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雷是新四军六分区司令员,当时没有军衔。建国后,他这种身份的人可能会评什么军衔了,少将吗?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1)

那个年代的军分区和现在的军分区差别非常大,现在的军分区是师级单位,司令员一般是大校军衔。陈大雷所在的六分区编制没有现在这么大,新四军本身只是一个军级单位,后来搞军区,不少师旅都变成了军区,下面再成立军分区。由此军区一般对应师旅一级,而军分区不可能超过军区,跟其平起平坐。除非军区已经发展到军级,甚至兵团级。在当时,军分区主要还是团级单位。不过后来随着队伍的扩大,军分区可能已经达到师旅级人数,甚至军级,这些都可能。如果以团级标准,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员显然不太可能评少将。开国将军当时的职务最低都是师职,陈大雷不过团职,怎么可能评得上了?但这只不过是抗战时期,而非建国后。抗战时期的团职干部与建国后的团职干部,差距太大了。抗战时期的团职干部不多,物以稀为贵,绝大多数在建国后都是将军。比如《亮剑》中,晋西北铁三角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新一团团长丁伟和新二团团长孔捷,他们都是少将。这似乎说明抗战时期的团职干部极有可能在建国后评将军。陈大雷这样的团职干部是否也如此了?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2)

六分区是军分区,但是人马并没有达到军分区的标准。军区下面有六个分区,一分区最强,六分区最弱,而且两者实力相差甚远。六分区刚组建时,陈大雷对外宣称三个营三个连,但是家底只不过一个营的兵力。所谓的三营和三连是待建的空头部队。兵力少,战斗力也不是特别强。某次战斗,六分区遇到了鬼子,两者交战,陈大雷这边实力有限,要不是一分区司令员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战斗结束后,陈大雷让三营长带人抢先收拾了日军的武器,把伪军的破武器留给了一分区。一分区司令员看都没有看,直接走人,他知道陈大雷家底薄,不跟他计较。陈大雷这样搞也是没有办法,没有什么东西,所以扣扣索索的。在后来的联合作战中,陈大雷将六分区一分为二,主力在厚冈,而顺溜他们被派到三道湾阻敌增援,结果损失殆尽,六分区几乎全军覆没。军区后来给六分区拨来一个连的队伍。六分区从组建到联合作战,队伍越打越少。整个抗战结束后,人员都可能没有达到一个团的标准。这其实也反映了陈大雷扩大队伍的能力有限。他这个团长跟李云龙还是有差别。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3)

李云龙在抗战初期跟鬼子干了几仗,后来到赵庄,将部队化整为零,直到攻打平安县城,才将他们全部召集起来。李云龙的独立团刚开始只是三个营,可能人数还没有这么多,算不上一个正规团,后来三个营变成了整整八个营,人数达到了好几千,如果加上地方武装力量,差不多上万人了。除了人数外,武器也换了不少,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在攻打平安城发挥了关键作用。抗战结束后,李云龙的独立团直接划到了华野,他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师长。他到华野,那里没有跟他加人,也没有加武器。这些人都是他在晋西北带出来的,只不过在打碾庄时,老底打光了才找赵刚要俘虏。抗战时期队伍人数基本已经奠定解放战争时期的规模,由此也决定其职务。李云龙在抗战时期是团长,后来拉起了一个师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就当了师长,要不是受伤,可能会是军长。陈大雷在抗战时期,队伍没有壮大起来,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最多只是师长,可能跟《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一样。如果只是师长,到时候评少将的概率不会太大,极有可能只是大校。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4)

陈大雷真是师长,也不是百分之百评不了少将,当不上将军。1955年大授衔,好几个师长也评上了少将,比如时任公安10师师长的李道之等等。陈大雷是否也会如此了?能否扛一颗将星,还跟履历有关系。陈大雷比较年轻,在六个军分区司令员中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个,他当上军分区司令员已经处于抗战末期,说明他可能是一二十年代生人。顺溜在部队的表现,让陈大雷惊叹,跟他称兄道弟,这说明他跟顺溜相差不大,否则也不会这样。顺溜的年纪不大,陈大雷可能也就比他大几岁。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算,陈大雷参加革命的时间可能不是太早,也许参加了土地革命,也许没有。说不定跟《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一样,也是在日军打到家乡后才参加,靠着勇敢和机智,打了不少胜仗,所以最后当上了军分区司令员。这也可以从安排的职务看出来,如果陈大雷资历很深,不可能在抗战后期只是六分区司令员。六分区在抗战后期才成立,在整个军区最年轻,所以才会人数少,武器匮乏。要是他资历深,恐怕已经是军区司令员了,再不济也是一分区或者其他分区司令员。陈大雷上任六分区后,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在怎么搞队伍上经验不足,这也间接说明了陈大雷资历不是太深。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5)

陈大雷可能跟《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一样,55年领大校军衔,不太可能成为《亮剑》里的李云龙,肩上扛一颗将星!

陈大雷让顺溜当排长(我的兄弟叫顺溜)(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