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是人才相继诞生的一年。

中国著名的大文豪鲁迅出生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出生了,匈牙利的音乐家贝拉·巴托克出生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出生了,还有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英国出生了。

弗莱明青霉素进展(弗莱明告诉我们)(1)

弗莱明的童年并没有什么可赘述的,但人生的考验已经拉开了帷幕。

弗莱明7岁时,父亲去世了。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生活捉襟见肘。靠着母亲和大哥,弗莱明和几个兄弟陆续长大了。因家里孩子多,弗莱明得以自由生长,他在山野间长大,这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也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3岁左右,弗莱明去伦敦投奔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汤姆。这时汤姆已从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在伦敦开启了一番事业,成为了一个眼科医生。

弗莱明先是在一所类似技校的学校学习,16岁毕业后就去了一家专营美国贸易的船务公司上班。

命运总会垂青那些努力奋斗的人。弗莱明的一个终身未婚的舅舅去世了,弗莱明分得了部分遗产,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哥哥汤姆敦促弗莱明善加利用这笔钱,并建议他学习医学。有了哥哥的悉心教导再加上个人努力,弗莱明考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1906年毕业后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帮助其老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

1909年,弗莱明独自开始了尝试对痤疮进行免疫接种的研究,并成功改良了梅毒的繁琐检测程序。另外他也是那个时代少数掌握了静脉注射这一先进技术的医生,学术上的初步声誉。当然他也未脱离赖特的研究范围,在其指导下做了有关吞噬细胞、调理素、伤寒菌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弗莱明青霉素进展(弗莱明告诉我们)(2)

1914年一战爆发后,赖特率他的研究小组奔赴法国前线,研究疫苗是否可以防止伤口感染。这给了弗莱明一个极其难得的系统学习致病细菌的好机会。他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既含氧高的组织中,伴随着氧气的耗尽,将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另外他和赖特证实用杀菌剂消毒创伤的伤口,不仅没起到好的效果,处理的伤口更容易发生恶性感染。他们建议使用浓盐水冲洗伤口,冲洗要尽早进行,如果伤口已经严重感染,浓盐水也没有什么效果。但是这项建议到了二战时期才被广泛采纳。

此外弗莱明还和其他同事一起做了一系列其它研究,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他做了历史上第一个院内交叉感染的科学研究,如今院内感染是个非常受重视的问题。另外他还推动了输血技术的改良,作了有关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和钙的凝血作用的研究,并利用新技术给100名伤员输血,全都获得成功。

1918年,弗莱明返回圣玛丽医学院,加紧进行细菌的研究工作。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莱明坚持工作,在一培养基中发现溶菌现象,细究之下原来是鼻涕所致,由此发现了溶菌酶。1922年他发表了《皮肤组织和分泌物中所发现的奇特细菌》的报告。

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发现一只未经刷洗的废弃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神奇的霉菌。他又一次观察到这种霉菌的抗菌作用——细菌覆盖了器皿中没有沾染这种霉菌的所有部位。不过,这一次感染的细菌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感染源。经证实,这种霉菌液还能够阻碍其它多种病毒性细菌的生长。就是这样偶然的发现,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也推动了医学发展进程的车轮。

青霉素,弗莱明在确认这种霉菌是一种青霉菌之后选定了这个名字。

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在圣玛丽医学院公布了他的发现。他还于1929年2月13日向伦敦医学俱乐部提交了有关论文《青霉素——它的实际应用》,被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弗莱明青霉素进展(弗莱明告诉我们)(3)

接着,弗莱明制取了少量青霉素结晶,先后到两家学院,请医生临床试用于人体,但遭到拒绝,青霉素被打入冷宫。最关键的问题是:青霉素提取太困难了。

弗莱明只好在1931年暂时放弃了继续研究,但是一直让那个培养皿上的青霉素传宗接代。直到两位科学家——英国生化学家钱恩和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于1938年偶然读到弗莱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实验,终于在1941年成功分离出青霉素。这时二战全面爆发,美国急需特效药物治疗伤兵,青霉素正是极好的突破口。于是1944年,青霉素在美国投入了大规模的量产……

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它最终成为具有惊人疗效的药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地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基于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弗莱明和钱恩、弗洛里三人共享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莱明青霉素进展(弗莱明告诉我们)(4)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科学作家迈克尔·哈特在他的名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说道:“青霉素的发现对寻找其他抗菌素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青霉素让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病菌“无特效药可治”的困境,对药物学、医学的影响无与伦比。青霉素在所有的抗菌素中,抗药性能力非常强,七八十年过去了,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传播、分享有价值的图文。除部分文章、图片为原创外,其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敬请告知,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