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水浒一百零八将,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人物。唯有少数是根据历史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而后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象。

在《宋史》的记载中,宋江起义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也由此可见,宋江确有其人。至于其他人,大概也只有武松和鲁智深是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原型。

水浒传武松和鲁智深谁更厉害(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1)

历史上的武松原型,是今天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他流落辗转至杭州,曾在杭州卖艺。后来在杭州知府高权手下当都头,因功升提辖。

在《临安县志》记载,高权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继任杭州知府的叫蔡鋆,即京城太师蔡京之子。蔡鋆任官期间,虐政殃民,杭城百姓怨声载道,背地里都称其为“蔡虎”。

武松公愤私仇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他藏匿在蔡府前,等到蔡鋆即呼啸而上将其捉住,旁人尚未反应过来,武松已将其数刀捅死。

武松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后死于狱中。当时的杭城百姓,为感其为当地除一“虎”,自发为其殓葬,造墓于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这便是武松打虎的历史原型。

水浒传武松和鲁智深谁更厉害(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2)

至于鲁智深的历史原型之一,乃是五代十国中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载:“(郭威)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

小说中的鲁智深绰号为花和尚,满身花绣,想来便是借鉴此处。

只有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在宋代,纹身刺青这种事就已经很流行。

之所以认定郭威是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是因为他做的另一件事情。

水浒传武松和鲁智深谁更厉害(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3)

“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 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迫自如。”

这同样是记载在《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中的事情,怎么样,是不是和鲁提辖很像?

同样是地方将军的账下任职,同样是英勇过人,同样喜欢喝酒,喜欢意气用事,甚至连套路屠夫的套路都没有改变。

水浒传武松和鲁智深谁更厉害(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4)

当然,郭威怎么套路屠夫的,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自然也就不为人所知。施耐庵笔下的鲁达却是将这一段演绎得精彩无比。

这一段情节还被施耐庵反复利用。比如在杨志卖刀的情节中,笔下一转,屠夫变成地痞恶霸牛二,同样是被写得活灵活现。

水浒传武松和鲁智深谁更厉害(水浒传中武松和鲁智深的历史人物原型)(5)

此外,鲁智深的人物原型也还有一个,那就是赵十七总干。

据《夷坚志》记载,赵十七总干以臂力过人而闻名。有一次他在西禅寺借宿数日,一天晚上因晚归而被拒之门外,赵十七总干大怒,砸坏了寺庙的大门。“攀大竹一根,执缚于杪,而纵竹使起,去地已数尺”。

这个故事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就非常接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