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理解他们至关重要。作为最应该积极向上的年轻一代,近几年,他们的生活领域却出现了如“审丑”、“躺平”、滥用“网络流行语”等与传统相悖的看似“消极”的现象,甚至有人以此推测,认为95后将会成为“垮掉的一代”。但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看似“消极”,实为95后积极思考生活的表现,他们开始拒绝刻板的“成功美学”,拒绝“假大空”,他们选择回归真实,通过幽默缓解生活压力,在积极思考中开始尝试重新定义人生美学。

1、审丑:减压的中介,真实“美”的追求

2021年12月,淘宝颁布“丑东西颁奖盛典”,全网超60万人在线围观“年度五大丑东西”的诞生,目前该视频的播放量已超447万。在几千份投稿中,微笑橘子头套荣获第一名「拔得头丑奖」,而2020年荣获丑东西第一名的绿头鱼面具恰巧在前段时间登上了央视新闻,令人忍俊不禁。

95后的真实情况(95后拒绝严肃)(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审丑却成为了95后群体中的一股潮流。那么,95后是真的追求丑吗?

《中国青年报》著名编辑曹林认为,95后并非真的追求丑。由于日常压力太大,主流的“成功美学”、“滤镜美学”给年轻人带来了一种巨大的表演压力,上名校,进大厂,活成朋友圈美颜滤镜所呈现的样子,无处不在的“内卷”让他们不停地焦虑。而丑东西带来的开怀大笑,让日常用品的“丑”成为他们减压的中介,也让他们在美丑对比中更好地去理解美,追求美的生活。

对95后来说,评选“丑东西”,面对日常生活的“丑”和自己身上的“丑”,除了减压之外,还也是对权威主流“成功美学”的反抗。通过接纳丑东西,他们日渐鼓起勇气,通过积极地面对自己身上的与“成功美学”相反的“丑”,他们对真实生活的理解更深刻,在新的生活平衡之下,他们不再一味地追求标准审美范式下的“美好生活”,刻板的“成功美学”将逐渐失去吸引力。

因此可见,95后的审丑是有选择的审丑,像“人类高质量男性”、“郭老师”等低俗的、哗众取宠的丑并非95后所喜欢的丑,他们追求的是直面生活的真实、敢于冒犯、不随波逐流的丑东西精神。

2.躺平:消极应答下的积极思考

2021年,“躺平”成为十大网络流行词之一。躺平,本义为身体躯干的躺平,后经网络的发酵,意指对生活和未来无欲无求、不做任何反抗的佛系态度与行为。清华大学教授李锋亮认为,“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躺平”在95后群体中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呼声,许多95后嘴上喊着“躺平”,但实际上却在加班内卷。对此,深受年轻人认可的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认为:“躺平”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年轻人不奋斗了,“躺平”呼声下更多呈现的是年轻人想要“停一下,换个状态想一想自己到底该不该这么活下去”。

因此,“躺平”其实表达出了95后自我关注的需求,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人生活的自由,开始更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思考自己活着的价值,希望身之所向和心之所往的统一。面对内在悦己的呼声及外在越来越高的竞争压力,在两者的冲击之下,他们给出了消极的应答:“躺平”。

这种“躺平”呼声看似消极,实际上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积极的调节剂。对个人来说,“躺平”呼声是一种积极的反抗,他们并没有消极地向现状妥协,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对社会现状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关注,希望社会可以关注到他们的现状,引导他们寻找新的出路。而对社会来说,这种躺平的呼声也有利于社会在高速发展之下适当且合理地进行“减速”,由此来避免某种程度上最终的“失速”。

因此企业在理解95后的过程中,应避免将95后理解为消极的一代,与95后共同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他们一起重新定义人生美学,或许是更为适当的方式。

3.网络流行语——贴近个人生活的真实共鸣

近期,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分别是“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榜单发布后,有一些人认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破坏了语言规则,或将导致沟通障碍,影响文化品味;也有不少人担忧公共文化将滑向粗俗。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由于网络表达平台激增,传统话语生产和传播的垄断性开始被明显地稀释,更多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的塑造中。在以往,文化传播往往是单向的(如电视节目、报纸、公共演说等),是一种精英化的创作模式和集中化的传播机制。但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个体自由导致了宏观叙事与日常生活的断裂。因此,以往的宏观式的、说教式的叙事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95后的共鸣。

而网络流行语作为最能记录当代中国青年群体话语特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始终行走在反映青年思想动态、社会心理及价值取向的时代前沿,为社会及企业一窥当代青年及青年观提供了窗口。

在这些网络流行语中,我们可以看到95后的首要目标是进行自我表达,同时通过贴近生活的幽默词汇收获快乐,并且以此来找寻有共鸣的网络同伴。而这种基于个人生活的表达也激发了他们的高创作能力。不少年轻人绞尽脑汁地构思、挖掘独属于自我的差异化表达,竞相创意、万众创作已成为网络圈层内部交往的重要形式。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这种表达中袒露他们本真的、非社会化的一面。通过逃离宏观的、说教式的叙事,他们表达出了拒绝“假、大、空”的态度,选择了通过幽默面对真实生活现状,并在此之下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近年来《罗翔说刑法》、《脱口秀大会》的流行都说明了这一点。

95后的真实情况(95后拒绝严肃)(2)

4.启示:

可以看到,“审丑”、“躺平”及网络流行语的大规模使用并非消极、堕落的表现,而是95后在新的社会现状之下,通过积极改变生活而呈现出新动态平衡。

对此,《文化纵横》“青年观察”特约撰稿人史家可认为,“当前中国走到转型升级、逆境新生的关键节点,需要全面发展创新经济和建设创新社会时,更有必要意识到自主创造力、主观能动性、个人兴趣热爱这些看起来‘虚’,却弥足珍贵的精神动机。”

作为企业,面对95后的新现象,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a.审丑:把握95后面对真实生活的积极“审丑”,避免做出油腻迎合的不当之举。这一点,五菱宏光mini与猛男舞团IconX的合作就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猛男舞团IconX由8位高矮胖瘦不一的菲律宾猛男组成,他们并不在乎身材的胖瘦与颜值的高低,但通过幽默、专业的舞蹈给众多年轻人带来幽默、积极面对生活的快乐。而五菱宏光mini与他们的合作,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五菱宏光对年轻人深入的理解,是值得参考的消费者培养案例。

b.躺平、网络流行语:

通过对躺平及网络流行语的深入理解,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往的“成功美学”形象对95后来说或已逐渐失去作用,在广告形象的塑造中,从95后真实生活入手,寻找新的共鸣点将是值得企业关注的方面。

此外,随着网络的发展,流行语及流行梗已经越来越拥有代际标签,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企业可以合理使用流行语进行消费者区隔,同时应避免不合时宜地使用流行语导致某种程度的消费者反对。在与年轻人的沟通中,不用刻意地迎合,也应避免使用所谓的“主流权威”抑制年轻人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