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和路虎捷豹什么关系(解码奇瑞和捷豹路虎这个局)(1)

这一次,奇瑞重新过上了两年前风口浪尖的生活。

在四年磨一剑的国产揽胜极光的上市发布会中,捷豹路虎发布会现场鲜明的“去奇瑞化”倾向,加之尹同跃的缺席,令不少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这只是这个冬天,奇瑞烧起的第一把火。第二把火是观致的人事大换血,原通用中国总裁 墨菲担任CEO与曾任上海通用副总孙晓东并肩担负起“拯救观致”的重任,但能否重现SGM辉煌,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至于第三把火,烧的充满互联网冒险精神。“被忽悠”的尹同跃,与易到、博泰跨界将合作推出“只租不卖”的智能汽车。

这三把火下来,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那个“爱折腾”的奇瑞,但似乎由略显不同。之前奇瑞的“折腾”更多的是针对诸如产品线的内部资源整合,今天的奇瑞更热衷于整合外部资源,希冀用巧劲儿“四两拨千斤”,观致诞生如此,凯翼诞生也如此,与捷豹路虎合资依然如此。

一段波折的跨国恋

事实上,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2010年,尽管威麟、瑞麒两大品牌开局不利,但奇瑞依然谋求在豪华品牌上获得突破,打造奇瑞自己的“雷克萨斯”, 陈安宁加盟奇瑞,尹同跃开始有了联姻捷豹路虎的念头,也因此故事得以开始,凭借着只有两P的PPT方案,陈安宁最终打动捷豹路虎,橄榄枝最终抛给了奇瑞,除了整车生产基地外,合资公司还将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发动机生产基地。

在“后合资时代”,奇瑞也似乎赢得了一定的胜利。无论是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的成立,还是合资公司人事架构上的安排。奇瑞都在努力挣脱捷豹路虎开始设定的“代工厂”命运。

回顾捷豹路虎“只要一个代工厂”的初衷,一方面暴露出捷豹路虎真实企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捷豹路虎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陌生”,即便已经与奇瑞、长城等企业接洽许久。

不出所料,奇瑞与捷豹路虎之间管理团队、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磨合,将成为摆在中国人、印度人、英国人面前的第一道障碍。

论“去奇瑞化”必然性

一波三折的“跨国恋”背后,似乎还隐藏着蓄谋已久、铺垫已久的“阳谋”。国产极光发布之后,迟迟未见的官网才珊珊来此。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极光“五辆车”的中国式戏谑,在“中国制造揽胜极光”面前更多了一些玩味。再加上尹同跃的缺席,剧情更是充满噱头,引人入胜。

对捷豹路虎来说,奇瑞的品牌现状,很大程度上会拉低捷豹路虎的品牌调性。对于捷豹路虎而言,品牌上“去奇瑞化”,可以走的更远,也无可厚非。

如果站在奇瑞的视角,“去奇瑞化”虽然尴尬,却又着实很有必要。抛开尹同跃打造高端品牌的期许,回归到企业经营层面来看,今天的奇瑞最缺的是“钱”。

众所周知,奇瑞目前尚未IPO,尽管2014年奇瑞尚未公布财报信息,但从2014年3月份起,奇瑞已经在主营业务上实现10年来的首次盈利,且4月份的盈利金额已达到1亿元,比照奇瑞2014年销量,2014年或许是个扭亏为盈的转折年。

与刚开始的好日子相比,此前奇瑞的苦日子更让人印象深刻。从2008年开始2013年,奇瑞已连续第6年出现亏损,仅在2009至2012年,奇瑞汽车亏损累计超过20亿元。

即便是在财务状况并不好的这些年,奇瑞并未停下扩张的步伐。观致、奇瑞捷豹路、凯翼这几个项目都是“烧钱”的“大户”。公开资料显示,观致汽车一期总投资额为150至170亿元。2012年11月,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总投资额109亿元人民币。2014年1月成立的凯翼汽车注册资金20亿元。

这些项目除了捷豹路虎之外,基本上都是短期内难以盈利的。因此,对一直“放血”的奇瑞来说,在华发展势头良好的捷豹路虎,就好比救命的“现金奶牛”。换句话说,最不乐意伤害捷豹路虎品牌的就是奇瑞,最希望捷豹路虎卖好、卖贵的依然是奇瑞。

可以预见,随着国产极光的上市,奇瑞的财务在经历短暂的缓冲之后,会迎来一个丰收的阶段,这无论是对于深陷泥沼的观致,还是初出茅庐的凯翼,都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奇瑞的后续动作

财务预期的良好,或会让奇瑞变得求稳。前期的对外扩张的步伐会停滞,目光将更多的聚焦于现有基盘的巩固。

这点可以从奇瑞既定的合作伙伴斯巴鲁可见一斑。众所周知,重新入华10多年来,斯巴鲁一直积极图谋“国产化”。在2013年广州车展,斯巴鲁中国营业支持本部长中泽克文还曾表示,斯巴鲁一直未曾放弃国产想法,2014年广州车展上,奇瑞与斯巴鲁还曾签署了一份合资排他协议。

中泽克文的话言犹在耳,合资排他协议墨迹未干,整个事件便迎来了峰回路转的剧情,2015年开年,斯巴鲁公开话别奇瑞,而且态度异常决绝。事件的发展脉络,似乎可以看出奇瑞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奇瑞对自主版块调整,以及与捷豹路虎的联姻,使其已无暇再顾斯巴鲁。与斯巴鲁相比,捷豹路虎无疑更能够成为财务上的“久旱甘霖”,也更为贴合尹同跃的向上发展的野心。同时,奇瑞还将面临合资公司人才架构的挑战,这对奇瑞是各种精力的牵扯和羁绊。暂别既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又有利于各自当前的处境。

除了暂时放手斯巴鲁,正在变好的财务状况,也迫使奇瑞正在谋求IPO。2014年的销量财务的双提升,使得奇瑞对品牌的梳理开始提上日程,先前“奇瑞”改名“洪瑞”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尹同跃正在重新梳理和整合奇瑞整体现有业务,试图将包括飞机制造、物流之类的副业打包进一个新公司,与奇瑞汽车形成差异化,以便于更好的打造汽车品牌。

对一个具有现代大型自主汽车企业而言,IPO是必经之路,能够更好的支撑企业发展。奇瑞汽车IPO几乎是个必然,但也面临各种挑战。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就是2014年年初,苦等六年之后,闽福发A根据协议决定溢价退出对奇瑞的投资。这恰好实在奇瑞与捷豹路虎即将结果之际。同时,停滞两年的IPO已于2013年年底开闸,拟上市企业迎来了春天,为何闽福发A在此时依然选择走人?

奇瑞IPO之路现在已然波折,是否也会像北汽10年漫漫上市路一样艰辛,我们不得而知,但从闽福发A和现有态势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奇瑞IPO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