业务模式,是最适合这个组织,最能带来订单和利润。

换句话说,当一个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业务具有垄断性质,业绩带来高额利润时,想得更多是如何继续保持行业地位,通过各类方式跑马圈地。

即使有些虽然亏损却也通过持续融资保持高增长的企业,也不会过多考虑精益的问题。

而只有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开源已经乏力,第二曲线还没有开始时,才去把关注点更多用在节流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再用句俗话讲:

赚钱的时候,啥事儿都不是事儿。

不赚钱的时候,啥事儿都是事儿。

所以当企业战略规划不是很完善,却要想着通过此类方式来有所期待时,其实是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

就像朱元璋刚做皇帝时,把上下所有工作,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手册。那可是绝对标准的明代SOP,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太祖幻想通过此让官员为国为民,清廉务实。但只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吃草,给官员们的工资居然低到无法养活家人。

企业战略规划之复杂程度,并不比朱元璋治国简单多少。

每一个说要做第二个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小米的公司,到最后基本不会成功,大概率还会消失在人海。

如今赛道的机会,都说每一个行业值得重新来一遍。可如果没有独特的眼光、模式和执行团队,那肯定不是你。

而这种发现机会的眼光,创造新运营模式的能力,吸引人在身边形成团队的魅力,千人千面,多在实战中积累,更不是在哪种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取和大幅度提升的。

企业当然要不断练内功,不过练之前还要看看到底是《九阳真经》还是《葵花宝典》。

不然,真的会断子绝孙,后果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