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东坡,你想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佳句,还是他坎坷动荡的仕途生涯,亦或是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做为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有着诸多的荣誉称号:诗人、词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铁杆粉丝无数,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人试图追随他的脚步,寻找那些文字里潜藏的东坡先生思想变化的源头,为他写传记的人都得排队......

不过,“90后”扬州小伙吉国瑞却另辟蹊径,研究起了苏东坡与美食的故事。吉国瑞是编剧,撰稿人,他曾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祖脉天水》《揭秘西夏陵》等十余部央视纪录片撰稿,他是哔哩哔哩弹幕网(B站)高人气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总编剧、总撰稿。

吉国瑞搜寻史料、实地走访,探寻苏轼的贬谪与美食之旅,首次梳理苏轼诗文中酸甜苦辣,悲欣交集的美食故事,写了这本《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1)

下面,就让他带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的“吃货”人生吧。

说起苏东坡与美食的故事,排名第一的一定是“东坡肉”。

百度一下,你会发现,网上“东坡肉”的起源众说纷纭。湖北有“黄州东坡肉”,浙江杭州有“东坡肉”,江苏徐州有“东坡回赠肉”,河南开封有“清汤东坡肉”,四川眉山有“东坡肘子”,广东惠州有“东坡大肉”。

这六种东坡肉做法不同,外观不同,口味也不同。可是他们的户口全都上在跟苏轼牵绊颇深的地方。眉山是他的老家,开封是宋代当时的都城,苏轼又曾在杭州、徐州长期为官,而黄州、惠州又是他的流放地。每一种“东坡肉”的版本都流传着苏东坡在当地创造东坡肉的精彩小故事。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2)

那么哪个“东坡肉”才是最正宗的呢?

苏东坡与“东坡肉”的渊源大概起因就是源于这篇《猪肉颂》了。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可是,据吉国瑞考证,《猪肉颂》根本没有被收录在《苏轼全集》里,这篇文章大概率不是苏东坡原作,而是后人的伪托。

虽然《猪肉颂》不是苏东坡的原作,但是东坡先生爱吃猪肉倒是真的。他在黄州给朋友们寄去的书信里边就写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这些都有出处可循。

关于“东坡肉”这道菜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明朝沈德福所编写的《万历野获编》中,而东坡肉做法最早的记录出自清代中期的餐饮宝典《调鼎集》。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3)

所以,虽然苏东坡热爱猪肉,但是事实上他却并没有留下料理猪肉的方法。今天市面上的任何一种东坡肉,跟苏东坡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无论后人怎样编排东坡肉的起源,也无法改变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东坡肉的现实。

不过,想必豁达乐观的苏先生,知道千年后的后人用美食蹭自己的热度,也会呵呵一笑吧。

除了嗜吃猪肉,吃货东坡先生对鱼的热爱也是非同一般的。

北宋学者孙奕的《示儿编》里,记载着苏轼吃河豚的小故事:

“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而士大夫家精于烹是鱼者,辄招东坡享之。妇孺倾室聚于屏后,欲闻一语品题。东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主人黯然,屏后集者失望相顾。东坡忽投箸大声叹曰:‘值得一死于是!’合舍大悦。”

虽然河豚有毒,可是苏先生认为,为了这东西,一死也值得了!

因为爱,所以总是想起。苏轼的诗里,不止一次提到他钟爱的河豚。

僧人惠崇画了一幅《鸭戏图》,邀请东坡先生为他题诗。东坡先生挥笔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简直是喧宾夺主,真正的主角鸭子反倒成了配角,画中没有的河豚却成了主角。想必苏先生见春色生情,联想到这是自己爱吃的河豚洄游产卵的时间段,便夹带私货添加了河豚。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4)

东坡先生不仅爱吃荤腥,对蔬菜也是情有独钟,有《浣溪沙》为证: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5)

腊月里,泗州的清晨是冰冷的,可是苏轼却毫不在乎,斟上一杯“雪沫乳花”的清茶,配上“蓼茸蒿笋”这些新鲜菜蔬堆叠的春盘,享受这清雅愉悦的人间美味,那些命运里的跌宕起伏又算得了什么呢!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但在所到之处,总有友人温暖他的心、总有美食装点他的人生,能够获得的食材消解了他生命中的苦难;在他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寻常美食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烟火,他用豁达开朗的词句照亮了后人探寻生命真谛的路。

苏东坡挖掘过哪些美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6)

,